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村美民富產業旺 鄉村蝶變展新顏

2023年11月07日08:2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高效節水農業溫棚觀光採摘種植業。

標准化養駝產業。

引進規模化肉牛養殖企業,形成肉牛養殖產業。

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鎮額肯呼都格嘎查建成的新村別墅區。

在飼草料種植基地,一排排玉米秸稈被快速切割粉碎,正准備運往飼草料基地儲存、加工。

阿拉善盟烏蘭布和示范區巴彥木仁蘇木舉辦農產品展銷慶祝豐收。

蓬勃發展的旅游業帶動農牧民致富。

產業興、鄉村興,產業旺、百姓富。近年來,阿拉善盟緊扣產業幫扶這一關鍵環節,不斷加大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投入力度,持續加快產業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進程,進一步推動鄉村產業多點開花,增強可持續發展的后勁。阿拉善盟還立足獨特的區位和氣候優勢,積極調整種養結構,以產業為抓手,以市場為導向,優化產業發展布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牧產業,逐步實現了“一村一品”,進一步提升了特色產業品牌知名度,有力地推動了鄉村全面振興,繪就了一幅幅生態宜居、產業興旺、和諧幸福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產業幫扶結碩果 鄉村振興動力足

一頭頭肉牛肥壯結實、毛色光亮,一峰峰駱駝膘肥體壯、駝峰高聳……行走在阿拉善大地上,幫扶產業之花遍地盛開,碩果累累,處處涌動著奮進的力量。

2021年,自進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期以來,阿拉善緊扣產業幫扶這一關鍵環節,不斷加大銜接資金項目投入力度,持續加快產業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進程。

走進位於阿拉善左旗巴潤別立鎮鐵木日烏德嘎查的黃土溝牛場,一棟棟標准化的現代牛舍整齊排列,牛舍裡一頭頭肥壯結實的肉牛悠閑地嚼著草料。該養殖場佔地113畝,建有現代化牛棚11座、青儲窖1處、儲草棚1處,配備飼喂設備、粉碎機、叉車等各類機械,肉牛年出欄量達2000頭以上,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政府的資金支持,不僅解決了飼草料的存儲問題,也讓我們的肉牛養殖規模從1000頭增長到2800頭。”阿拉善左旗耕王農牧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王佔祥告訴筆者,2022年,政府批復鄉村振興銜接資金280萬元,用於鐵木日烏德嘎查的3座牛棚、草料庫以及6000平方米地面硬化等養殖配套項目建設。項目完工后,公司與嘎查簽訂租賃合同,利用新建場地擴大養殖規模,實現了嘎查增收和企業增效的雙贏局面。

“通過銜接資金的支持,嘎查的產業得到了發展,集體經濟收入增長了20多萬元。同時,嘎查還為70周歲以上的70位老人代繳了合作醫療。隨著好政策的不斷落地,大伙兒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鐵木日烏德嘎查黨支部書記王學義介紹說。

鄉村要振興,產業得興旺。阿拉善左旗作為自治區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按照“一產擴基地、二產抓服務、三產扶龍頭”的發展思路,加快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基本形成了農牧業全產業鏈發展框架。其中,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全旗已建成規模化養殖場63家,牲畜存欄總頭數達78.4萬頭隻。僅巴潤別立鎮,就有10多家企業借助當地飼草料充沛的優勢,大力發展養殖產業。

近年來,阿拉善左旗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農畜產品附加值。過去,經濟價值不高的牛骨頭,現在也成了好原料,企業對它進行了深加工,生產出富含科技成果的保健產品佔領高端市場,形成了肉牛養殖產業閉環。內蒙古天隆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生產牛骨肽產品的加工企業,據該公司負責人楊磊介紹,牛骨肽是在傳承千年牛骨膏熬制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高新生物科技改良,進一步做了提純和深加工的一款產品。“我們的生產原材料全部選用阿拉善本地牛骨,通過企業帶動,延伸擴寬阿拉善肉牛養殖的產業鏈條,為養殖戶增收開辟新渠道,讓更多農牧民受益。”楊磊說。

