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生態環境

內蒙古從“治湖泊”轉向“治流域”,從保護一個湖到保護一個生態系統,理念之變帶來了濕地保護區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恢復向好——

為大地山川注入持久綠韻

2024年02月01日09:34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洋洋洒洒的2024年第一場大雪,為北疆大地披上了厚厚的冬衣。察汗淖爾濕地中,不時傳出陣陣飛鳥的歡鳴,讓人感受到靜謐中的詩意。在零下20多度的寒冷天氣中,當地工作人員仍在堅持著監測禽鳥等野生動物的工作。

  察汗淖爾濕地位於烏蘭察布市商都縣與河北省張家口市尚義縣交界處,此地史稱“漠南鹽池”。它的強鹼重鹽特性,一度成為該流域植被恢復方面的重大難題。為此,烏蘭察布市商都縣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安排部署,遵循“保護優先,自然修復為主”的方針,突出“治塵”導向,多措並舉推動察汗淖爾生態環境整體性保護和系統性修復。

  當地多次邀請中國林科院、中國環科院、蒙草集團、內蒙古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等專家團隊開展實地調研,研討鹽鹼地植被修復方法。最終制定完成兩大方案,提出由外向內、梯次推進、網格化科學治理鹽鹼地和裸露土地的思路。隨著“科學制定方案,增綠抑塵齊抓﹔分區分類施策,多措並舉修復﹔打造小微濕地,提升生態質量”等措施的持續發力,察汗淖爾濕地功能逐步恢復,察汗淖爾生態實現根本性扭轉。濕地內針茅、披鹼草等99種植被長勢明顯好於常年同期,遺鷗、草原雕、黑鸛首次出現,記錄監測到的鳥類已經由79種達到 119 種。

  “2024年,我們按照濕地植被修復方案,結合鹽鹼地草本植被恢復區和凸斑鹽鹼區土壤特性,繼續採取人工修復和自然恢復的方式,對察汗淖爾濕地周邊草原進行修復治理。同時,從細節上持續打造小微地形,全面提升生態質量。”察汗淖爾濕地中心副主任葉世河向記者介紹。

  春節臨近,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林業和草原局渾河國家濕地公園主任李海波依然忙碌著。除了日常工作外,還要經常帶隊深入一線開展巡查。“為加大濕地資源的保護力度,我們聘用了10位濕地巡護人員常年‘在線’。制止各種破壞濕地行為,維護公園界碑、標牌等設施設備,填寫巡護日志等都是我們必須堅持不懈的工作。”李海波介紹。

  渾河國家濕地公園作為清水河縣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面積840.31公頃,濕地面積350.08公頃。自2017年成立以來,累計爭取中央財政濕地保護補助資金1000萬元,主要用於濕地保護、科研監測、科普宣傳、退化濕地修復等工程建設。通過一系列保護項目的實施,濕地生態系統功能不斷加強,生物物種資源日益豐富。從最初的幾十隻到現在監測到的過境候鳥上萬隻,渾河國家濕地公園已經成為鳥類重要的棲息地。

  位於呼倫貝爾市境內的額爾古納濕地,是目前亞洲面積最大、物種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木本濕地系統。依托濕地保護區而建的濕地景區常年吸引著國內外眾多游客慕名前來。額爾古納市也將綠色作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方向,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將生態環境的“常青樹”,一步步變成群眾的“搖錢樹”。

  內蒙古是濕地資源大區,2022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數據顯示,全區濕地面積達到486.65萬公頃(包括水域面積),居全國第5位。截至目前,全區共有國際重要濕地4處、國家重要濕地1處、自治區重要濕地63處。

  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是內蒙古面積較大、具有較強生態功能的重點湖泊。在全面推進“一湖兩海”的綜合治理中,內蒙古從“治湖泊”轉向“治流域”,從保護一個湖到保護一個生態系統,理念之變帶來了濕地保護區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恢復向好。

  如今,呼倫湖水位和水面穩中有升,水面已擴大至2244.3平方公裡,水量達139.7億立方米,接近歷史最高水平﹔黃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濕地烏梁素海,湖區水質由劣Ⅴ類提高到整體Ⅴ類,湖心斷面水質達到了Ⅳ類,生物多樣性持續恢復,治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岱海流域內植被覆蓋率由治理前的68%,增加到現在的81%。

  濕地與人類的生存、繁衍、發展息息相關,是自然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生態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具有其他生態系統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為保護、發展豐富的濕地資源,內蒙古堅持落實最嚴格的濕地保護制度,制定、發布一系列管理辦法和技術規程,加快推進各盟市濕地保護立法工作,讓日益完善的法規制度、保護管理體系和工程規劃體系,為濕地生態織就嚴密的“保護網”。

  生機勃勃的濕地之美,正在為內蒙古大地山川注入持久綠韻。(記者 李國萍)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