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一池清水”帶來的生機與活力

2024年03月28日07:43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春風送暖,黃河“幾字彎”頂端的包頭河段,冰面開始消融。

每到此時,市民們便興致勃勃,紛紛向南,沿河觀凌、看鳥、吃魚,感受春風拂面。

奔流不息的黃河不僅滋養了包頭的城市發展和人民生活,也造就了沿岸獨特的綠色生態環境。

南海子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黃河流域包頭段,是我國緯度最高的黃河濕地。這幾天,天鵝、蒼鷺、鸕鹚、銀鷗、紅嘴鷗等候鳥正陸續歸來。

“這裡的鳥類從最初的70多種,增加到現在的232種,其中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鳥類達到49種,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觀賞。”南海子濕地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科教監測股工作人員代紅亮介紹說。

黃河過境包頭220公裡,長年沖積形成了1.36萬公頃的黃河濕地,是包頭市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態屏障。為保護黃河濕地珍貴資源,2011年包頭市申報建設包頭黃河國家濕地公園,並相繼出台政策法規體系,禁止任何違法佔用濕地的行為,開展沿黃濕地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多部門聯合執法打擊破壞濕地生態環境的違法違規行為。

短時間內,黃河河道內違規建筑物全部拆除,濕地地貌得到平整恢復,違規耕地、捕魚、放牧等破壞濕地生態行為大幅減少﹔組織實施生態補水、水系連通、濕地保護修復、科普宣教設施建設等重點工程﹔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全面建立,河流、湖泊、林木都有了專屬守護者……

“過去這裡是大面積的河灘地,附近有不少煤廠、磚廠,生產廢水直接排進濕地,有段時間環境變得很差。經過治理、清理、修復,現在水清了,灘綠了,鳥兒都回來了。”包頭市南海子濕地自然保護區高級工程師苗春林,看著治理后的濕地,不禁感慨。

將目光移回岸上,包頭市以系統治理的思維,以綜合治理為抓手,認真落實《黃河流域保護法》,統籌推進水污染治理,重點做好入黃支流水質改善、工業廢水治理、飲用水源地保護等工作。

在包頭市北方稀土冶煉分公司(華美公司)的生產車間內,潔白的鹽粒被機器灌裝入袋,整齊排放。“這是利用稀土分離生產過程中的廢水資源化循環生產的氨肥。”公司員工劉勇俊指著生產線為記者介紹,“自2015年開始,我們投資7億元用於廢水處理,目前已經完全實現廢水零排放。”

“稀土行業比較特殊,生產廢水中可回用的資源多,主要有氨、氮等元素。”包頭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支隊長高崇告訴記者,“包頭的稀土企業臨近黃河,廢水處理不好,對水環境的危害很大。”

為此,包頭市生態環境局立足稀土礦產豐富、企業眾多且又臨近黃河的區位特點,推動稀土企業加大節能減排、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力度,持續推進“三廢”治理及達標排放技術改造。華美正是第一波“吃螃蟹”的企業,現在華美每年靠廢水提取出的氨肥都能賣出500萬元。

如今,廢水零排放在包頭市稀土行業得到廣泛推廣。“目前全市稀土企業均實施完成了廢水資源化利用項目,均實現廢水不外排,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市稀土工業的廢水污染問題。”高崇表示。

不僅稀土行業,包鋼、包鋁等重點工業企業都進行了節能減排改造,不斷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嚴控“三條紅線”控制指標,包頭年用水總量始終控制在10.5億立方米左右,成為自治區首個國家節水型城市。

一池清水,給予了包頭生機與活力。來到包頭二道沙河,隻見河水清澈、水量豐沛。沿河而行,隨處可見再生水補充河道后形成的美景,藍天白雲下,一泓碧水與周圍的植被相映成趣。

“現在河道的水已經達到了Ⅳ類。”包頭市水務局總工程師陳群柱介紹,再生水經處理后達到地表Ⅳ類及以上水體,才能輸入全市各條河道供水。為保証水質,河道內注入的再生水由活水泵站在相應的水壩內進行微循環。“目前城區昆河、二道沙河、四道沙河、東河4條已經建成的河道,基本實現了蓄水。”陳群柱說。

近年來,包頭市實施了城市水生態綜合治理項目,綜合整治城區河道環境34.5公裡,完成主城區4條河道生態補水和治理任務,受益人口近百萬。同時全面落實河湖長制,依法常態化、規范化開展巡河和河湖“清四亂”,黃河灘區居民遷建任務全部完成。並大力推動沿黃農村牧區生活污水治理,全市322個行政村完成治理。

據統計,目前包頭市8個地表水國考斷面和4條主要入黃支流水質實現全面消劣,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54%。

成績背后,體現的是包頭市以更大力度、更強措施抓實抓細黃河流域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加快構建綠色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的決心。(記者 帥政)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