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寫好土地文章 實現增收致富

2023年12月07日09:09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現在一畝地承包費還不到100元,如果是旱地價格還要更低,種地的人越來越少,土地閑置的也越來越多,更別提有什麼集體收入了。”克什克騰旗萬合永鎮河沿村黨支部書記杲清國說。

  農戶土地分散且不規整,少數人佔用集體土地,有的土地沒有被充分利用成為荒地……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無法進行機械化耕種和規模化經營,既提高了小戶種植成本,又影響了土地租金,限制了農村的高質量發展,成為鄉村振興道路上的“絆腳石”,如何破題成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首要問題。

  近年來,克什克騰旗立足集體增收和群眾致富,做好做活土地文章,探索了一條“社會化服務、資源起底盤活、土地規模流轉經營”多種模式增收的新路徑。

  社會化服務實現破土成金。“今年農機隊的作業面積達到了24.6萬畝,較去年增長近10萬畝,村集體經濟實現了翻倍增長。”萬合永鎮廣義村黨支部書記楊穎杰驕傲地說。

  楊書記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萬合永鎮集體經濟聯合社的理事長。2019年,萬合永鎮通過整合現有資源,盤活閑置資產,聯合12個村成立了萬合永鎮集體經濟聯合社,由村黨組織書記任理事,以“流轉+托管”的方式,把農戶“不願干、干不好、干起來不劃算”的耕、種、防、收環節統一托管起來,以每畝地3元管理費提成給成員村,已實現12個村集體經濟分紅26萬元。

  “自從聯合社成立后,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老頭子也能種地了,從春種到秋收,啥也不用管,他們收的服務費還不高,多合適呀!”廣義村村民張大爺笑得合不攏嘴。

  資源大起底助力集體增收。“受限於上次土地確權遺留問題,許多機動地被村民私佔用於種植,村集體土地少,收入自然不高。”這個問題也是紅山子鄉各村的一塊心病。

  去年開始,紅山子鄉福盛號村借助資源起底有利契機,在收回土地上先行先試,通過制定《村集體土地管理辦法》,派出工作組逐戶講政策、做工作,逐村實地勘測、清理不規范合同,對6000畝集體土地機動管理、重新發包流轉,按照承包費50元/畝的標准,實現集體經濟年增收30萬元,帶動全鄉收回土地2.19萬畝,完成土地發包0.98萬畝,為村集體增收49萬元。

  “土地收歸集體后,集體經濟大幅增長,我們用集體收入,為幾個村民組安裝了路燈、修繕了廣場,群眾得到便利的同時也沒有了抵觸情緒,一舉兩得。”福盛號村黨支部書記劉吉武說。

  規模化流轉造就利益雙贏。克什克騰旗地廣人稀,土地種類多,耕地碎片化、分散化嚴重,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規模機械化發展。

  聚焦這一問題,克什克騰旗結合實際,由國有公司(企業)投入資金3.2億元,集中流轉土地3.6萬畝,實施地力提升、引水灌溉、特色產業種植、高標准農田改造提升等“土地+”項目,村集體每畝土地收取10元流轉服務費,經營淨利潤的50%再次返還村集體,實現村集體增收150萬元,同時,緊緊將群眾吸附在產業鏈上,通過種植特色農作物、就近就地務工實現增收致富。

  目前,克什克騰旗仍在積極探索做活土地文章多種模式,為鄉村振興聚勢賦能,讓基層干部群眾更有“盼頭”、嘗到“甜頭”、干有“勁頭”。(張雪鬆)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