借得政策春風來,幫扶成效百花開。阿拉善雙峰駝存欄量佔全國三分之一,被譽為“中國駝鄉”,其中阿拉善右旗駱駝存欄數就有6.8萬峰。2021年以來,阿拉善右旗投入有效銜接資金3240萬元,瞄准駝乳加工、科技研發、市場營銷等重點領域,實施產業幫扶項目16個,持續推動駝產業走上高質量發展軌道。

走進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鎮巴音博日格嘎查牧民張明紅的駝圈,百余峰駱駝個個膘肥體壯,張明紅和家人正在忙著給駱駝投喂飼料。張明紅曾是嘎查的貧困戶,2019年在當地產業政策的扶持下,開始發展駝產業,當年依靠銷售駝奶收入23萬元,這些年不但脫了貧,日子也越過越紅火。“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家駝群養殖結構得到調整,駱駝數量達150峰,今年擠奶母駝45峰,年純收入有望超過90萬元。”張明紅高興地說。

張明紅的生活變化,只是阿拉善盟實施產業幫扶成效的一個縮影。據了解,2021年以來,全盟共安排下達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5.3億元,重點圍繞“三大園區”和“菜籃子”工程建設、“肉乳絨果蔬健”等農畜產品特色優勢產業,統籌謀劃實施了一批示范引領項目。“進入銜接期以來,我盟有效銜接資金在產業方面的投入有3.4億元,共實施了209個產業發展項目。通過不斷完善產業項目利益聯結機制,有效增強了聯農帶農能力,推動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從整體脫貧后(2021年)的2.6萬元,增長到2.9萬元。今年,我盟在產業方面投入的資金佔比達63%,到2025年將超過70%。”阿拉善盟鄉村振興局副局長郭光雄告訴筆者。

產業興旺拓寬增收路 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金秋“豐”景美、玉米收獲忙,阿拉善32.5萬畝玉米進入豐收季,田間地頭滿目金黃,一幅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產業振興的壯美畫卷在阿拉善大地徐徐展開。

連日來,在阿拉善左旗吉蘭泰鎮希尼呼都格嘎查的田間,農機手們熟練駕駛著收割機來回穿梭,玉米棒頃刻間就來到了運輸車上,車輛的轟鳴聲在田間地頭奏響了玉米豐收的交響曲,“豐收在望”變成“顆粒歸倉”,處處呈現出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隨手撕開干皮的玉米,色澤金黃、顆粒飽滿,散發著玉米成熟的清香。“今年的收成不錯,看這玉米棒個頭大、顆粒飽滿,畝產得有1800斤,收獲的玉米秸稈還能打包成牛羊儲備過冬的‘口糧’。”希尼呼都格嘎查農戶額爾登巴特爾今年一共種植了300畝玉米,看著收獲的玉米棒,他難掩心中的喜悅。

吉蘭泰鎮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適合玉米生長,今年全鎮玉米種植面積達3.7萬余畝。如今,隨著淺埋滴灌、高密度栽培、全程機械化等生產技術的運用,該鎮玉米畝產穩中有升。“秋收時節,我們都會組織農技人員及時深入田間地頭,在推廣優良品種的同時,開展科學管理技術培訓和指導,為農戶提供耕種管收一條龍‘把脈問診’服務,確保秋糧顆粒歸倉,保障糧食高產穩產和農民增收。”吉蘭泰鎮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中心主任侍競元介紹說。

深秋的阿拉善左旗溫都爾勒圖鎮的6萬畝玉米也迎來了豐收季。走進溫都爾勒圖鎮賽漢塔拉嘎查,農戶們正搶抓晴好天氣,利用收割機械和運輸車輛加緊收割玉米。伴隨著聯合收割機的轟鳴聲,連片的玉米瞬間倒下,金黃的玉米棒從收割機噴涌而出,看到這般情景,賽漢塔拉嘎查種植戶張忠軍心裡樂開了花。“今年我種了200多畝玉米,目前已經全部收割完成,畝產2400斤左右。除去種子、水肥、人工等成本,畝均純收入可達1500元以上。不僅如此,收割后的玉米秸稈還能以每畝100元的價格出售,明年我還要擴大種植規模。”如今“金燦燦”變成了“錢鼓鼓”,張忠軍的種植信心更加十足。

