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心系桑榆晚 守護“夕陽紅”

——自治區政協對口協商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

2023年11月15日09:03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養老既是關系千家萬戶幸福安康的“民之關切”,亦是關乎社會發展和諧穩定的“國之大者”。

  近日,自治區政協“積極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對口協商會召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與自治區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齊聚一堂,集思廣益、凝智聚力,助力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銀發經濟”協商“重頭戲”由此唱響。

  匯聚“金點子”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今年年初,自治區政協把推動全區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列為年度協商計劃,自治區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成立了多方參與的聯合調研組,深入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精神康復醫院等地進行調研,形成了翔實的調研報告。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內蒙古養老服務政策落實不到位,養老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相對不足,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要素支撐能力不強,養老服務消費市場有待進一步加強培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基礎還比較薄弱。”專題調研組代表在作問題分析時直指內蒙古養老產業發展的軟肋。

  養老事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中的主要問題和短板又應如何處理?這是現場委員專家的共同關注,更是區直有關部門推動相關工作的著力點。

  “養老服務涉及面廣,人才需求缺口大。”自治區政協委員傅鈺在前期大量調研中發現了不少問題,也收獲了不少好思路。他建議要加強養老服務體系人才培養,多方培育養老護理、老年社會工作、老年心理服務、助老服務等領域的專業人才。

  自治區政協委員尚佔虎提出,應該健全專職服務人員的崗前培訓、上崗准入、定期在職培訓制度,做好宣傳,為服務人員爭取更多的政府補貼。

  對此,自治區民政廳養老服務處處長徐江花在發言時也予以回應,下一步,民政廳將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鼓勵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人員參與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提升養老護理職業技能水平,大力培育為老年人服務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重點為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提供人才保障。

  大力挖掘銀齡資源,是當前延長人口紅利、用好人才存量的十分現實、便利的做法。自治區政協智庫專家蔡常青從實施“銀齡人才”工程的角度提出了相關建議,探索推廣以“互聯網+”匯聚“銀齡人才”資源的模式,為“銀齡人才”在助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社會治理、公益事業等多渠道發揮作用提供必要的條件。

  委員們的發言有個人創業感受,有精准調查后的深入思考,有針對性的建議,充分將人民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特點和優勢淋漓展現。

  共謀“好路子”

  “政協委員情況摸得透、問題找得准、建議提得實,聽后很受啟發、很有收獲。”

  “下一步,我們要堅持關口前移,加強老年人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優化資源布局,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老服務能力,推進醫養結合,整合優化基層醫療衛生和養老資源。”

  “指導督促各地貫徹落實新建居住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相關法規政策要求,持續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政策落地。”

  發言適時點評,回應貫穿全場。

  委員們的滿懷深情之言、充滿睿智之策,最終匯成高質量的建議案。針對委員們的發言,民政廳、衛健委和住建廳相關負責同志分別作了回應。

  針對機構養老方面問題,自治區民政廳將組織對全區養老機構開展新一輪等級評定工作,推動各類養老機構在環境、設施設備、運營管理、服務等方面對標對表、規范達標。下一步,還將推進機構養老服務提檔升級,提升養老機構運營能力和服務水平。

  自治區衛健委將持續優化布局,構建多層次老齡健康服務體系,加強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建設,推動發展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員等接續性醫療服務機構。

  自治區住建廳將扎實推進新建居住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工作,穩步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加大對孤老病殘等重點群體的公租房保障力度。

  協商中,大家一致認為,解決好養老問題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養老是全社會面臨的重大民生問題,必須厘清家庭、社會和政府的責任,隻有各方同向發力、協同作戰,才能合力奏響老年人幸福晚年的美好樂章。 (白丹)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