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凌空絕技有了傳習所

2023年10月25日09:2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腦閣非遺傳習所揭牌,參加表演的孩子們一起亮相。

  故鄉遙,何日去?

  來一場家門口的穿越鄉愁之旅何如?

  寒露剛過,一場綿綿秋雨,梳洗出深秋畢克齊的濃郁底色,同時也浸潤著畢克齊的民俗文化風情。

  畢克齊鎮是一個擁有400年歷史的古鎮,在這裡既有古人“登樓望雨”的詩情畫意,也有農耕文化的厚重久遠。

  以非遺文化講述古今故事,畢克齊鎮在國家級非遺項目腦閣的故鄉臘鋪村籌建了臘鋪村村史館·腦閣非遺傳習所,並於10月11日正式挂牌開館,使這裡成為展示臘鋪村歷史發展脈絡和文化瑰寶的一個窗口。

  這樣,凌空絕技腦閣有了傳習所。

  往日裡一件件平常、普通的老物件,漸漸被遺忘在時光的塵埃裡,掩埋在歲月的角落中。如今,這些老物件被收集整理在一起,煥發新生機,凝聚成一份濃濃的鄉土情,讓世世代代生長在這裡的人們能夠記住這鄉愁。

  展館佔地面積500平方米,分為村史和非遺文化展示兩部分,農耕文化與非遺文化相融合。所陳列的500多件展品,部分是當地村民捐贈,部分征集。通過文字、圖片、實物、文物、視頻影像等載體,生動展示臘鋪村的滄桑歷史和建設成果。

  在傳習所,從抬閣到腦閣,你似乎可以觸摸到流傳至今300多年腦閣文化的歷史脈絡。

  在村史館展廳,這裡的每一個“老物件”,都鐫刻著歲月印記、帶著先輩們的溫度和一個村落的文化記憶,成為臘鋪村新一代農民的精神原鄉。

  “我六七歲起,就在父親肩上進行腦閣表演,成年后,又擔當起了色腳的角色,扛著自家兒孫上街表演,幾十年間,從未間斷。”今年71歲的腦閣自治區級傳承人胡連剛告訴記者。

  胡連剛回憶,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農村人口的外遷,雖然昔日村鎮上孩子們爭做色芯的盛況已不再,但腦閣藝術的傳承和保護一直沒有停止。

  先是,呼和浩特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臘鋪村建立了專門的腦閣學習交流場所。每逢重大節慶活動,都會安排腦閣表演。

  2016年,臘鋪村建起了民俗文化館。2021年,村委會在此館中開辟了腦閣展廳,集中展覽展示腦閣的演出服飾、道具等。2023年,畢克齊鎮黨委、政府對腦閣展廳進行了重新裝修、布展,並升級為腦閣館,正式挂牌“腦閣非遺傳習所”。

  “腦閣是國家級非遺,不能斷鏈呀,我們一定得把傳承工作搞好。”胡連剛感慨地說,他的腦閣技法來源於爺爺和父親,他又將自己的技藝傳授給兒子胡新龍,“如今成立了非遺傳習所,對於腦閣的傳承、發展都有重要意義,是一件大喜事。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和喜歡上,就能一代一代傳下去。”

  敬畏歷史者,歷史厚之﹔傳承歷史者,歷史饋之。一座村庄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傳統和現代交融繪就的色彩迷人﹔一座村庄之所以動人,是因為勤勞和智慧編織的故事唯美。

  走進村史館和傳習所,就走進了屬於臘鋪村獨有的文化記憶。(記者 鄭學良)

  (土左旗融媒體中心記者 楊鑫參與採訪)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