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理開啟“雲端”服務
走進興安盟科右前旗居力很鎮紅心村窗明幾淨的黨群服務中心,牆上的大屏幕格外引人注意:鄉村振興、民生服務、基層治理等菜單整齊排列,每種分類下的重點數據清晰明了。
“你看,這是我們村數字化平台的‘我幫你’功能。”駐村第一書記仁慶熟練地操作著系統介紹道,如果村民遇到矛盾糾紛,隻要打開手機填報上傳,村兩委就能第一時間得到信息並及時跟進處理。“這個平台村民、村兩委、鎮裡、旗裡都特別認可!”仁慶高興地說。
然而10個月前,剛來駐村時的仁慶可沒這份自信。“剛來村裡時特別著急,不知道能幫村裡干點什麼。”回想起初來乍到的自己,仁慶坦言。經過一段時間的入戶走訪,他逐漸摸清村民們的情況,也找到了駐村工作的發力點——借助派出單位自治區大數據中心的資源優勢,做擅長的工作。
紅心村總人口1550人,基層工作人員每次做信息填報分析工作時,都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如果能利用數字化技術,就能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提高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工作效率。”仁慶說。
說干就干。仁慶積極協調興安盟鄉村振興主管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籌建了紅心村數字化平台,平台具有網上填報、線上參與、信息傳遞等功能。仁慶堅信:“數據多跑路,村民少跑腿,能提高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仁慶書記幫村裡搭建的平台特別好用,統計信息時村民可以線上填報,節省了我們入戶的時間。而且之前村民來村委會辦事,碰到工作人員不在就白跑一趟,現在很多事可以線上申報,省時省力。”提起數字化平台,村書記李英輝不禁豎起大拇指。自平台3月份運行以來,已解決村民急難愁盼的事情50余件,處理村民自行上報各類矛盾糾紛20件。
“增強村民的幸福感”是仁慶工作總結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句話,仁慶說,這句話也是他所有工作的出發點。駐村期間,仁慶聯合其他幫扶單位為10戶脫貧戶爭取4萬元幫扶資金改善生活水平﹔注冊村委會佔股公司,提升嘎查村集體經濟收入﹔與旗教育局溝通,為家庭經濟困難的高中畢業生申請每年6000元的助學金﹔引進企業援建河道,解決汛期舊河道決堤造成的環境問題……
推動愛心企業捐建的三處光伏產業落地見效,組織實施紅心村林下經濟和庭院經濟項目,籌集規劃黨群服務中心文化長廊、籃球場、花園(涼亭)等建設方案和資金……明年的工作安排,仁慶已經在筆記本上寫得滿滿當當。“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他說。(見習記者 方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