阿拉善可耕種的土地肥沃,適宜發展各類農作物產業。據阿拉善盟農牧局農業科科長謝金庭介紹,今年,阿拉善盟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優良的氣候條件,立足產業發展實際,高度重視玉米產業發展,把玉米產業作為推進全盟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為今年的糧食生產任務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全盟農牧部門高度重視秋季安全生產工作,積極採取措施保秋收、保安全,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近年來,阿拉善盟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堅決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依托現有資源,持續深挖土地潛能,在“耕、種、管、收、售”等環節持續發力,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鏈條,拓寬增收渠道,為鄉村振興不斷夯基賦能。在春天播種希望,秋天收獲驚喜,俯瞰阿拉善大地,滿眼金黃繪就鄉村振興好“豐”景。

烏蘭布和示范區堅持以鄉村振興為目標,以農業供給側改革為導向,全面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精品品牌培育,產業質量效益顯著提升,致富渠道不斷拓寬,農牧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金秋時節,瓜果飄香,烏蘭布和示范區巴彥木仁蘇木舉辦農產品展銷、惠民文藝表演、趣味運動比賽,慶祝豐收成果。

“今年種植的經濟作物有辣椒、番茄,收入都挺可觀,比往年種的玉米、葵花都要好,我今年種了1000畝地,相比過去幾年,收入都有所增長,日子越過越好了。”烏蘭布和示范區巴彥木仁蘇木農民劉建興說。

巴彥木仁蘇木是烏蘭布和示范區重要的現代農業承載區,現已形成葡萄、蔬菜、玉米、辣椒、規模養殖、面粉加工等產業發展集群,著力打造了“君蓉瓜子”“全麥面粉”等特色知名農產品品牌。這些獨具特色的農產品不僅品質好,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還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依托。

“把我們的農副產品進行深加工,這樣就把價值體現出來了,經濟效益也好了。”烏蘭布和示范區巴彥木仁蘇木上灘嘎查黨支部書記主任吳軍旗說。

在金秋葡萄成熟時節,走進內蒙古金沙苑生態集團有限公司1萬畝葡萄基地,一串串成熟飽滿的葡萄挂滿枝頭,工人們正忙著將葡萄採摘入筐,送入車間內進行除梗破碎、發酵儲存,經過發酵后可灌裝入瓶上市銷售。內蒙古金沙苑生態集團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憑借產區優勢和先進的工藝、高品質的原料和獨特的口感,在國內外葡萄酒質量大賽中屢獲殊榮。

“種植的葡萄將近1萬畝,主要的品種有赤霞珠、蛇龍珠、品麗珠等。目前,可採收的葡萄能達到2000噸。”內蒙古金沙苑生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卿海說。

烏蘭布和示范區充分發揮農業資源優勢,突出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動農業與旅游、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高標准打造農產品品牌,不斷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農牧民增收致富的信心越來越足,日子越過越幸福。

黨建引領聚合力 繪就鄉村振興致富路

沙漠旅游星空房、集裝箱民宿配套齊全,吸引大量游客前來住宿和品味美食﹔“魚菜共生”大棚內鱘魚肥碩、蔬菜長勢旺盛﹔特色養殖精准化定位、規范化管理、示范化推進……走進阿拉善盟孿井灘生態移民示范區鄉村陌野,一個個產業興旺的場景,彰顯著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強勁動能。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基礎。近年來,孿井灘生態移民示范區堅持把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作為提升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和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運用“黨建+”發展模式,統籌謀劃、全力推進,探索出“一村一品”的差異化發展道路,走上了富民強村的致富之路。如今,該示范區17個嘎查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超過10萬元。

騰格裡額裡斯鎮烏蘭哈達嘎查曾經是被稱為“沙裡窪”的貧困嘎查。如今,烏蘭哈達嘎查依托境內通湖旅游景區,把過去牧民一家一戶的“小生產”引入景區的“大市場”,建設了星空獨棟、集裝箱民宿、金字塔帳篷、露台小木屋等配套齊全的設施,開啟了網紅打卡點“沙裡瓦”民宿,吸引大量網紅前來打卡拍照。通過旅游業發展,嘎查分紅收入由最初的66萬元上升至300多萬元,家家戶戶走上了致富路。

