降損強基固本 節用增效裕民
——內蒙古資源節約集約見行見效系列報道之八
每天晚上,鄂爾多斯市教體局物業服務人員換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檢查非感應式水龍頭、大廳電燈開關是否關閉。
“請節約每一滴水”“請節約每一度電”……走進市教體局辦公大樓,這樣的標語遍布洗手間、用電器開關處。
這絕不是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目前,鄂爾多斯市教體局辦公樓全部使用節能燈,年節電4萬度﹔推廣使用循環水澆花、保潔等,年節水600噸。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內蒙古深諳此道。為此,目前全區4500多旗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創建成為節約型機關。
節約集約利用公共資源,才能實現永續發展。
實現永續發展之路上,內蒙古有保有壓、保壓並舉,一邊推動機關厲行節約、壓縮非剛性支出節用裕民,一邊在全區范圍全面起底並節約集約利用公共資源,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率先垂范——機關厲行節約落實落細
時至4月,走進全國能效領跑者和水效領跑者、全國公共機構節能排頭兵——內蒙古自治區黨政機關辦公區,眼前的場景令人眼前一亮。
藍天白雲掩映下,一排排深藍色的光伏發電板整齊排列在辦公區車棚頂上,一邊的電子顯示屏上有當日發電量和累計減碳量等數據信息。
來辦公區參會的張劍飛說:“車棚頂上這麼多光伏板,我是第一次看到。”
這套由5972塊光伏板組成的光伏發電系統已實現余電並網,年發綠電180萬度供辦公區使用,減少碳排放1500噸,節省電費約90萬元。
“車棚裡安裝的40多個電動汽車充電樁,用的就是光伏電能。”自治區機關事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這個辦公區何以成為節能排頭兵?答案不止於此。
大院裡數百盞高耗能路燈更換為可自動控制開關時間的LED節能燈后,年節電近20萬度,減少碳排放150噸﹔
使用節水器具、綠化節水設備后,辦公區年節水約900噸﹔
辦公樓外牆經保溫改造后,冬天室溫提升5-8攝氏度,顯著降低了供暖能耗﹔
辦公區室內照明光源經節能改造后,年節電30萬度,節省電費約13萬元。
“處貴則戒之以奢,持滿則守之以約。”全面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基礎,也是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任務。
自治區黨政辦公區這一既節能減排、又節約開支的做法,引領全區黨政機關厲行節約新風尚。
辦公樓屋頂安裝光伏發電系統解決辦公用電﹔室內照明燈具全部更換為節能燈具,年節電4萬度﹔建成餐廚垃圾轉化有機肥系統服務生態農業……在自治區統計局辦公區,多種節能改造、集約用廢設施節盡其“能”,推動公共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豈止是自治區統計局?
目前,自治區本級黨政機關辦公區率先實現節能照明光源全覆蓋、新能源汽車配備比例增至40%,盟市級黨政機關新能源汽車配備比例增至30%。
又豈止是節能?
