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27條市政道路通車 交通路網體系更加完善
首府中秋國慶前夕再獻民生“大禮包”

“市委、市政府將以自治區支持呼和浩特市高質量發展為契機,立足‘全面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目標,持續補齊‘空白路’、打通‘斷頭路’、暢通‘小巷路’,讓首府的路網更加暢通,讓城市的路網更加完善,讓首府群眾的生活更有品質。”9月28日,在呼和浩特市重點市政道路、“斷頭路”集中通車觀摩活動現場,呼和浩特市委副書記、市長賀海東致辭中表示。
道路連通萬家,民生連接民心。在中秋、國慶佳節即將到來之際,騰飛路上跨南二環、畜科院跨扎達蓋河橋等27條重點市政道路集中通車,是呼和浩特用“街衢通、民心暢”的民生工程為群眾獻上的一份節日“大禮包”,也必將對首府全面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起到積極推進作用。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圍繞打造“美麗青城、草原都市”亮麗風景線,聚焦“五宜城市”建設目標,按照“區域大聯通、局部微循環、疏通擁堵點”的總體原則,堅持“大交通”理念,新續建道路107條,總長99.36公裡﹔打通“斷頭路”80條,總長65.06公裡﹔特別是建成高架路及重要節點12個,形成了242公裡的“一橫、兩縱、四環、三樞紐”高架路網體系。
一條條暢通的道路就像一座座通往群眾心裡的橋梁,連接民心民意、關乎民生福祉,不斷豐富著“美麗青城、草原都市”的內涵和外延。
也正如當日雲中路連接線工程及濕地公園北路兩條路實現貫通,呼和浩特市玉泉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武軍接受採訪時所言:“重點道路通車是玉泉區深入貫徹落實呼和浩特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打造‘宜居’城市目標任務的生動實踐,也是扎實推進‘強首府’工程的具體舉措。”
那麼,這一天新華大街西延西段道路的通車,則是不但改善了區域交通條件,加強了城區道路與周邊干線的快速銜接,更是對於加快打造伊利健康谷全域范圍內“八橫八縱”骨干路網、建設公共交通體系、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每一處“局部微循環”打通堵點,都會是成為實現“區域大聯通”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2年,呼和浩特市巴彥淖爾高架快速路等20條道路和“斷頭路”相繼建成打通,對首府加快推進“區域大聯通、局部微循環、疏通擁堵點”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2年底,首府重大民生工程之一、高架路網建設項目中長度最長的三環路正式通車運行。
三環路連接了科爾沁快速路、金盛快速路、金海高架路等城市快速路,同時與繞城高速、S43、G209、新110國道等高速公路銜接,形成首府內部大連通、外部大暢通的交通路網格局,極大完善了首府快速路網體系,有效疏解了市內交通壓力。全面拉開了呼和浩特城市發展框架,實現了呼包鄂榆城市群交通協同,呼和浩特市西北地區現代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地位愈加凸顯。
今年,呼和浩特市繼續加大道路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城市路網結構,提升道路通達性。
——4月2日,G5901伊利健康谷互通工程正式通車運行,對完善區域路網結構,改善區域交通條件,加強城區道路與周邊干線的快速銜接,推進區域產業結構融合發展,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等具有重大意義﹔
——6月30日,G6高速與東二環互通立交、巴彥淖爾高架與北三環互通立交、金海高架與西三環互通立交、三環路地面工程等高架路網互聯互通工程以及新城區婦幼保健院東路、玉泉區范家營一路、賽罕區金泉街等“斷頭路”項目建成通車,進一步加強了市政主干道與公路干線的互聯互通,更好滿足城市發展和群眾出行需要﹔
——7月15日,呼和浩特東站北站房及站前高架等配套設施工程投入使用,標志著呼和浩特東站南北方向全面聯通,高鐵、地鐵、客運“無縫銜接、立體轉換”,交通樞紐所有設計功能全部實現,再次“刷新”了呼和浩特市立體交通樞紐,讓市民出行更便捷﹔
——8月1日,金海路二期東西延伸段工程正式通車,至此,貫穿首府東西方向、長40.04公裡的快速路正式全線通車,架起“一橫兩縱四環”中的關鍵“一橫”,實現了呼和浩特市市區與西部城區的聯動聯通,對於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拓寬城市發展空間,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9月28日,呼和浩特市共有27條市政道路和多條“斷頭路”通車,進一步完善了“市內大循環、外圍大輻射、區域大聯通”的交通路網體系,更好滿足群眾出行需求和城市發展需要。
騰飛路上跨南二環工程起點為敕勒川大街,終點為庫倫街,改造長度650米,該跨線橋的貫通,打通了騰飛路南北向交通,實現了東部區域南北向快速通行,解決了周邊小區居民出行難、繞行遠的問題﹔畜科院跨扎達蓋河橋道路橋梁的貫通,將進一步加強主城區與西南部片區的聯系,完善中心城區道路骨架網絡,分流巴彥淖爾快速路交通流量,解決了畜科院東路沿線居民出行的剛性需求,整體提升了首府的交通環境,使得玉泉區與回民區縱向連接更為緊密,對促進首府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巴彥淖爾高架路(南二環至南三環)連接線工程使巴彥淖爾路與三環快速路互聯互通,既實現了西部城區南二環與南三環南北方向交通快速轉換,又保障了市區至新機場的快速連通,進一步完善了首府路網外圍大輻射格局,緩解了市域交通壓力,提升了道路交通轉換能力。
人在這頭,目的地在那頭,明明近在咫尺,腳下卻無路可走——這便是以前“斷頭路”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積極轉變“大街區、寬馬路”發展理念,集中攻堅補齊“空白路”、打通“斷頭路”、暢通“小巷路”, 一條條被視為城市頑疾的“斷頭路”,在這裡正逐步被“治愈”。
滿洲裡路“斷頭路”的打通,為市民提供了快捷順暢的交通環境,對於解決區域交通通行能力、方便居民出行、貫通地下市政管線、優化提升區域生活便利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實驗學校東巷“斷頭路”打通后,為該校師生和呼和浩特市交通指揮中心、攸攸板鎮政府等單位工作人員,以及慧谷上品及周邊小區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極大便利,同時轄區交通路網框架更加完善,道路環境及周邊人居環境得到很大提升。
新城區二經路“斷頭路”打通,為周邊碧桂園星座二期、恆大悅府一期、中海觀瀾、中海河山雅頌、金地名峰、恆大悅府二期及伊泰晴翠B區等7個小區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條件,使毫沁營片區內部路網更加完善,進一步促進了道路的融合銜接,使區域建設品質、宜居生活得到顯著提升。
路通百業興,道順民心暢。
一條條惠民路、致富路、發展路給群眾帶來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夯實了首府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內蒙古日報記者 鄭學良 呼和浩特日報記者 劉軍 雲艷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