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十四冬”:呼倫貝爾的神韻

一層層銀裝覆蓋呼倫貝爾,冰雪運動熱潮涌動,激情冰雪點燃冬日狂歡。
一幅幅現代化發展的畫卷鋪開,呼倫貝爾喜迎八方來客,展示現代都市繁華盛景。
一場場冰雪盛宴日益臨近,體育競技與城市發展相得益彰,呼倫貝爾萬事俱備,隻待大幕拉開。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冬季運動會的火熱進行,全國各地的冰雪愛好者紛紛涌向這片廣袤的土地。現代設施一應俱全,智慧城市高效便捷,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安全保障嚴密有序,提及呼倫貝爾,人們想起的不再是草原和蒙古包,而是一座充滿活力與激情的現代化城市,它向世人展示著時代發展的蓬勃氣息。
呼倫貝爾市緊緊抓住承辦“十四冬”的契機,全面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服務保障、生態環境和產業轉型發展水平,全力打造現代化、綠色城市環境。這座位於祖國北疆的小城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現代化農產品生產加工車間。李光明攝
形態之美 展現代城市內涵
幢幢高樓拔地而起,充滿現代氣息的建筑與傳統蒙古包交相輝映,便捷的交通網如同草原上的脈絡,連接著各個城市。一眼望去,璀璨的燈光點亮城市,呼倫貝爾以形態之美詮釋著現代都市的豐富內涵。
辦賽事,建城市,既管賽時,又管長遠。融入城市發展、設施建設、服務民生的大格局,“十四冬”的牽引作用和輻射作用在現代城市建設領域愈加明顯。近年來,呼倫貝爾市不斷謀深抓實城市精細化管理,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持續提升呼倫貝爾的整體形象品質,為成功舉辦“十四冬”助力添彩。
在現代化進程中,城市設施的改善和更新必不可少。“十四冬”讓呼倫貝爾基礎建設邁向縱深,城市保障全面就緒,城市能級大幅躍升。2022年以來,全市新建或改造主干道37條、次干道61條、打通“斷頭路”27條、改造“摸黑路”36條,人均城市道路面積30.06平方米,建成區道路長度1907.84公裡、道路面積3552.08萬平方米﹔市政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全部達到65%以上,其中海拉爾區達到90%﹔推進慢行系統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獨立自行車道、人行道完好率達95%﹔城鎮污水處理率達98.53%,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均在10%以內﹔市政道路和公共建筑無障礙設施配建率均達到100%。
呼倫貝爾的形象之變,不僅反映在扎扎實實的數據統計上,更在老百姓切切實實能感受到的生活體驗裡。海拉爾區河西建華路的順利通車,有效解決了中心城區居民“出行難”問題,密切了鄂溫克族自治旗、海拉爾區兩地經濟往來,惠及呼倫貝爾中心城區40萬人口。海拉爾區金地花園小區居民王先生說:“建華路通車后,我們進市區再也不用繞行了,現在還通了105路公交車,出行更方便了!”