“我們通過以‘黨支部+旅游合作社+農牧戶’的發展模式發展旅游產業,集體經濟突飛猛進,嘎查也由過去的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今后,我們將依托區位、資源等優勢,積極打造‘一沙一湖一濕地,一步一景一重天’的旅游勝地,進一步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烏蘭哈達嘎查黨支部書記李雄鷹說。

近年來,孿井灘生態移民示范區針對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項目規模小、產業化低、帶動能力弱等問題,積極引入龍頭企業,探索建設嘎查村集體經濟“黨支部+企業+合作社”發展模式,整合土地資源、集中有限資金、強化企業合作,成立農牧民合作社98個,充分發揮強村優勢產業的輻射功能,為嘎查村集體經濟壯大奠定了長遠的發展基礎。

如今,該示范區通過“黨建+”發展模式,嘎查村特色產業遍地開花,不僅補齊了發展短板、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還大力提升了基層黨組織“造血”功能,實現了集體經濟更有活力、更可持續發展。“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黨建為引領,以打造‘一村一品’為抓手,不斷厚植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基礎,讓農牧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鄉村振興‘新路子’越走越寬。”示范區黨工委委員、黨群工作部部長劉戰利說。

近年來,額濟納旗巴彥陶來蘇木依托5A級景區胡楊林景區的核心區優勢,通過黨建引領發展鄉村旅游,以“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牧戶”合作共贏模式,按照合理布局、科學管理、規模經營的思路,幫助群眾增收,助推鄉村振興。

每年入秋,額濟納旗便迎來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觀賞金色胡楊林,因臨近額濟納旗胡楊林5A級景區,前來巴彥陶來蘇木和八道橋游玩“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烏蘇榮貴嘎查的牧民嘎拉朝魯和他的駱駝也變得格外忙碌。

據巴彥陶來蘇木烏蘇榮貴嘎查牧民嘎拉朝魯介紹,今年胡楊節期間,嘎查合作社的近120峰駱駝參與到八道橋旅游項目中,到目前為止,每峰駱駝可創造3000元左右的收入。

走進巴彥陶來蘇木昂格茨音陶來嘎查的田園蜜鄉民宿,干淨整潔的小院裡,臥室、客廳、衛生間等設施齊全。據了解,昂格茨音陶來嘎查民宿已經開了5個年頭。多年來,在政府的引導下,王軍林和村民聯合嘎查股份經濟合作社統一將嘎查416間院落利用起來發展民宿,將本地民俗特色與現代藝術相融合,打造出別具風格的民宿,熱情周到的服務和規范嚴格的管理,受到眾多游客的好評。

“我們的民宿從國慶節訂到了10月20日,游客大多數都是來自上海、北京等城市,還有一部分是海外游客,每年的收入大概在1.3萬左右。”巴彥陶來蘇木昂格茨音陶來嘎查黨支部書記王軍林說。

該蘇木堅持黨建引領發展,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織牢“民宿+旅游+種植業”產業鏈,著力打造農業產業集中點,把培育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牧場作為引領農牧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成立了家庭農牧場和專業合作社,帶動380余戶農牧民參與旅游服務行業,累計接待游客12萬人次,綜合收入達1600萬元,極大地促進了全蘇木農牧民致富增收。

“巴彥陶來蘇木堅持黨建引領,依托胡楊林打造特色課堂‘胡楊樹下理論宣講’,以‘線下宣講’結合‘線上學習’,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凝聚不竭動力。依托額濟納旗胡楊林5A級景區區位和資源優勢,打造了集田園蜜鄉風情街、土爾扈特民族文化園為一體的田園旅游綜合體,同時,推動黨支部領辦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推進現代農牧業、紅色文化旅游、鄉村旅游深度融合,拓寬了農牧民增收渠道,激活了鄉村振興持久動力。”巴彥陶來蘇木黨委書記藺江說。(劉宏章 侍新元 趙小麗)

(本版圖片由阿拉善盟委宣傳部提供)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