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建成供水工程44萬處,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3.65%,提前2年完成水利部考核指標任務

內蒙古構建農村牧區“水源頭”到“水龍頭”全鏈條保障體系

2024年03月23日09:1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跟城裡人一樣,我們牧區也有了自來水,24小時不間斷,方便、衛生又安全。”

  “嘎查通了自來水后,再也不用從幾十公裡外拉水吃了。孩子們回來也不再嫌水難喝了。”

  “從‘挑水吃’到‘吃自來水’,從‘喝上水’到‘喝好水’,我們農牧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了。”

  農牧民們的話語裡洋溢著來自“水”的幸福感。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3月22日到28日是中國水周,這一時間節點,“水”,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內蒙古水資源佔比不到全國的2%,作為嚴重缺水地區,全區多年來牢固樹立“保供水就是保民生”理念,構建起從“水源頭”到“水龍頭”保障水健康的全鏈條農村牧區飲水安全保障體系,農村牧區自來水普及率由2015年的60%提高到2023年的83.65%,提前2年完成水利部考核指標任務。截至2023年底,內蒙古建成農村牧區供水工程44萬處,覆蓋農牧民1138萬人,千萬農牧民實現飲水無憂。

  優化供水布局保障“供好水”

  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黃河環城而過。在這裡,黃河水如何變成飲用水?

  托克托縣利用引黃淨化水,聯通城市和農村供水系統,優化水源配置,實現供水均衡發展,管網漏損率下降38%,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受益村197個、農民7.1萬人。

  內蒙古不斷優化供水布局。優先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推進供水管網向農村牧區延伸,目前,全區已建成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125處,66.6萬農牧民與城市居民一樣享受到同源、同網、同質、同價、同服務的優質供水服務﹔重點推進集中供水規模化發展,以千噸萬人供水工程為中心,向分散用水戶輻射,推動供水工程集點連線、組線成網,建成千噸萬人水廠94處,216.4萬農牧民享受到水量足、水質優、水長流的現代化供水服務,供水成本較小型工程下降1—2元/立方米﹔全面推進小型供水工程規范化改造,建成小型集中供水工程1.7萬處,受益農牧民695萬人,供水保証率達95%以上﹔扎實推進“一戶一井”“一戶一窖”水源工程建設,提高分散農牧戶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障水平,牧區遠距離拉水基本控制在5公裡之內,同時,積極引進和推廣風光互補設備,有效解決牧區水源井用電和設施防凍問題﹔加快推進應急供水體系建設,推動52個旗縣配備332輛應急送水車,全面強化應急保障能力,預防突發飲水事故。

  涓涓不絕,福澤萬民。內蒙古針對地廣人稀、農村牧區供水工程點多面廣的現狀,因地制宜推進供水體系建設,供水保障能力實現質的飛躍。

  提升供水水質力保“喝好水”

  “以前,我們喝的水含氟量高,現在的水都是經過淨化的自來水,是安全水、放心水,再也不用擔心水質問題。”飲水安全曾是困擾赤峰市巴林右旗西拉沐淪蘇木沙布嘎嘎查常住居民的大問題,如今這一問題已經解決。

  什麼是安全水放心水?強化供水水質檢測才能保証安全放心。

  對標水質新國標,內蒙古深入開展農村牧區供水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全面加強從制水到供水、從“源頭”到“龍頭”全流程各領域的監管工作,切實護好“水源水”、制好“出廠水”、管好“末梢水”,確保讓群眾喝上放心水。

  內蒙古依法劃定鄉鎮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979處,明確保護范圍,制定保護措施,定期組織專人對水源地進行水質檢測,並開展隨機監督檢查,全面強化水源地周邊生活垃圾、污水、固體廢物、化肥和農藥殘留等污染物治理力度,消除飲水安全隱患。

  通過水源置換、配置集中水處理設備、安裝分質供水小站、配套單戶水處理設備等多種方式,優化淨水工藝,改善供水水質。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全部配套淨化消毒設施設備,千人以下供水工程採取次氯酸鈉、紫外線等適宜措施淨化消毒。

  同時,內蒙古建立水利部門檢測、生態環境部門監測、疾控部門監督的多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及時發現和消除水質風險隱患。目前,千噸萬人供水工程全部具備日檢pH值、微生物、消毒劑等9項能力,小型集中和分散供水工程實現水質巡檢全覆蓋,重點工程實行在線水質監測,切實把好水質檢測關口,保障大家從“喝上水”轉向“喝好水”。

  創新運管機制確保“管好水”

  “家家戶戶都更換了新的水表。喝上好水,我們更要節水。”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烏蘭花鎮居民牛鈞說。

  內蒙古不斷完善農村牧區供水長效運行管理體制機制,確保工程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長受益。創建10個農村牧區供水縣域統管示范旗縣,探索不同區域全面推進農村牧區供水高質量發展的組織方式、發展模式和要素路徑。推廣“專業化公司或機構直管到戶”“1+N”(專業化公司或機構+服務公司、管水員等)專業化管護模式,實現節水、減員、降本、增效多重效益。比如包頭市土默特右旗通過建立水投公司專業化標准化管理,每噸水用電能耗同比下降0.25度,人均用水每年節水4.8噸。

  對於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內蒙古實行“一個人”“一塊牌”“一本賬”的管理方式,全力破解農村牧區供水“最后一公裡”管護難題。

  “一個人”,即確定村級管水員,主要履行水源巡查、運行管護、水費收繳3項職責,確保出現問題有人及時處理﹔“一塊牌”,即集中供水工程設立不同作用的公示牌﹔“一本賬”,即建立運行管護台賬,記錄工程建設、水費收繳、設備更換等情況,確保有賬可尋、有賬可查。

  同時,加快推進數字化管理模式,以實現農村牧區供水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功能為目標,加快智慧供水系統建設,增強數據共享和網絡安全防護能力。構建農村牧區供水風險防控平台,對管網運行和漏損狀況進行監控,特別是在汛期、強降雨、干旱、低溫冰凍等特殊時期,全面加強實時監控與預測,切實保障穩定供水和管網安全。並且,在基礎條件成熟的地區先行發展牧區供水信息化及現代化家庭牧場等智能供水形式,進一步提升牧區用水便利化水平。

  “現在足不出戶就能給牛羊喂水。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牧民的傳統生活方式。”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巴音淖爾嘎查牧民斯旺說,“給頭牛脖子戴上北斗智能項圈,即便是在信號不好的地方,隻需手機一鍵操作,水槽就能實現水位自動感應和定時放水。同時還可以設定固定的供水時間,讓控制器自動啟泵供水,直到水槽加滿為止。”(記者 張慧玲)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