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曠野奇遇”越來越尋常

2024年02月29日09:3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白雪覆蓋著群山和曠野,數不清的黃羊在頭羊的帶領下穿過中蒙邊境線的鐵絲網,進入到興安盟阿爾山境內,又浩浩蕩蕩向東而去。僅僅十幾米遠處,阿爾山市林業和草原服務中心副主任佟樹林用手機攝像頭記錄下了這激動人心的一刻。

2023年12月1日,佟樹林獨自驅車來到阿爾山市林草局三角山施業區的邊境線上進行監測、巡護,偶遇了野生黃羊種群入境。“2千多隻黃羊從眼前經過,太震撼了。”佟樹林說。

近年來,在內蒙古各個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郊野,這樣的“奇遇”數不勝數。

2023年,內蒙古大學的野外科考團隊在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境內高格斯台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消失近50年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蒙古郁金香。2022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與錫盟多倫縣草原工作站研究人員,在多倫縣域開展植物種質資源野外調查時,發現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毛披鹼草新種群。

不只是科研、林草工作者和遠紅外相機,普通群眾與野生動植物的“奇遇”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尋常。近年來,野生動物出現在村庄、居民區的新聞常見於各類媒體,公園、濕地人與鳥兒共處的景象無不展現著和諧之美。

據統計,全區現有陸生野生動物613種,分屬於29目、93科、291屬﹔野生維管束植物共計2619種,分屬於144科、737屬。2021年新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調整后,全區列入國家Ⅰ級保護動物的有52種,Ⅱ級保護117種。列入國家Ⅰ級保護植物的有2種,Ⅱ級保護45種。

野生動植物種類多、瀕危野生物種頻現,離不開久久為功的生態環境保護。內蒙古將一半以上的國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紅線內禁止不合理的開發建設活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不斷加大森林草原濕地保護修復力度,以更高標准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為野生動植物營造了良好的棲息家園。

“生物多樣性更源於不遺余力地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管理。”自治區林草局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處相關負責人說。全區在野生動物分布較為集中的區域共設立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站(中心)51個,2023年內共救助野生動物1281隻,放歸野外423隻,其中不乏大鴇、丹頂鶴、紅隼及大天鵝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為擴大珍稀物種麋鹿和普氏野馬種群,內蒙古在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放歸27頭麋鹿和12匹普氏野馬。如今,野化放歸的27頭麋鹿已成功產仔14隻,放歸的12匹普氏野馬已成功產駒2隻。

在野生植物保護方面,內蒙古成立了西鄂爾多斯荒漠生態系統瀕危野生植物擴繁和遷地保護研究中心,新建擴建四合木自然保護區2處,開展瀕危野生植物資源調查監測工作,全面調查四合木等資源的分布情況、生物多樣性情況、生境情況和保護現狀等,為四合木等瀕危野生植物人工繁育、恢復擴大種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保護與打擊非法獵捕、交易等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同步進行。自治區林草局牽頭,與自治區公安廳、交通廳及呼和浩特海關等20個廳局共同建立了《自治區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廳際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全區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工作,有力打擊了破壞野生動物繁衍棲息地、獵捕野生動物、互聯網上非法販賣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等行為。在候鳥遷徙的季節,自治區林草局聯合農牧廳、公安廳、市場監管局等部門,開展“全面加強鳥類保護專項治理行動”和“網盾行動”,加強對遷徙候鳥主要分布區、越冬地、遷飛停歇地、遷飛通道和野生動物集群地的監測巡護,全面開展“巡護、清套、清夾、清網”,有效保護了遷徙候鳥。

與此同時,各地林草部門組織開展日常巡護值守,強化護林員職責,對發現管護區域內亂捕濫採野生動植物的情況進行勸阻並及時上報,從源頭上預防了非法獵捕野生動物行為的發生。結合“世界濕地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愛鳥周”和春、秋季鳥類遷飛季節等時間節點,加強宣傳。

“如今,保護野生動植物已經成為更多人的自覺行動。”自治區林草局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區各地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站(中心)救助的野生動物,除部分為林草工作者發現外,很大一部分是群眾發現后上報獲得救助。(記者 霍曉慶)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