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人民日報看內蒙古

用心辦實事 傾情解民憂(身邊事·年終特別報道)

本報記者 彭 波 喬 棟 劉佳華 鄭 壹
2023年12月25日07: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一處斑馬線與路邊人行道做好了銜接。
  劉泰山攝

  黑龍江省海林市對一座老橋進行了維修加固。
  海林市委宣傳部供圖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街邊一處體育公園修復改造完成。
  本報記者 吳 勇攝

  又是一年歲末時。翻閱今年的“讀者來信”版,重新閱讀一封封讀者來信和網友留言,常常心懷感動。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許多地方、部門、單位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中,努力踐行宗旨為民造福,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把黨的溫暖傳遞給千家萬戶。

  當一件件群眾的身邊事經過我們的報道,引起有關地方、部門的關注並得以推動解決,我們深感欣慰,也更加感受到,讀者的信任、群眾的托付是我們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編  者  

  

  用心用力,解決群眾生活中的“麻煩”

  ——九塔屯村民用上了干淨水

  身邊事欄目刊登的都是“小事”,像盲道破損、暖氣不熱、防洪渠裡堆滿垃圾、進村道路沒有硬化等等,可是如果解決不好,就會成為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麻煩”。

  “終於能用上干淨水了。”擰開水龍頭,清水汩汩流出,李達全笑得燦爛。可就在半年前,還是另一派光景。

  李達全家住廣西崇左市扶綏縣山圩鎮九塔村九塔屯,屯裡173戶村民的生活用水全都來源於屯中一眼水井,水質好壞隻能“靠天”。

  “流出來的水都是黃的,摻雜著泥巴和沙子,還有一股土腥味。”李達全說,生活用水得靜置后取上層較清的水用,飲用水隻能買桶裝水。

  水質差,成了九塔屯村民們的心病。7月17日,“讀者來信”版身邊事欄目刊發了村民來信《村裡供水水質差影響正常生活》,希望有關部門重視村民訴求,幫助村民們盡快用上干淨的自來水。

  來信見報當天就引起當地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扶綏縣成立了由縣水利局、縣鄉村振興局、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山圩鎮政府等組成的工作組,前往九塔屯實地調研,尋找解決方案。

  工作人員首先對水井抽水泵和蓄水池進行檢查清洗,並在抽水泵房處加裝排污口,增加了一道沉澱環節。為進一步提高水質,有關部門投資10萬元,在泵房外安裝了一整套過濾淨化設備,確保村民用水安全穩定。

  設備安裝到位,運行管護也緊緊跟上。“村民大會推選我當管理員,專門負責設備管護、征收水費等工作。”村民李振堅說,他每天都要去泵房和蓄水池檢查設備運行狀況,“鎮上還制定人飲工程操作規程等管理制度。制度上牆,我能對照學習,大伙也都看得見。”

  舉措有的放矢,效果立竿見影。當縣水利局等部門對村民用水情況回訪時,64歲的凌精漢笑呵呵地說:“你看這水多清!刷牙、洗臉接出來就能用,真是為我們農民辦了件大好事。”

  “確保村民用水長期安全穩定,還是要讓村裡用上自來水廠的水。”山圩鎮黨委書記陳保任說,扶綏縣已經啟動了新建自來水管道線路項目,並完成了山圩鎮自來水廠到九塔屯的自來水主管道線路現場勘探和規劃設計工作。“供水管道長約8公裡,涉及3個村5個屯共140戶人。截至11月底,已完成136戶村民的臨時用地簽字工作,項目建設正在有序推進。”陳保任說,等自來水主管道鋪設完成,九塔屯村民隻需要安上水表,就能用上干淨衛生的自來水,再也不必擔心水質問題了。

  綜合施策,讓群眾利益更有保障

  ——后馬河的河道暢通了

  每一封讀者來信的背后,都是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解決這些群眾急難愁盼的身邊事,離不開熱心的讀者,關鍵是需要地方、部門、單位積極推動問題解決。

  再訪遼寧鐵嶺市清河區后馬河,眼前已是煥然一新:河道寬約12米,兩岸修砌了固濱石籠擋牆,河道及周邊也不見了垃圾、雜物。

  曾經,后馬河河道較窄,最窄處僅約5米,且大部分為自然岸坡,受洪水沖淤影響,岸線、河床不規整。沿岸防洪設施少、標准低,部分流域水土流失嚴重,甚至很多河段處於不設防狀態,防洪能力不足5年一遇標准。加上兩岸垃圾雜物較多,影響了河道行洪。這對於附近后馬村的村民來說,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

  “我們一直准備徹底對后馬河進行綜合治理,但因為種種因素,此前沒有啟動。”清河區水利局局長翟默說。

  6月5日,“讀者來信”版身邊事欄目刊發讀者潘柳的來信《泄洪河套被開荒  安全隱患須清理》,反映后馬河存在的種種問題。記者當天趕到后馬河,看到大部分河段兩岸均無防護措施,有的村民家距離河道已不足百米,平坦的河灘起不到防洪作用,一些村民甚至在河灘地種上了農作物。在河邊居住的村民潘先生說:“就怕趕上‘牤牛水’(短時強降雨造成的山洪),都能漫到我家裡來。”

