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闖新路、進中游”,內蒙古底氣何在?

人民網記者 富麗娟 劉藝琳 寇雅楠
2024年02月05日11:16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過去一年,是內蒙古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北疆大地,為內蒙古帶來了巨大的政治關懷和寶貴發展機遇。國務院出台《關於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為自治區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今年的內蒙古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內蒙古好聲音”令人興奮——2023年內蒙古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國“第一方陣”。

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3%,居全國第三,創2010年以來最好位次,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萬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4%,居全國第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8%、居全國第二﹔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30.4%,居全國第三。

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現場。人民網記者 寇雅楠攝

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現場。人民網記者 寇雅楠攝

凝心聚力闖新路、進中游,內蒙古立下雄心壯志,步伐堅實、底氣十足。

作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內蒙古,經濟增速躍居全國“第一方陣”,內蒙古憑的是什麼,底氣在哪裡?

“10個全國第一”:穩穩守住“能源飯碗”,“追風逐日”再前行

“10個全國第一”既是內蒙古的底氣,更是內蒙古的擔當。

過去一年,內蒙古煤炭產量12.2億噸,完成9.45億噸保供煤任務,電力總裝機超過2億千瓦,實現煤炭保供量及外送量、電力總裝機及新增裝機、新能源總裝機及新增裝機、總發電量及外送電量、新能源發電量、煤制氣產能“10個全國第一”,充分彰顯了內蒙古保國家大局的責任擔當。

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內蒙古穩穩守住“能源飯碗”,夯實能源保供“壓艙石”。

冬日北疆大地的皚皚白雪,並未降低項目建設的進度。目前,興安盟正在著力打造蒙東綠氫生產合成氨、綠甲醇基地,打造園區級“源—網—荷—儲—輸”一體化智慧能源調控平台。自治區人大代表,金風科技內蒙古分公司副總經理、興安盟公司總經理王海猛說:“要立足興安盟風光水資源稟賦和化工產業發展優勢,打造好蒙東綠氫生產合成氨、綠甲醇基地。”

“頭上有風光、腳下有煤炭、手中有電網。”內蒙古的新能源資源豐富,特別是風能、太陽能的技術可開發量分別約佔全國的57%和21%。圍繞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的戰略定位,內蒙古不斷拓展新領域、開辟新賽道,向“新”發展,從“新”出發,追風逐日,綠能涌動。

兩個月前,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蒙西基地庫布其200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實現全容量並網。這是目前我國單體規模最大的生態光伏治沙項目,可向蒙西電網年均輸送綠電41億千瓦時,相當於年均節約標准煤12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19.8萬噸。

新興產業興起的同時,傳統產業也在轉型升級。

如何擺脫“挖土賣土”,實現“鏈上開花”?新年伊始,被譽為“中國稀土之都”的包頭市,正在謀劃做好“一塊土”的大文章。

日前,包頭市的北方稀土瑞鑫公司首批中重稀土金屬產品試制成功,標志著北方稀土中重稀土金屬產品首次實現規模化生產。為加快稀土產業由“世界級儲量”向“世界級產業”邁進,包頭市提出全力發展“稀土+”應用,拓展稀土在醫療、農業、陶瓷、航空等行業的應用,不斷提升“稀土+”產品價值,打造“稀土+”應用產業基地。

蒙西基地庫布其200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人民網記者 富麗娟攝

蒙西基地庫布其200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人民網記者 富麗娟攝

一子落定,滿盤皆活。內蒙古未來發展目標清晰明確、步履鏗鏘——錨定“再造一個工業內蒙古”目標,加快壯大新能源產業﹔要讓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強筋壯骨”、未來產業“星火燎原”。

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為國家“糧倉”“肉庫”“奶罐”貢獻內蒙古力量

內蒙古是國家重要的“糧倉”“肉庫”“奶罐”,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之一。

2023年,內蒙古取得糧食播種面積、單產、總產“三增長”,糧食產量791.6億斤、實現“二十連豐”、穩居全國第六,主要肉類產量285.4萬噸、牛奶產量792.6萬噸,均創新高。