2023年,自治區盤活本級預算單位閑置房產11.25萬平方米,減少在外租房上萬平方米,全區機關厲行節約向盤活資產等領域拓展。
這一數據催人奮進:目前全區73.7%的旗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創建成為節約型機關,圓滿完成國家下達任務。
保壓並舉——節約集約行動步履鏗鏘
創建節約型機關,只是內蒙古推進公共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一個縮影。
從節約一度電、一滴水抓起的公共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之風,現已從黨政機關刮向全區。
烏海市用回收的3588萬元沉澱資金,解決了烏蘭淖爾湖生態工程、依林佳苑保障性住房工程等多個工程債務問題,既節約了公共財政資源,又實現了財源節用裕民。
2023年,興安盟70%的玉米得到科學儲存,節糧減損約4億斤,助農增收約4億元,相當於幫助興安盟再造了一個國家產糧大縣。
減少耗量、盤活存量、優化增量,推動全區公共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內蒙古決心如磐。
近幾年,特別是2023年,在節約集約公共資源之路上,內蒙古以保壓並舉為手段、以“節約集約”為主題詞的行動令人刮目相看:
深入推進“五個大起底”行動,有效解決公共資源低質低效、閑置浪費問題的“重頭戲”在內蒙古繼續上演﹔
自治區財政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53億元,審減本級單位項目資金2.36億元,收回沉澱資金增至64.6億元用於辦大事……節約公共財政資源,在內蒙古蔚然成風﹔
通過集中管車,自治區本級2個集中辦公區和12個盟市、62個旗縣級機關公務用車實現集中統一節約化管理﹔
通過節能改造,由自治區本級到盟市、旗縣級黨政機關,一場深入推進公共機構節能的行動,在內蒙古拉開大幕﹔
安排自治區機關事務管理局黨政機關公務車購置費、節能改造費1545萬元……創建節約型機關,內蒙古行穩致遠﹔
下達中央水利發展資金9411萬元用於全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及節水獎勵等,下達19.83億元資金推動灌區節水設施改造……一場關乎全區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接力賽,因公共財源支撐而充滿希望﹔
安排專項資金5023萬元,在全區范圍開展糧食節約減損系列專項行動……一場促進節糧減損、保障糧食安全的“節糧仗”在內蒙古打響﹔
爭取中央財政高標准農田建設補助資金43.4億元和耕地地力保護補貼59.78億元……推動農田節約集約高效利用、種好“塞外糧”、端牢“中國碗”,內蒙古矢志不移﹔
採取使用一批、劃轉一批、調劑一批等方式盤活公共機構低效閑置房產……節約高效利用公共房產資源,內蒙古繼往開來﹔
……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也因此,內蒙古保壓並舉做好加減法,發揮財政資金最大效用,在推動機關厲行節約的基礎上,為公共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油助威。
“正是在厲行節約、有保有壓的政策引導下,內蒙古才邁上公共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之路。”內蒙古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總經濟師司詠梅說。
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這,既是全區上下推動公共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奮斗寫照,也是內蒙古贏得高質量發展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
激發活力——護佑公共資源贏得未來
“天下之事,常成於儉朴而敗於奢侈。”
在厲行節約、有保有壓的政策引導下,內蒙古推進公共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注定載入史冊——
全區累計統籌使用沉澱資金38.8億元用於重點領域支出,公共財政資源為緩解地方和企業資金壓力、激活發展動能開辟道路。
全區協調沉澱資金大起底收回資金和中央預算內公共財源等支持“半拉子”工程盤活,納入“半拉子”工程台賬的387個項目全部盤活。
內蒙古果斷喚醒“沉睡”的土地,累計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9.74萬畝、處置閑置土地14.71萬畝,曾經“沉睡”的土地公共資源成為經濟建設主戰場。
自治區全面盤活行政事業單位低效閑置資產,現已盤活14316項閑置資產,這些“蘇醒”的公共資源,正在為全區高質量發展“服役”。
內蒙古果斷盤活開發區918.3公頃閑置土地,處置僵尸企業72戶,釋放了大量公共資源,幫助開發區118戶長期停產企業、100個停建項目恢復生產、重獲新生。
自治區持續推廣興安盟經驗,從糧儲及流通環節開展全鏈條節糧減損,減少糧食資源損耗成為糧儲機關部門的重大責任,“減損就是增產”理念深入人心。
自治區持續起底閑置水資源,完成13個灌區節水改造,對4594萬畝農業用地實施水價改革,去年河套灌區秋澆水較常年減少45%,巴彥淖爾市農業節水一年節出“1/4個烏梁素海”,內蒙古以農業節水開啟水資源節約利用新時代。
全區2023年實施56個工業節水技術改造項目,節水1252萬噸,節水型工業園區、企業、公共機構逐年增加,內蒙古以工業節水開啟水資源節約利用新時代。
全區鋼鐵、鐵合金等領域限制類落后產能全部退出,鋼渣、粉煤灰等固廢利用量持續增加,內蒙古節約集約利用礦藏類公共資源的目標錨定未來。
全區高標准農田增至5237萬畝,有效支撐糧食產能500億斤左右……護佑耕地類公共資源、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內蒙古以節約集約、高效利用農田的使命擔當向時代交卷。
強本節用功在當今,減損增效利在后世。節約集約利用公共資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低碳綠色高質量發展,全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內蒙古叩開了邁向未來的大門。(記者 楊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