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包村:全要素文旅產業鏈賦能鄉村振興

文化和旅游部11月1日公示的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名單中,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惱包旅游休閑街區光榮上榜。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森林鄉村、中國最美鄉村旅游目的地……2019年后,惱包村的國字頭榮譽日漸增多,這些榮譽成為惱包文旅最好的背書。
“近年來,惱包文化旅游區累計接待全國各地游客2600多萬人次,深受社會各界好評。惱包文化旅游區已經成為自治區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打造新時代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對外窗口和亮麗名片。”惱包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恆彪說。
惱包村地處大青山南麓,隸屬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保合少鎮。黨的十八大以來,惱包村黨總支將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文旅產業發展有機融合,按照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生態治理總體布局,因地制宜,培育以觀光游覽、休閑度假、文化娛樂、美食餐飲為一體的鄉村生態特色綜合文旅業態,打造全要素文旅產業鏈。
走進惱包村,仿佛置身於江南水鄉。21座中式古典庭院與7棟歐式古風格建筑,坐落於瑰麗多姿的湖光山色之中﹔老綏遠燒麥館、蘭花花莜面館、惱包老酒坊、桃李源民俗大集……惱包中心大街的商業街區一派繁華﹔穿行在文化大院和村史展覽館、鄉村振興成果展覽館,惱包村300多年的文化脈絡躍然眼前﹔娛樂街區、奧萊小鎮,豐富的業態,完備的功能,網紅村紅在哪裡似乎找到了答案。
位於村東邊的呼和浩特市城發(惱包)倉儲物流園區熱火朝天地運轉著,村西部的科技農業園區以“合作社+企業+農戶”為主導,在保持傳統農業生產的同時又以新模式增加了農戶的收入。
2019年惱包村文化旅游區建成並對外開放,為了順應市場需求,該村健全和規范運營管理體制機制,促進村民就業轉型,村集體先后成立了涉及文化旅游、影視傳媒、物業管理、自來水、供熱、酒店餐飲6家集體制公司。其中惱包文化旅游公司整體負責文化旅游區的運營生產管理,公司注冊資金1000萬元,現有員工260名。近年來,惱包文化旅游區解決就業崗位6000多個,文旅產業平台年創收達10億多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5萬元,實現了“鄉村振興戰略+文旅融合發展”的雙重賦能。
在逐步規范惱包文旅產業運營管理和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惱包村文化旅游區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積極探索和開辟文化旅游新路子,先后舉辦和協辦了2019年呼和浩特市電視台首屆農民元宵節文藝晚會、2020年呼和浩特市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全國第七屆少數民族文藝會演、自治區第一屆農民豐收節等一系列活動。2023年春節期間舉辦的惱包民俗文化節活動,累計客流量達80多萬人次。今年7月28日至30日舉辦的“生態惱包音樂節”大型演唱會更是創下了3天吸引客流50多萬人次的佳績,在提升惱包文旅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同時,達到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記者 王雅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自治區宣講團走進興安盟和區直機關
- 11月15日,“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自治區宣講團走進興安盟和自治區政府辦公廳、自治區政協機關進行宣講。 在興安盟,自治區宣講團成員、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王金豹圍繞主題,從深切領會體悟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關懷厚愛和期望重托,深入學習領會、全面准確把握《關於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精神等方面開展宣講。…
- 蒙鄂簽訂共同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戰略合作協議
- 記者從自治區民委獲悉,近日,自治區民委和湖北省民宗委簽訂了《共同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共同保護傳承昭君文化,推進文旅互通共融。 據介紹,根據該協議,兩地將多角度保護傳承昭君文化,共同推出《昭君文庫》《昭君故事》等書籍,挖掘王昭君傳說故事,推進“昭君文化旅游節”上升為國家層面的文化旅游活動﹔搭建鄂蒙文化旅游合作平台,聯合組織旅游市場考察和經驗交流活動,整合鄂蒙兩地4A級以上景區,發揮長江文化、巴楚文化及內蒙古獨特的民族文化資源優勢,推出“草原+三峽游”“重走昭君出塞路”等文化旅游精品線路,以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雙方將組織兩地中小學生開展研學互動,推出“湖北少年進草原”及兩地青少年手拉手結對體驗式交流活動,重溫“昭君出塞”“三千孤兒入內蒙”等民族團結進步故事,在青少年中播撒“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種子﹔通過舉辦品牌推介會、政策扶持等方式,推進湖北青磚茶和內蒙古牛羊肉、奶制品等優質農牧產品擴大銷售渠道,助力兩地民貿民品企業發展壯大,更好滿足各族群眾生活需求。…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