“從一棵草到一杯奶、再到一塊奶酪”。

如何進一步提高農畜產品深加工度,不斷延深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隨著春節的臨近,乳業消費品也迎來了銷售高峰期。記者走進位於呼和浩特市的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沉浸式見証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過程。

伊利智慧健康谷液態奶包裝車間。伊利集團供圖

伊利智慧健康谷液態奶包裝車間。伊利集團供圖

生產基地採用世界領先的數字化管理模式,讓整個生產過程實現無人化、透明化、高效化、可追溯。數字化賦能,推動內蒙古奶業全鏈升級。在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乳產業項目已形成日處理7000多噸原奶的產能規模,支持30萬頭奶牛、10萬頭奶山羊存欄的規模化牧場建設,實現生態、社會與經濟效益的綜合提升。

乳業是一張名片,牛羊肉是“內蒙古味道”的又一張名片。如何推動牛羊肉產業繼續高質量發展?

“著力提高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度,不斷延伸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力爭7條重點產業鏈產值突破7000億元。”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一工作安排,讓自治區政協委員、錫林郭勒盟工商聯主席哈斯海日汗對推進牛羊肉精深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

自治區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代表通道”。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自治區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代表通道”。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變賣“肉羊肉牛”為賣“羊肉牛肉”,目前內蒙古農畜產品加工業增加值增長11.6%、加工轉化率達72%。

生態內蒙古,綠色好味道。“讓來自大草原的好味道香飄萬裡、譽滿全球。”2024年內蒙古農牧業要錨定打造現代化大產業、建設產業強區目標發力。

不斷擴大“朋友圈”,構筑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

內蒙古內連8個省區、外接俄蒙,國境線長4200公裡,歷史上曾是“草原絲綢之路”和“萬裡茶道”的重要樞紐和通道,如今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門戶,地理位置獨特,向北開放優勢明顯。

構筑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內蒙古決心如磐。2023年內蒙古全年外貿進出口增速位列全國第三,再創歷史新高。全年口岸貨運量刷新歷史記錄,成為我國沿邊陸路口岸首個貨運量破億噸的省份。

“現在的內蒙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開放,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政府工作報告擲地有聲:“我區雖沿邊,但不沿海,實現更大范圍的開放必須加強與國內其他區域的合作。”

臨近春節,一列滿載貨物的列車緩緩通過國門,駛入滿洲裡鐵路貨運口岸。滿洲裡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二隊民警田潤澤告訴記者:“從人工檢查到人機結合,我們的檢查速度不斷提升。2013年檢查一列車需要45分鐘左右,如今已降至10分鐘內。平均每天檢查出入境列車由30列次增至40列左右,峰值達57列次,其中中歐班列日均檢查13列次。”

滿洲裡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對出境中歐班列執行監護任務。李發春攝

滿洲裡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對出境中歐班列執行監護任務。李發春攝

自2023年1月起,滿洲裡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為確保中歐班列順暢通關,創新實施貨運列車鐵路員工一次登臨驗訖等查驗辦法,開通中歐班列出入境綠色通道,推動口岸通關效率。

會場內外,“開放”成為熱議詞。

“口岸是高質量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口岸經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先進生產要素的集中反映。”自治區政協委員、鄂溫克旗政協副主席安青梅建議,充分發揮內蒙古聯通俄蒙優勢,在設立中國(內蒙古)自由貿易試驗區中最大限度爭取先行先試政策。激活邊腹互動,著力打造兩個循環。

當前,內蒙古各族干部正在摒棄“我不如人”的念頭,不斷提振信心和士氣,全區熱氣騰騰邁開“新年第一步”,開好局、起好步,向著“闖新路、進中游”的美好願景奮力沖刺。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