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回信精神 牢記殷切囑托 重整行裝再出發

2017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回信,勉勵他們“扎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推動文藝創新,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2023年是習近平總書記給烏蘭牧騎隊員們回信的第6個年頭。今年以來,在回信精神的感召下,內蒙古文聯團結帶領全區廣大文藝工作者弘揚烏蘭特騎優良傳統,堅持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扎根北疆文化沃土推進文藝創作,讓烏蘭牧騎這面旗幟高高飄揚。
一是強化思想引領。內蒙古文聯面向全區75支烏蘭牧騎隊伍在內的廣大文藝工作者,實施“培根鑄魂”工程,2023年以來,組織各類文藝培訓班29場次,培訓文藝工作者3263人次。發揮文藝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組織戲劇、曲藝編創骨干,創作推出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小戲小品·曲藝作品集》,推薦給全區烏蘭牧騎進行排演。聯合直屬機關工委,主辦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小戲、小品、曲藝作品展演,喀喇沁烏蘭牧騎、科右中旗烏蘭牧騎等在內的文藝院團演出話劇小品《好日子是干出來的》、好來寶《中國式現代化》等作品,將理論學習成果轉化成文藝形式的創新表達,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主題教育小戲、小品、曲藝作品展演
二是扎根基層一線。內蒙古文聯系統聚焦自治區“兩件大事”,以重大主題創作為牽引,持續完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常態化工作機制,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烏蘭牧騎、基層一線、農村牧區、重點項目建設工地、遺址古跡等開展採風創作960批次,推出文學、音樂、美術、攝影等各門類作品1萬余件。各級文藝家協會發動1.9萬名自治區級會員、3.7萬名盟市級會員、4萬名旗縣級會員,聯合當地烏蘭牧騎,面對面走進群眾,在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踐行初心和使命,全年共開展“送歡樂·下基層”“送萬福 進萬家”“送歡笑 草原萬裡行”“強基工程”等文藝志願服務5800余場,惠及120余萬人,為廣大農牧民送去了歡樂和文明。
各級文藝家協會發動自治區級、盟市級及旗縣級會員,聯合當地烏蘭牧騎,面對面走進群眾,開展各類等文藝志願服務活動。
三是繁榮文藝創作。內蒙古文聯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按照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要求,組織25名舞台藝術專家赴全區各烏蘭牧騎進行點對點輔導,做到創作一個、排演一個、打磨一個、推出一個,助推烏蘭牧騎創作事業發展。積極做好草原文化節烏蘭牧騎“學·創·演”新創作品評審工作,組織4個門類專家評審組,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評審原則,最終評選出擬參加烏蘭牧騎“學·創·演”新創作品展演作品31部,提供宣傳部參考。同時,內蒙古文聯積極聯合各烏蘭牧騎隊伍開展文藝創作展演活動,挖掘優秀原創文藝作品,聯合察右后旗烏蘭牧騎推出音樂劇《人民楷模都貴瑪》﹔在首屆內蒙古自治區曲藝展演、環境舞蹈展演等活動中,烏蘭牧騎等文藝院團、文藝隊伍紛紛推出優秀作品。內蒙古舞蹈家協會選送的伊金霍洛旗烏蘭牧騎舞蹈作品《馬鈴兒搖響幸福歌》獲得“荷花獎”民族民間舞終評最高分,另外還有伊金霍洛旗烏蘭牧騎《走進光裡》、鄂托克前旗烏蘭牧騎《遍地柳蔭》、內蒙古藝術劇院歌舞團《不落的太陽》等3部作品進入終評。
內蒙古舞蹈家協會選送的伊金霍洛旗烏蘭牧騎舞蹈作品《馬鈴兒搖響幸福歌》獲“荷花獎”民族民間舞終評最高分
四是廣泛弘揚宣傳。內蒙古文聯及各文藝家協會面向區內外廣大文藝工作者,廣泛宣傳弘揚烏蘭牧騎優良傳統,講好烏蘭牧騎隊伍的生動故事。創作推出了報告文學《雲開月明——記烏蘭牧騎的1800天》、原創歌曲《我們是烏蘭牧騎》、電影《周恩來與烏蘭牧騎》、油畫《我的烏蘭牧騎》《演出途中的烏蘭牧騎》等展現烏蘭牧騎隊伍精神風貌的文藝作品。以“弘揚烏蘭牧騎優良傳統 加強文藝隊伍建設”為題,在全國文聯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推進會上作典型發言,面向全國文聯系統宣講內蒙古文藝界弘揚優良傳統,做新時代“紅色文藝輕騎兵”的火熱實踐。組織台灣曲藝演員交流團、北京文藝工作者、湖南文藝工作者、全區文藝評論骨干,赴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察右后旗烏蘭牧騎、西烏旗烏蘭牧騎等地,實地參觀交流,現場感悟“紅色文藝輕騎兵”的本色。
文藝骨干一線採風
下一步,內蒙古文聯將繼續團結帶領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弘揚烏蘭牧騎優良傳統,圍繞“北疆文化”品牌打造,動員文藝工作者深入到全區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團結奮進的生產生活第一線,汲取創作靈感,積累創作素材,創作推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堅持群眾在哪裡,舞台就在哪裡,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志願服務活動,打造一支支能夠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