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助力向北開放,內蒙古蔬菜出口如何實現提質升級?

2024年04月16日09:14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作為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內蒙古內連八省區、外接俄羅斯和蒙古國,在綿延4200多公裡的邊境線上,對外開放口岸達20個之多。憑借獨特的區位優勢,內蒙古蔬菜出口量逐年增加,優質蔬菜遠銷俄羅斯、蒙古國、韓國等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備受青睞。

  如何保持住蔬菜出口的良好勢頭,解決“酒肉穿腸過”等問題,助力內蒙古向北開放橋頭堡提質升級?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

  現狀:出口量逐年增加 規模化標准化程度仍偏低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今年內蒙古蔬菜海外訂單增量明顯。前兩個月,蔬菜出口1.2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二連浩特口岸出口1.9萬噸,同比增長23.1%﹔滿洲裡口岸出口3.3萬噸,同比增長65.1%。

  前不久,內蒙古蒙穗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烏蘭察布市分公司生產的24.96噸冷凍馬鈴薯經集寧海關關員現場查檢合格后發往國外。公司總經理辛麗芳介紹,這是完成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后,該公司首批出口的產品,也是烏蘭察布市冷凍馬鈴薯首次實現出口。

  近年來,憑借地域特色以及加工產業優勢,烏蘭察布市馬鈴薯類產品出口種類不斷豐富,貿易國家數量不斷增長,出口量持續攀升。今年1—2月,全市馬鈴薯類產品出口8180.56噸,貨值1298.98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08%和135.24%,為內蒙古蔬菜出口貢獻了力量。

  窺一斑而知全豹。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內蒙古蔬菜出口規模、品種逐年擴大。

  ——從地緣優勢上看,內蒙古毗鄰俄羅斯、蒙古國,就近運輸最大程度上保持了蔬菜的新鮮度。截至目前,內蒙古與蒙古國、俄羅斯達成開通42條國際道路客貨運輸線路協議,基本形成了以口岸地區重點城市為中心、邊境口岸為節點、覆蓋蒙俄邊境地區重點城市、重點礦區並向其腹地不斷延伸的道路運輸網絡。

  “東亞之窗”滿洲裡,是中俄貿易通道的第一站。記者採訪時發現,這裡每天都有大量滿載新鮮蔬菜的車輛從滿洲裡公路口岸國際物流中心發往俄羅斯。48小時后,這些蔬菜就出現在了俄羅斯烏蘭烏德市的餐桌上。滿洲裡市交通物流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接受採訪時說:“果蔬出口,過去集中去俄羅斯赤塔、烏蘭烏德、伊爾庫茨克等距離滿洲裡口岸1000至2000公裡的地方,交通便利后,可出口到莫斯科,最遠可到聖彼得堡。”

  同樣,在距離滿洲裡1000多公裡之外的二連浩特口岸,每天都有滿載番茄、青椒等新鮮蔬菜的集裝箱貨車駛向烏蘭巴托。作為中蒙兩國之間最大的陸路口岸,二連浩特口岸供應著蒙古國80%的蔬菜,這些蔬菜上午出境,第二天一早就能擺上烏蘭巴托市民的餐桌。

  ——從市場需求上看,俄羅斯、蒙古國等地居民對蔬菜的需求與內蒙古蔬菜種植的主要品種吻合,他們習慣食用甘藍、西紅柿、洋蔥、胡蘿卜、馬鈴薯等,這些既是內蒙古蔬菜種植的主要品種,也具備了規模化、規范化的產業優勢,為蔬菜出口奠定了基礎。

  為了助力越來越多的內蒙古蔬菜“走出去”,全區各地各有關部門深入外貿企業開展政策宣傳和輔導,指導企業用好政策紅利。二連浩特海關在推行優先審單、優先查驗、優先放行等綠色通道措施基礎上,深化“先查檢、后裝運”監管模式,壓縮了30%的農產品通關時間。滿洲裡海關針對出口果蔬鮮活易腐不易儲存、保鮮期短、受低溫凍害影響大等問題,支持企業採取“提前申報”方式辦理貨物通關手續,實現果蔬出口“隨到隨報、隨驗隨放”。集寧海關跟蹤收集、研判國外食品安全風險信息,重點加強日韓等出口量較大的貿易國家技術標准、政策法規研究,探索建立動態分級分類管理制度,保障出口產品質量安全。

  對內蒙古蔬菜出口現狀,內蒙古美通農產品批發市場負責人宋杰認為,內蒙古蔬菜出口有一定優勢和基礎,但目前看,還存在產業基地的規模化和標准化程度仍然偏低,出口總量和比重偏小,出口市場開發能力不足﹔出口企業數量少、規模小、技術落后,蔬菜產品質量標准和商品化處理意識不強、產品質量標准和檢測體系較落后﹔蔬菜產業發展缺乏統一指導和行業管理規劃等問題。

  破題:選品種重市場 加強蔬菜出口能力建設

  日前,內蒙古民豐種業有限公司繼2023年首次出口20噸馬鈴薯后,又經集寧海關查檢合格后向馬來西亞出口120噸馬鈴薯。“此次出口意味著烏蘭察布市馬鈴薯得到了對方貿易國的認可,預計2024年將實現產品貿易額300萬元。”公司負責人謝鑫高興地說。

  2023年,烏蘭察布市馬鈴薯種植面積143.5萬畝,馬鈴薯出口量也逐步增加,這得益於全市實施的馬鈴薯良種繁育提升、擴種增產提升、加工轉化提升、市場營銷提升、科研創新提升“五大行動”。

  烏蘭察布市和呼倫貝爾市蔬菜出口的有益探索在全區具有示范意義。相關人士認為,內蒙古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涼爽短暫,要在保障蔬菜市場優質安全供應與“疏旺補淡”上下功夫,積極促進結構性、季節性、區域性供給平衡,建議加大類似馬鈴薯這種既可長期保存,又受國外歡迎的品種的種植面積,從而提升內蒙古蔬菜出口量。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出口能力建設”是企業負責人和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提到的高頻詞。立足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的戰略定位,讓更多綠色農畜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是內蒙古構建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應做的必答題。

  有關人士建議,在保証出口蔬菜的品質和安全方面,要建立從生產基地、批發市場到口岸的三級檢測程序,通過規模化種植、標准化生產、溯源化管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的模式,建立標准化出口蔬菜示范基地,實施“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同時,要針對目標市場加強信息化管理,加強信息提供及共享力度,公布有關政策法規的變化, 幫助內蒙古企業分析當地市場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記者 宋爽)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