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科技扎根塔然高勒鄉引發的巨變

2024年01月09日07:1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寒風凜冽,初雪飄零。位於鄂爾多斯市塔然高勒鄉巴音布拉格嘎查的奶山羊養殖繁育基地暖意融融,錯落有致的現代化圈舍一字排開,各種現代化喂養機器有條不紊運轉、飼料精准投放,膘肥體壯的奶山羊紛紛上前爭相食用。

  在基地奶山羊養殖繁育研究中心,80余隻山羊媽媽依次被送往“手術室”,通過“輸精”“採胚”“測胚”等技術環節,提高優質奶羊繁育能力、改善奶羊品種結構。

  “這是自動喂養機、恆溫水槽……我們這裡的高科技設備和供電供水、衛生防疫、廢物處理等綜合配套設施一應俱全。”說起智慧奶山羊羊場,基地負責人劉志林如數家珍。

  自治區科技廳聯合內蒙古賽科星家畜種業與繁育技術有限公司、內蒙古農業大學以及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通過實施奶山羊養殖繁育技術集成示范項目,在巴音布拉格嘎查逐步建成集現代管理、繁育、營養、疫病控制等技術於一體的復合型現代奶山羊示范養殖基地,助推嘎查奶山羊產業快速發展壯大,推動村集體經濟“活”起來。

  “我家80隻奶山羊都放到基地養殖了,去年純收入有4.8萬元,自己完全不用操心,等著掙錢就行。”嘎查養殖大戶斯慶圖婭開心地說。“再不用外出打工了!”嘎查牧民柴達爾返鄉后,依靠奶山羊養殖不僅能支撐3個孩子的日常學雜費用,還購置了一套新房。

  “從長遠來看,增強鄉村產業發展內生動力,必須在強化科技支撐上狠下功夫,摸准產業發展規律,加強科技應用推廣,才能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自治區科技廳派駐巴音布拉格嘎查的駐村第一書記李靜說:“我們在奶山羊產業發展中探索出‘黨支部+企業+專家團隊+農戶’合作模式,通過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提升當地奶山羊養殖繁育技術水平,為村集體每年創收約460萬元。”

  悄然發生變化的,不隻巴音布拉格嘎查。在該鄉烏定補拉格村,草原黑蘑種植產業正為種植戶開辟了一條增收致富新路徑。

  烏定補拉格村地處丘陵溝壑區,常年干旱少雨,生態環境脆弱、人均草場和耕地面積較少。2022年以來,自治區科技廳派駐第一書記之后,引進食用菌種植項目,打造草原黑蘑生產基地。通過與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研究員孫國琴團隊合作攻關,產學研深度融合帶動烏定補拉格村種植業優質高效發展。

  “室溫23度、土溫16.2度,濕度適宜,菌群配比精准……”不久前,該村村民郝有寬來到蘑菇基地,認真察看蘑菇長勢。蘑菇栽培的技術要點,他早已爛熟於心。“這是我們新培育出來的蘑菇品種,你看,剛剛破土冒芽……”經過4個多月的培訓學習,郝有寬已經成為當地的“土專家”。

  “現在在專家帶領下,我們用上了自己研發的菌種,生產成本一下就降下來了。”郝有寬對蘑菇產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在自治區科技廳駐村幫扶過程中,注重加強農業科技培訓、強化科技人才支撐,助力村民用現代農業技術武裝頭腦,不斷激發“造血”能力。越來越多的“郝有寬”,正積極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

  近年來,自治區科技廳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人才智力優勢和組織網絡優勢,堅持科技賦能、協同聚力、精准服務,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我們將加快推進科技創新與特色產業深度融合,持續擴大幫扶產業規模、提升產品質量,為村強民富產業興的美好畫卷添薪加柴。”自治區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白蓮)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