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花開蝶自來

——內蒙古打造人才近悅遠來“良棲之地”

2024年01月05日08:39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實現科學發展,人才是關鍵﹔推動高質量發展,人才是引擎。

2024年1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才發展促進條例》施行。

支持具有研發優勢的骨干企業牽頭組建研究開發平台、技術創新聯盟、創新聯合體,打造產業發展高端智庫平台,開展產業關鍵技術聯合攻關,推動人才引領產業發展﹔對有潛力參選參評“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重大人才計劃的企業事業單位人選,“一人一策”持續跟蹤培養,給予重點支持﹔建立健全領導干部聯系服務專家制度,加強與各方面優秀人才的聯系交流,聽取意見建議,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從人才培養與開發到人才引進與流動,從人才評價與激勵到人才服務與保障,一攬子“政策禮包”,成為自治區向外界展示求賢若渴、重才愛才惜才滿滿誠意的鄭重承諾。

抓住《國務院關於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這一重大政策機遇,自治區優化人才發展布局,融入國家人才戰略布局,建設區域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打造開放包容的內引外聯人才工作格局,構建務實高效的引育留用人才工作體系,凝聚齊抓共管的人才工作合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連日來,內蒙古伊泰煤基新材料研究院副院長李志飛為煤基阿爾法烯烴分離提純中試放大及工業化轉化項目忙碌著。通過人才引進來到鄂爾多斯后,李志飛感觸最深的是鄂爾多斯市對人才的求賢若渴。

識才、愛才、育才,方能人盡其才。

跟李志飛感受相同,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內蒙古大學名譽校長趙東元對內蒙古的人才政策十分認可。“自開展合作以來,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無論是在科研經費支持、試驗場地建設,還是本地人才配套、團隊綜合保障等方面,都給予了我們大力的支持。”他介紹,他們科研團隊與內蒙古大學達成合作協議,重點圍繞國家在能源、環境、健康等領域的重大需求,共同開展學科建設和科學創新研究,推動從基礎研究到應用技術的轉化。

人才聚集和積極性的調動,靠什麼?

靠服務,一項項有吸引力、有感召力、有推動力的服務,是內蒙古引才的誠意。

第十屆內蒙古“草原英才”高層次人才合作交流會現場,內蒙古博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王亞雄教授獲得800萬元“人才貸款”。彼時,包頭市成功獲批全國第一批、自治區首個“人才貸”試點城市。得知內蒙古博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資金周轉不靈,綜合評估公司能力后,稀土高新區主動上前提供服務,助其獲批自治區首筆“人才貸”。

內蒙古感人才之所感,解人才之所難。針對人才在思想、工作、創業、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實際需求,不斷創新、推動構建優質規范的服務體系,構建起符合自治區實際的差異化人才政策供給體系。

推動人才工作由“審批思維”轉為“服務思維”——深入開展“唯帽子”問題治理,全面整改自查發現的突出問題。下放中小學教師、中職教師、基層衛生高級職稱評審權限,實現全區重點高校科研院所和醫院自主評審全覆蓋,有力激發了用人主體活力。

推動人才聚集由“資金驅動”轉為“產才融合”——2023年11月17日,由內蒙古科學技術研究院牽頭、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等13家區內外單位參與共建的內蒙古科學技術研究院航天育種研究院揭牌成立。研究院以培育和生產高產、優質、早熟、抗病植物新品種和新種質材料為目標,通過航天育種技術,破解種業“卡脖子”關鍵技術難題,形成“技術攻關、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一體化”的創新產業鏈條,助力自治區種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政策供給由“大水漫灌”轉為“精准滴灌”——阿拉善盟委組織部轉變引才理念,創新實施“鴻雁歸巢”預約引才工作,簡化考試流程和環節、取消人才引進戶籍限制、提前評聘職稱、免費入住人才公寓等優惠政策,為急需緊缺人才和高層次人才創造舒心、安心的發展環境,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第一批“鴻雁歸巢”預約引才工作為事業單位引進48位急需緊缺和高層次人才,不僅數量較往年翻了一番,而且很多人才來自“雙一流”高校。

梧高鳳必至,花開蝶自來。內蒙古廣栽“梧桐樹”,與人才“雙向奔赴”,彼此成就。人才“家底”豐厚起來,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記者 宋爽)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