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好內蒙古這片碧綠這方蔚藍這份純淨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遼闊的草原、豐富的森林、廣布的農田,以及地下豐富的礦產資源,是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堅實的基礎,也是構筑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豐厚“家底”。同時,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擁有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是人們共同的心願,是老百姓幸福感和獲得感的重要來源。
深入開展環境污染防治,保護好這份“家底”,是內蒙古必須做好的功課。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釘釘子精神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如今的內蒙古,綠色版圖不斷擴展,傳統資源型地區烏海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得到有效抑制,“一湖兩海”水質不斷提升,城鄉環境更加宜居,美麗內蒙古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2023年10月,《國務院關於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重磅發布,部署7個方面的主要任務,首個任務就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筑牢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深入開展環境污染防治”是其中重要一條。
內蒙古上下齊心,堅決抓好這一重大歷史機遇,堅持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緊盯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奮力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為繼續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亮麗北疆邁出更堅實的步伐。
解讀——
深入開展環境污染防治怎麼干?
“深入開展環境污染防治。《意見》基於內蒙古重要的生態地位和發展方式部署任務,這與內蒙古持續開展環境污染防治,以高水平保護助力高質量發展的理念高度契合。隨著《意見》的落地實施,內蒙古的環境污染防治工作一定會有更大提升,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一定會構筑得更加牢固。”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韋和章說,“我們要以更高標准、更大力度、更嚴要求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今年以來,內蒙古在烏海及周邊等重點地區全面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下一步,將繼續實施工業爐窯深度治理,大力推進鋼鐵、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並以工礦企業為重點,推廣“散改集”“油改電”“公轉鐵”,從污染源頭發力,保護來之不易的藍天。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處長石俊業認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內蒙古還需推進企業粉狀物料堆場全封閉改造,推進“散亂污”企業整治,做好秸稈禁燒管控,同時加大原煤散燒治理力度,加快推進重點地區清潔取暖改造。
內蒙古是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生態環境質量直接影響本區域和周邊地區水生態安全。
“目前,內蒙古水生態環境治理取得積極成效,對入河排污口強化了‘查、測、溯、治、管’全過程管理。下一步,我們要推動河湖長制與國考斷面達標深度銜接,真正實現河湖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李芳建議,圍繞控源截污、生態修復等領域,繼續深入推進‘一湖兩海’及察汗淖爾綜合治理﹔開展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加強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的達標監管,依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提升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和安全保障水平,保護好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在治理土壤污染方面,內蒙古於2022年印發《內蒙古自治區農村牧區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實施方案》。通過推進農村牧區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強化奶牛養殖污染防治和加強重點區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對土壤污染進行系統治理。截至2023年7月,全區累計完成3030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治理率由2018年的11.49%提高到27%﹔特別是沿黃3公裡范圍內289個行政村生活污水全部完成治理,“一湖兩海”周邊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77.5%。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劉曉波介紹,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礦區用地土壤風險管控和修復,推動“一住兩公”重點建設用地准入管理、194個優先監管地塊土壤污染管控﹔分類落實10.5萬畝安全利用類和1.29萬畝嚴格管控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措施,開展農用地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積極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編制起草自治區規模化奶牛養殖糞肥資源化利用技術地方標准等,堅決打贏淨土保衛戰。
行動——
