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獵獵 戰鼓錚錚——興安盟全面打響科爾沁沙地殲滅戰

2021—2030年,是“三北”六期工程的建設期,也是推動“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更是堅決打贏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的關鍵期。
國務院最近印發的《關於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為興安盟推進“三北”工程、打贏科爾沁沙地殲滅戰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導,極大地提升了興安盟干部群眾的信心和干勁。
興安盟打響科爾沁沙地殲滅戰集中會戰
10月25日,興安盟舉行了推進“三北”六期工程建設暨科爾沁沙地殲滅戰集中會戰,正式吹響了這場殲滅戰的集結號。
“一張藍圖”裡的“國之大者”
位於大興安嶺山脈和鬆嫩平原之間的興安盟,像一道天然的立體屏障,坐落在東北森林帶和北方防沙帶的交接處。它的北部是茂密的森林,一片茫茫林海﹔而南部則是科爾沁沙地,漫天黃沙。然而,在這片脆弱的生態環境下,保護環境成了興安盟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興安盟積極推進荒漠化綜合治理和“三北”等重要生態工程的建設。通過努力,全盟的森林覆蓋率和草原植被蓋度分別達到了33.44%和74.14%,比全區平均值高出10%和30%。根據第六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調查的數據顯示,與第五次調查相比,興安盟的荒漠化面積減少了53萬畝,沙漠化面積減少了112萬畝。這些顯著的數字証明,興安盟的生態系統已經明顯恢復並得到提升,實現了“綠進沙退”。
干部群眾挖土掀鍬,栽種苗木
成績面前,興安盟人清醒地看到,興安盟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勢依然嚴峻:連片明沙猶存、流動沙丘未穩、鹽鹼地侵蝕溝交織疊加、耕地沙化仍在蔓延、治理不系統碎片化、禁牧不徹底、過牧尚未根治等問題依然存在。
這場殲滅戰,該怎麼打?
牢記“國之大者”,拿出大會戰的氣魄和超常規的力度,打好打贏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和“三北”工程攻堅戰。在10月25日舉行的全盟“三北”六期工程建設暨科爾沁沙地殲滅戰推進會明確了接下來的目標任務:
興安盟將六個旗縣市分為核心攻堅區、協同推進區、鞏固拓展區,採取分類施策。以霍林河為軸,劃為南部核心治理帶和北部重點治理帶,進行重點攻堅。計劃通過科爾沁沙地殲滅戰,重構科右中旗南三蘇木和扎賚特旗北八鄉生態生產生活空間布局,採取“科技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三措並用的方式,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的思路,力爭到2030年實現502.96萬畝沙地全部完成治理,185.81萬畝土地沙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
林場職工澆水、育苗
“一盤大棋”裡的系統觀念
錨定2030年,深耕規劃,厘清思路。一場以“三區六地分區施策、一軸兩帶重點攻堅”為布局的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已然打響——
在興安盟全境啟動“三北”六期工程,編制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實施方案,將全盟六個旗縣市分為核心攻堅區、協同推進區、鞏固拓展區,分類施策,並在核心攻堅區以霍林河為軸,劃分南部核心治理帶、北部重點治理帶進行重點攻堅。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興安盟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努力。接下來這7年,全力打贏一場科爾沁沙地殲滅戰,注定關鍵,也必定艱難。
干部群眾在林草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鋪草、壓沙
在科右中旗好腰蘇木鎮花燈嘎查的5000畝半流動沙丘地帶,60多名干部群眾分區作業,他們在林草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劃線、開溝、鋪草、壓沙,大家配合默契、干勁十足。一時間,在這連綿起伏的沙丘上,3米見方的網格狀沙障從無到有漸次鋪開,構筑起一道道綠色屏障。
3米見方的網格狀沙障從無到有漸次鋪開
“近年來,我旗通過造林、種草等綜合措施,治理沙化土地35萬畝,但仍有468萬畝沙化土地和162萬畝沙化趨勢土地仍需治理,任務艱巨、使命重大。”科右中旗委書記蔡寶軍表示,接下來,科右中旗將按照先攻克難點、再全面鋪開、最后鞏固提升的步驟,分年度推進治理任務,圍繞謀劃的“1線、2區、3帶、4禁、5投入”的系統作戰思路,實現區域可治理沙化土地全覆蓋,確保“真殲滅、率先殲滅、高質量殲滅”。
“三生共贏”裡的綜合施策
觀棋布局,全面把握﹔落子有力,精心策劃。在全面摸底、反復研究、充分論証的基礎上,興安盟確定了2024年至2030年“三北”六期工程建設的具體需求,共計1734.92萬畝。2024年,興安盟計劃投資31.66億元,實施5個項目、12個子項目的建設。
隻有精心策劃並實施好項目,才能打贏這場殲滅戰和攻堅戰。興安盟水利局局長劉海濤表示:“我們正在策劃和實施侵蝕溝治理、小流域治理、河流治理和山洪溝治理等總投資18億元的治理項目。我們將科學細致地做好項目論証、區域優化、建設任務分解、投資估算等工作,以早日打贏科爾沁沙地的殲滅戰。”
打井作業
綜合施策還體現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綜合治理中。
在科右中旗杜爾基鎮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現場,一道道溝壑蜿蜒曲折,溝壩上的石頭整齊堆砌,多台挖掘機正在施工挖渠,呈現出一派忙碌的景象。
多台挖掘機施工挖渠
展板上列舉了穴播檸條、栽植文冠果、植物封溝、溝頭防護等建設內容,凸顯出治理思路的變化:
過去是“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現在則是將山、水、林、田、湖、草、沙“打包”整合到一起,通過實施防沙治沙、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退耕還林、重點濕地保護等工程項目,將制約科爾沁草原生態功能提升的“山碎、水減、林疏、田瘠、湖縮、草退、沙進”等問題化整為零、各個擊破。
值得關注的是,興安盟還將沙化程度最嚴重、生態問題最嚴峻的“南三北八”兩個地區作為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的主攻方向。通過建設生態項目、發展生態產業、改善生態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實施生態移民、優化群眾參與生態建設利益聯結機制以及創新生態價值實現機制等疊加措施,轉變當地落后的生態生產生活面貌,力爭實現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贏”。(周新育、畢力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