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二道井子遺址博物館——

4000多年前北方青銅文化的“說明書”

2023年12月28日06:58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沿著赤峰至遼寧朝陽的高速公路行駛,在紅山區二道井子村附近遠遠望去,一座小土山上矗立著一個巨大的橢圓形氣膜穹頂,在陽光下發出銀白色的光澤,似是一艘宇宙飛船降落在大地之上。這就是赤峰市唯一一家遺址類博物館——二道井子遺址博物館。

  12月23日,記者來到距離赤峰城區僅15公裡的二道井子遺址博物館,探秘二道井子遺址——這座4000多年前的北方古城堡。

  進入二道井子遺址博物館,沿著參觀通道往裡走,長達百米的展廳沒有設置一根柱子和橫梁,如此之空間讓參觀者有一種零距離觸摸歷史的感覺。

  在解說員的帶領下繼續前行,首先看到的是二道井子遺址的文化背景——夏家店下層文化的介紹。

  “夏家店下層文化因196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赤峰市鬆山區王家店鄉夏家店村發掘而得名,距今約4300-3600年,處於青銅時代早期。這個時期,青銅鑄造工藝初具規模,禮儀制度基本完善,已經進入早期國家階段。”看著展板上的介紹,記者對夏家店下層文化有了初步了解。

  “夏家店下層文化對於研究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及北方民族與中原文化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而二道井子遺址的發掘,為研究這一文化提供了新資料。”解說員介紹,二道井子遺址最初是在1986年發現的,因遺址由灰土堆積而成,便命名為“大灰包遺址”,出於對遺址的保護,當時沒有進行開發。

  2009年,為了配合赤峰至朝陽高速公路的建設,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曹建恩帶隊,聯合赤峰學院歷史文化學院、紅山區文物局對二道井子遺址進行了發掘,清理出來環壕、城牆、街巷、院落、房屋、窖穴、灰坑、墓葬等遺跡700余處,出土各類珍貴文物1521件套,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評為“2009年度全國六大考古新發現”之一,被國家文物局評為“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當時本來要將遺址發掘出來留下資料,然后推倒給高速讓路。但發掘時發現這個遺址無比珍貴,最終將遺址保存了下來,高速給遺址讓了路,以隧道的形式從遺址下面通過。” 紅山區文旅局文保股股長周雨時告訴記者,該遺址是東北亞地區保存最好的廢墟遺址(土質城堡),也是國內迄今為止發現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銅時代遺址。

  二道井子遺址總面積5萬平方米,已發掘面積1.3萬平方米。它的發現,對完善考古學理論、研究中華文明的起源、早期國家的出現、城市雛形的建立和階級的分化等問題,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

  為保護好這個龐大珍貴的文物遺址,國家決定專建一座博物館。紅山區抓住這個機會,全力推動博物館建設等相關工作,2018年12月27日,歷經3年,我國首家以氣膜為建筑材料的遺址類博物館——二道井子遺址博物館開門迎客。

  “博物館展示的內容由發現遺址、矚目遺址、保護遺址3個部分組成,分別介紹夏家店下層文化的由來及遺址發現、發掘過程,展示歷經4000余年的遺址居住區面貌,遺址考古發掘取得的重大成果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等。”二道井子遺址博物館館長徐永軍介紹。

  在博物館的矚目遺址部分,擺放著二道井子遺址的復原沙盤,將遺址的布局展現得淋漓盡致。整個遺址由墓葬區、作坊區和居住區組成,墓葬區位於遺址南部,中間是作坊區,最北側為居住區,整個遺址聚落要素齊全。

  據解說員介紹,博物館正中間展示的就是發掘的遺址居住區域。記者仔細觀察發現,整個居住區環壕圍繞著城牆,城牆環護著院落,城堡布局井然有序。

  對此,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孫金鬆認為,二道井子遺址在同一位置重復建筑、層層疊壓的多組房址和房址內外保存極佳的“地面”為考古人員構建縱向早晚、橫向同期的立體化聚落布局演變關系奠定了堅實的實物基礎。

  “這裡是我們的主題影院,可以觀看‘遺城故夢’‘草原青銅之光’‘千年古城’等宣傳片。”徐永軍說,通過4D影院,游客能夠更直觀、全面、立體地了解二道井子遺址和夏家店下層文化。

  二道井子遺址博物館開館以來,接待海內外專家、學者和游客3萬余人次,在宣傳赤峰區域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2023年11月,二道井子遺址博物館榮獲“內蒙古自治區青少年科普研學基地”稱號。“我們將繼續為教育培訓提供優越的場所和條件,通過動手實驗、參觀和操作,提高學生們的科學實驗能力和動手能力。” 徐永軍說。

  採訪結束時,周雨時告訴記者,紅山區計劃在博物館北側再建一座文物陳列館,屆時將對出土的1000余件文物進行展示,周邊還將建設遺址形象的小公園供大家玩賞。

  文物是凝固的時間,遺址是活著的歷史。二道井子遺址博物館這本北方青銅文化的“說明書”,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參觀。(記者 王塔娜)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