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職業教育論壇系列專訪】
馮銀虎:積極探索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新模式

“學校目前開設的43個專業全部能夠對接自治區和包頭市重點產業鏈,具有研究生學歷教師比例達50%以上,雙師型教師比例近70%。”2023職業教育論壇召開前夕,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馮銀虎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學校積極探索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新模式,著力打造高水平的社會服務體系,著力提高服務貢獻度。
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馮銀虎接受人民網專訪。人民網記者 齊浩男攝
馮銀虎介紹,學校大力實施專業鏈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盯自治區建設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和包頭市打造“兩都”目標,不斷優化學院專業結構,對接新能源產業鏈,重點推進風力發電工程技術、光伏工程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煤化工技術等相關19個專業建設﹔圍繞自治區建設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發展戰略,對接農畜食品產業鏈,重點推進食品智能加工技術、食品生物技術、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檢測等民生領域和服務鄉村振興等相關22個專業建設,可為包頭市新能源產業、農畜食品產業提供數量充足的高技能人才。
積極調動中職院校和行業龍頭、優質企業的深度參與,建立“中職—高職—企業”一體化的深度跨界融合培養模式。與合作中職學校和企業成立工作專班,實施共同招生招工招徒、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與教材、共同組織教育教學、共同建設師資隊伍、共同管理與考核評價的“六共同”合作機制,堅持人才培養一體化、頂崗就業本地化,不斷提升畢業生“留包率”,實現“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形成“校企協同、中高一體、育用貫通”高技能人才遞進式培養的“輕院模式”,構建起中高企三方一體化、職業化、標准化育人用人共贏機制。
通過打造產業學院培訓學院,將產業鏈與人才鏈“雙鏈並軌”。學校充分發揮固有的農牧、食品專業優勢,積極融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包頭市打造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農畜食品產業基地的發展大局中,提升農村牧區人才培養能力,與包頭市鄉村振興局攜手共建鄉村振興學院,預計每年可培訓農牧民800人次以上,助力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為有效滿足落地新能源企業的用工需求和職工技能提升,學校與金風科技、明陽科技、北京優利康達等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優利康達新能源培訓學院(中心),不僅能為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熟練掌握前沿一線技術提供了堅實保障,同時,面向行業開展特種作業、安全管理人員、技能鑒定工作及進網作業培訓,幫助100多名在崗職工提升專業技能。
“在11月底舉辦的包頭企業黨建聯盟‘一月一主題’暨全市黨建引領產教深度融合發展大會上,我院與呼和浩特市食品與醫藥衛生學校、赤峰北方電力職業技術學校、明陽北方智慧能源(內蒙古)有限公司等11所中職學校、企業簽署中高企一體化產教融合聯盟合作協議,與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騎士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弘元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北京優利康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分別簽署綠色食品現代產業學院、現代農牧業產業學院、弘元學院、新能源現代產業學院合作協議。”馮銀虎說,學校將進一步推進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相適應,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推動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構建命運共同體,打造內蒙古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新樣板,積極打造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必備的人才蓄水池。
馮銀虎表示,學院已入圍自治區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單位,正在全面推進“雙高”項目建設,下一步將持續加強內涵建設,在產教融合、專業建設、社會服務、國際化辦學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在高職教育提質培優、增值賦能方面走在全區前列,高標准建成自治區高水平職業院校,努力向國家“雙高校”邁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