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燒麥一壺茶”嘗人間美味

一份日常的早餐,平凡、簡單又可口,也結成了一個地區的飲食文化紐帶。作為老包頭文化的發源地,東河區人對燒麥的味道,更是情有獨鐘、念念不忘。
說起哪裡的燒麥最好吃,問遍周遭的東河人,燒麥前面必須綴上背頭兩個字才算正宗。沿著東河區工業路一直走,穿過大大小小的店鋪,便 到了“背頭燒麥”店。
大年初三一早,記者推門而入,走進這家老字號,店老板張軍正在店裡忙碌著,屋內熱氣升騰,香氣四溢,幾乎桌桌都坐著三三兩兩的客人,每人面前都擺放著這盤“硬”早點——羊肉燒麥。
張軍介紹,燒麥的做法、吃法別有一番獨特之處。
燒麥皮和餡料是非常考究的,必須用特制的專用擀面杖將和好的小麥面粉擀成荷葉狀的薄皮,再將本地產的羊肉、胡油、蔥、鹽、熟澱粉芡及姜、花椒等料混合成餡放在皮裡,輕輕顛捏成石榴狀。剛出籠的“背頭燒麥”,香氣四溢,外觀晶瑩剔透,皮薄如蟬翼,柔韌而不破,用筷子夾起來柔柔如垂膽,置於盤中團團似小餅。入得口來,如品肉柳,鮮嫩如脂。其更大的特點雖醇香盈口,但食用后口內卻不留有刺鼻的大蔥味兒。
好的燒麥館除了在原料、制作上狠下血本和功夫,在燒麥上桌后的享用環節上也是獨具匠心。最重要的當屬醋了,當醋汁滲入醇朴濃郁的肉汁裡,燒麥的顏色由白轉紅的那麼一瞬,它們的相遇注定會“化腐朽為神奇”,皮兒清爽豐滿、餡兒滑而不膩、味兒回神甜香。除了醋,燒麥館的餐桌上,現炸辣椒、蒜泥、奶茶、磚茶、蒜瓣、咸菜也都是解膩的好幫手。
吃燒麥時,一要佐以清茶解膩之用,二可親朋坐在一起邊吃邊嘮無所不談,人們除了注重吃,更注重的是在這種老包頭傳統文化濃郁的環境中聊聊天,特別是那些知名的老燒麥館中每天都有固定的客源,他們晨練之后聚集在這裡,要上一二兩燒麥,一邊吃,一邊“話聊”,從“天南地北”侃到“四海八荒”,那情景用“愜意”兩個字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趁熱咬開,認真咀嚼、細細品味:皮子韌、肉汁鮮,不枉過來吃這一口。正在吃第二兩的楊改花女士贊不絕口。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冬日的東河美味,總有燒麥的一席之地。在寒冷的早晨,尋一家熱鬧的早餐店,和熟悉街坊打個招呼,飽餐一頓之后,以燒麥作為收尾,實在是舒暢不過的事,接下來的一天都能精神抖擻、元氣滿滿……(記者 宋阿男 通訊員 呂必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