聯防聯治久久為功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意見》下發后,各地各部門迅速出手、科學謀劃、真抓實干,將貫徹落實《意見》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是一項硬任務,我們正在‘治氣’上持續用力,抓好揚塵污染、散煤污染、異味問題等專項整治,加強與周邊盟市的對接溝通、協調聯動,推動烏海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高效化、實效化,久久為功,堅決打贏這場藍天保衛戰。”烏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田永祥說。
連日來,烏海市生態環境部門利用“空天地”一體化智慧監管系統,全面加強揚塵污染管控,治理礦區排土場、裸露地塊等易起塵部位,累計鋪設草帘或噴洒抑塵劑1395萬平方米。還在全市礦業企業礦區邊界、廠界全面安裝自動監測設施,加大揚塵污染管控力度,積極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和產業園區“異味”問題整治,累計完成治理項目200余個。
近日,在包頭市城市餐廚垃圾及污泥協同處置項目建設現場,機械轟鳴,施工人員晝夜奮戰,正在高速推進建設任務如期完工。
“《意見》對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作出了部署,該項目建成后將實現對市區餐廚垃圾和污泥進行可靠的減量、穩定、無害化處理處置,對市區內產生的餐廚、廚余垃圾以及污水處理廠所產生的脫水后污泥進行協同處置,實現餐廚垃圾的分類處理及污泥餐廚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為推動包頭市‘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再添新動力。”包頭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清介紹。
烏蘭察布市是內蒙古最大的鐵合金產業集聚地和全國最大的鐵合金生產地級市,擁有鐵合金企業63家,產能達到1024.4萬噸,佔全國產能的20.5%。但由於烏蘭察布市鐵合金行業起步較早,一度存在企業裝備水平低、環境污染大、單位能耗高等問題。
當前,烏蘭察布市正在推進鐵合金企業密閉化改造、限制類裝備退出等六個專項整改方案落實,推動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整治。
“《意見》下發后,我們立即行動,聘請專家幫助各工業園區的鐵合金制造加工企業在除塵密閉化、能耗值標杆化、資源循環利用化、智能化、綠能化等方面進行技術指導,進而幫助企業實現綠色轉型。”烏蘭察布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支隊負責人說。
目標——
持續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亮麗北疆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始終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統籌推進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2022年,全區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92.9%,全區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76.9%,均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韋和章表示,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目前正在起草制定《意見》落實細化分工方案。按照“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內蒙古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進一步鞏固,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穩定向好,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化學需氧量、氨氮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生態環境保護監管能力不斷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控作用全面發揮,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穩步提升,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清潔取暖,一邊連著百姓溫暖過冬,一邊連著藍天白雲的民生感受。近年來,自治區大力推進清潔取暖改造工作,2023年,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蘭察布市和巴彥淖爾市實施清潔取暖改造,中央和自治區財政共投入改造資金14.23億元,累計完成清潔取暖改造21.26萬戶。
石俊業說:“《意見》指出,推進重點地區清潔取暖改造。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已會同自治區有關部門加大督導力度,確保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巴彥淖爾市在2024年全部完成清潔取暖改造任務,實現應改盡改。另一方面,加緊指導通遼市、赤峰市等地區積極做好清潔取暖改造申報工作,努力爭取中央和自治區財政資金支持,將清潔取暖改造的政策紅利惠及更多群眾。同時,探索建立‘冬季清潔取暖智慧監管平台’,實施清潔取暖運營維護一網統籌,群眾、政府、企業多用戶協同的智慧化運維管理模式,確保清潔取暖設備讓群眾用得起、用得好。”
隨著藍天碧水淨土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顯著成效,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的期望越來越高,噪聲污染也成為人們極為關注的一個問題。
《意見》明確指出,加強噪聲污染防治。目前,全區12個盟市政府所在城市和8個縣級市共有3249個監測點位,開展城市聲環境質量監測。2022年,內蒙古聲環境功能區晝間達標率為96.0%、夜間達標率為91.2%,全區聲環境狀況總體良好。
石俊業表示,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將實施統一監管,會同有關部門,以投訴較多的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為重點,逐步開展社會生活、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工業企業4類噪聲源排放情況調查、監測,並監督各噪聲排放單位依法落實自行監測責任。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污染防治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新征程上,內蒙古將繼續保持戰略定力,聚焦目標任務,全力推動《意見》貫徹落實,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亮麗北疆,堅決守護好內蒙古這片碧綠、這方蔚藍、這份純淨。(記者 帥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