汽車冬季測試。徐繼岩攝
“十四冬”將在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扎蘭屯市設立賽區,舉辦冰上項目、雪上項目等比賽。為確保比賽順利進行,呼倫貝爾市加大投入,新建和改擴建了一批體育場館,完善了相關配套設施。這些場館和設施在滿足賽事需求的同時,也將為市民提供更多的健身場所,提高城市公共體育服務水平。截至2022年底,呼倫貝爾市體育場地建設總面積達572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59平方米,基本實現旗市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
如今,一座功能完善、生態宜居、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城市展現在世人面前,呼倫貝爾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全國各地的游客,共享冰雪盛宴。
科技之韻 品智慧城市魅力
大屏幕實時以數據化、可視化形式呈現賽事﹔裁判借助高清回放得以更公平判罰﹔通過手機實現購票、出行、用餐等線上訂單……一項項科技技術與體育賽事的“無縫銜接”,讓這場冰雪盛宴因智能而更加便捷,時代的新意在賽場內外淋漓展現。
科技賦能城市治理,使現代城市煥發出獨特的韻味。從手機上預約就診時間、辦理線上繳費、查看公交車進度行程﹔從大屏幕上監管路口車況、市容市貌、災情輿情……隨著智慧化建設在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群眾就醫、社區服務等領域逐步普及,越來越多的百姓從中受益。市民張大媽對記者說:“以前看病得一大早來醫院排隊,現在我女兒從手機上給我挂號,來了就能看上病,太方便了。”呼倫貝爾市積極推動城市智慧化建設,為群眾提供便捷服務,數字惠民服務不斷從“能用”向“好用”升級。
智能巡檢機器人在變電站內對“十四冬”保供線路進行巡視。胡鬆攝
立足於新發展階段,如何進一步提升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治理水平備受關注。呼倫貝爾市冬季嚴寒漫長,為解決長距離大溫差供熱難題,實施海拉爾區高寒地區長距離網源協同與城市智慧供熱關鍵技術研究項目,保障市民溫暖過冬。近日,全區智慧供熱現場會在呼倫貝爾市召開。全市多家供熱企業結合地理信息系統、智能傳感、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不斷升級改造智慧供熱項目,推進節能降耗,實現源、網、站、戶全過程協同監管,系統解決了多熱源供熱人工解列運行以及經濟調度問題。
科技之韻猶如一首美妙的樂章,貫穿於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便捷服務和智慧化城市治理模式在呼倫貝爾市普及,為城市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除了守護居民安全,數字化監控平台在交通路口、河道監管、小區梯控等各個應用場景中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動態呈現出風力監測、雨量監測、潮水位監測等參考數值,實現對各類突發情況的全面掌握,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品味城市治理現代化,就是欣賞城市在科技、人文、生態等方面的美感和神韻。各領域數字化場景是呼倫貝爾市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數字化轉型的一個個具體實踐。在科技之韻的引領下,呼倫貝爾市將不斷探索以中心城區一體化示范帶動城市精細化管理的路徑模式,關注民生需求,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城市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國網呼倫貝爾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對“十四冬”重點保供變電站依山110千伏變電站進行日常巡視。胡鬆攝
氣度之境 延優勢產業鏈條
呼倫貝爾的現代化發展離不開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呼倫貝爾地區產業結構逐步優化,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優勢產業鏈條延伸,充分彰顯出北疆城市發展的氣度。
在呼倫貝爾蒼茫的大草原上,一座座巨型“風車”迎風旋轉,雄偉壯觀。隨著葉片旋轉產生的綠電,通過電網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十四冬”場館中,實現用大草原上的風點亮“十四冬”主場館的燈。
綠色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涵。為更好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綠色電力供給,國網呼倫貝爾供電公司根據海拉爾“十四冬”主場館的建設地點,選取哈克變、海東變兩座220千伏變電站作為場館的主供電源,持續加大清潔能源風電的引入力度,屆時場館用電不會消耗任何化石燃料,實現“十四冬”主場館100%綠色電能供應。
新能源純電力公交車。(來源:呼倫貝爾日報)
為滿足“十四冬”期間客運需求,海拉爾區購進了90輛新能源純電力公交車,保障“十四冬”綠色出行。這批零污染、零排放的公交車為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新思路,在提升效率的同時能夠有效減碳降污,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贏”。
隨著“十四冬”的日益臨近,呼倫貝爾市朝著現代化的目標加速邁進。呼倫貝爾市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理念,深入推進傳統產業創新創優、新興產業集約集聚發展,為推進呼倫貝爾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刻畫了更優圖景,呼倫貝爾市的現代化發展也迎來了新的契機。
今年5月,C919國產大型客機正式投入商業運營。早在2021年,國之重器C919就在呼倫貝爾開展高寒試驗試飛專項任務。呼倫貝爾冬季漫長、空域廣闊,寒冷的氣候環境和富集的冰雪資源優勢為發展航空器等工業品耐冷性測試提供了絕佳條件。呼倫貝爾市將繼續深挖寒地冰雪經濟、臨空產業等優勢領域潛力,延伸產業鏈條,拓展產業邊界,把“冷資源”轉化為高質量綠色發展的“熱效應”。
在新時代的進程中,呼倫貝爾以神形氣韻的完美融合為目標,不斷向現代化發展邁進。“辦好”是使命,“提升”是機遇。呼倫貝爾市將持續深化改革,推動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創新創優,實現全面振興、全面進步,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呼倫貝爾發展新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