  “來信見報當天,我就帶領水利等相關部門及設計、施工單位到問題河道現場,第一時間調查核實,迅速著手清理垃圾和農作物,並與項目部溝通,將后馬河治理項目提前開工。”清河區委書記馬天說,施工單位趕在今年雨季來臨前,迅速完成護堤修筑,確保安全行洪度汛。

  讀者反映的問題也暴露出轄區河道管理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在抓緊治理后馬河的同時,清河區組織相關部門認真排查轄區河道“四亂”問題,全面消除阻礙河道行洪的情況,對全區18條河流再巡查、再整治,共清理河道管理范圍內大小開荒15處、清理垃圾8處,並要求各級河長按照制度規定加強巡查,即發現即清理,確保全區河道行洪安全、安全度汛。

  “12月6日,完成了清淤清障、河道拓寬和護堤修筑等全部施工內容。”這大半年來,翟默多次來到后馬河治理項目施工工地,各項手續、流程、工序、時長,他都熟記於心。清淤疏浚、疏通河道、連通水系……一項項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

  “剛開始,還有村民不理解。”翟默說,原來的河道被村民開荒利用,變得越來越窄,這次加寬河道,需要退耕還河道,有的村民並不願意,“我們耐心細致做工作,講清楚其中的利害關系,把后馬河的治理與汛期安全、村庄人居環境的關系向村民講明白。大家也都理解了,願意配合了。”

  “以前河道窄,碰上雨水多的年頭,就容易發生‘牤牛水’。”后馬村一組村民李勇說,“過去是哪漏補哪,這回是整個都治理了。施工時我一直看著,修得質量挺好,深度寬度都夠用,能保幾代人安全,現在住河邊放心得很。”

  改進工作,讓群眾更有獲得感

  ——餐飲小店的負擔減下來

  有利於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讀者來信、網友留言如同吹響號角,痛點是什麼、堵點在哪裡,從部委到地方都在想方設法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千方百計提高工作的效率水平,盡可能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初冬時節,位於青海西寧市繁華鬧市的莫家街熙熙攘攘。莫家街是西寧市最近幾年的“網紅打卡地”,外地游客來到西寧,總會來這品嘗地道小吃。“成廚小灶”就位於莫家街正對的一條小巷子裡,門店不大,隻有50多平方米,客人卻不少。

  經營這家店的是一對90后夫妻,丈夫叫成華,妻子叫李宗秀。8年前,兩人從蘭州來到西寧經營這家餐館。提起今年的變化,成華臉上綻放出笑容:“流水恢復到以前了,要填的檢查表少了,有時間把精力放到新菜品研究上了。”

  “以前,每天都要花半個多小時填寫食品安全檢查‘兩個責任表’,還要參照大型餐飲企業的做法,按照‘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的辦法,逐日填寫相關材料。”成華說,店裡人手有限,每天還要花大量時間精力填寫一堆表,實在是折騰。說話間,成華抱出來一摞厚厚的材料,這都是他去年填寫過的,住建、消防、城管、衛生、勞動……每個部門都要填寫相應的自查表,時不時還要上門檢查,“最多一天能有四五撥”。

  7月24日,“讀者來信”版刊發讀者柳先生的一封來信——《減少填表留痕  多辦一些實事》,反映一家小餐飲店店主每天苦於填寫落實食品安全工作日管控的表格,“天天應付縣裡、鎮裡的不同檢查,而且要書面檢查,隻能是給我們增添負擔,而對食品安全無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有關負責人高度重視讀者反映的情況,立即作出回應,表示將要求各地開展自查自糾,杜絕加重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負擔。對於工作推進中變形走樣、加重負擔的行為,將採用“兩書一函”督促整改,堅決予以糾正。

  改變悄然發生。西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出台了一系列優化監管效率的舉措。“原先要求餐飲店主提供6本台賬,除了‘兩個責任表’,還需要填寫肉蛋禽、米面油、蔬菜、調料等台賬,每次進貨都需要按照要求填寫。從減輕商戶經營負擔的角度出發,我們現在取消了‘兩個責任表’的台賬要求,優化為4本台賬。下一步,我們還將持續優化,比如精簡填寫內容,隻填寫貨品的進、出時間節點﹔精簡台賬數量,進一步優化為兩本台賬。”西寧市莫家街市場監督管理所負責人羅青鐵說。

  隨著主題教育深入開展,西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也開展了“開門納諫,征求民意”活動,通過向轄區80余名商戶代表現場征求意見建議,為改進辦証流程、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提供了新思路新舉措。羅青鐵說:“在梳理商戶提交的建議后,市場監管局牽頭與其他部門一道,從多頭行動變為每月隻組織一次聯合檢查,除了舉報線索核查外,盡量避免單獨重復上門,最大限度減少對商戶的‘打擾’。”

  “現在每天有上千元的流水,我們挺滿意的。”外面寒風凜冽,霧氣爬上店面外的窗戶,燈光下,夫妻二人一個進后廚,一個在前面招呼,忙得不亦樂乎。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新年鐘聲即將敲響,而我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始終不改,用心用情用力為群眾辦實事、解民憂。

  

  版式設計: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25日 07 版)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