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把最好的年華奉獻給治沙

——記全國防沙治沙先進個人溫蘇雅勒圖

2024年01月16日09:3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登上巴音溫都爾沙漠飛播造林區的瞭望台,視野所及,綠色綿延,肆虐了數個世紀的風沙,在這裡低下了頭。“以前這裡都是石頭和沙子,連草都不長,誰會想到現在這裡能樹木成片,連空氣都變甜了。”烏拉特后旗林草局黨組成員溫蘇雅勒圖說。

  溫蘇雅勒圖現年55歲,出生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潮格溫都爾鎮西日淖爾嘎查,從小目睹漫漫黃沙侵擾牧民生活。“一到秋天,牧民就需要儲備草料,可到處是黃沙,就是沒有草。牧民隻能用草場証做抵押,貸款買草料。每年5月抓羊絨,六七月份賣了羊絨才能還清貸款,年年如此。”溫蘇雅勒圖對幾十年前的往事仍舊記憶猶新。

  年復一年的生活,讓幼時的溫蘇雅勒圖逐漸明白:如果不制止黃沙侵襲,牧民的牛羊隨時有可能餓死,人們將沒有立身之處。從此,他立下宏志:讓草場不再受風沙之苦,還家鄉一片綠色。1986年,他如願考入內蒙古林學院沙漠治理系,開始研究防沙治沙技術。1991年畢業后,他被分配到烏拉特后旗林草局,正式成為一名林草人。

  每年四五月份是烏拉特后旗開始植樹造林的季節,也是林草人最苦的日子。在造林期間,溫蘇雅勒圖和同事們在沙漠裡一干就是兩個多月,住的是帳篷,吃的是“大鍋飯”。每天還要穿梭在各個植樹點,耐心細致地指導工人怎樣挖坑、怎樣培土。“剛出鍋的飯菜就有沙土,一嚼便磣得人起一身雞皮疙瘩。”溫蘇雅勒圖憨憨地說,“當時的資金隻夠買樹苗,村民都是義務出工,我們隻能帶頭苦干。”

  2004年,溫蘇雅勒圖開始主持和參與多個林業生態保護和建設項目,並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生態效益。其中,他主持建設的巴音溫都爾沙漠飛播治沙造林系列項目,飛播面積達80多萬畝,成效面積率達62.2%,使烏拉特后旗森林覆被率提高0.7%,創造效益5436萬元。

  2010年以來,溫蘇雅勒圖的研究方向擴展到瀕危原生樹種人工栽培方面。經過10多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培育出旱榆實生苗、酸棗、沙冬青、蒙古扁桃和霸王容器苗,完成造林面積4000余畝,成活率達80%以上,並因此榮獲2020年度自治區豐收獎二等獎。

  2022年開始,巴音前達門蘇木巴音查干嘎查、潮格溫都爾鎮巴音努如嘎查、獲各琦蘇木滿都拉嘎查和前達門嘎查陸續建立起4個萬畝梭梭接種肉蓯蓉基地。從栽植、接種,再到指導工人鋪設輸水管道,溫蘇雅勒圖依然活躍在項目基地建設第一線。“防沙治沙不僅要種樹,還要種出經濟效益。”溫蘇雅勒圖告訴記者,在這片梭梭地裡,還引入了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種植大戶、家庭林場、專業合作組織等經營主體,推行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讓沙地綠起來、牧民富起來。

  從一名技術員成長為林草系統的科技帶頭人,溫蘇雅勒圖先后榮獲“全國防沙治沙先進個人”“全區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一期建設先進個人”等幾十項榮譽。面對取得的成績,低調內斂、踏實寡言的溫蘇雅勒圖說:“不管獲得多少榮譽,我就是個干活的林草人!”他用近乎執著的信念和理想,把自己最好的年華奉獻給了治沙,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譜寫出動人的綠色音符。(記者 薛來)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