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守住農畜產品“最初一公裡”質量安全底線

食以安為先。農畜產品源頭監管直接影響農畜產品的質量安全,一直是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點難點,在鄉鎮建立健全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體系是切實解決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積極轉變監管思路、強化基層監管體系建設,通過壓實屬地和監管責任,下沉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重心,按照“區域定格、網格定人、人員定責”網格化監管架構,逐步形成上下聯動、反應快捷、運轉高效的網格化監管體系,全市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2023年,在自治區農牧廳的支持下,該市積極打造網格化管理樣板區,為全區網格化管理提供可參考可借鑒的典型示范。
分級分類,壓實責任,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網格化的運行邏輯是,通過壓實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行業部門監管責任、農畜產品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推動提升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從而牢牢守住農畜產品的質量安全底線。”鄂爾多斯市農牧局監管科劉利軍介紹。
鄂爾多斯市通過建立市級“定方案、定制度、定目標、定措施”,旗區“抓貫徹、抓落實、抓培訓”,鄉鎮和村級“抓巡查”的分級監管工作機制,將監管工作層層壓實。
以達拉特旗為例,該旗按照“分級負責、責任明確、監管到位”的原則,構建起“政府負總責、旗鎮有機構、監管到村組、主體全覆蓋”的網格化監管體系。旗級作為一級網格,建立了旗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領導小組﹔蘇木鎮作為一級網格,全部成立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設立蘇木鎮監管人員﹔嘎查村級作為一級網格,建立協管員隊伍,全旗132個嘎查村有協管員208人,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格局。
在達拉特旗農牧業綜合檢驗檢測中心檢測室,保障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各項制度規范有序,各種檢測設備擺放整齊,工作人員正在對樣本產品進行檢測,確保農畜產品上市前質量安全。“我們時刻加強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除了在轄區內建立了農畜產品質量安全主體監管名錄,還加強移動巡檢工作,督導生產主體標准化生產農畜產品,加大上市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力度,確保農畜產品質量安全。”該中心主任徐海峰介紹。
在鄂爾多斯市涉農涉牧的8個旗區全部設有監管機構,51個鄉鎮已全部建成標准化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依托村級防疫員隊伍落實村級協管員1069名。
職責明確,重心下移,推動良好經營規范建設
乘著電動三輪車來到老鄉的菜地裡,查看蔬菜長勢,採摘蔬菜樣本並做好記錄,第一時間將樣本交到鎮裡的監管站……這是達拉特旗樹林召鎮大樹灣村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郁飛雲的工作日常。像郁飛雲這樣的協管員,遍布鄂爾多斯所有鄉鎮,成為農畜產品質量網格化管理體系中最基礎的一環。
鄂爾多斯市在原有市旗兩級監管體系下,按照鄉鎮監管員每個鄉鎮不少於3人、村級協管員每村不少於1人原則進行配備,進一步延長監管網格觸角。監管員和協管員以地區和工作量劃分網格,網格和職責明確,旗區農牧局在自治區大數據平台上進行記錄,做到定人定責。
除了對農戶和生產主體進行農畜產品樣本採集外。監管員和協管員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使用自治區大數據平台開展巡查檢查。摸清生產主體名錄,將新建和遺漏的生產主體錄入大數據平台進行備案管理,注銷不再從事生產活動的生產主體。同時,保証服務走在監管前,採取“一對一”“面對面”“手把手”等形式向生產主體普及農獸藥殘留知識,並為有需求的生產者提供產品上市前的檢測服務,指導其規范開具承諾達標合格証。2022年以來,推動145個農畜產品生產企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落實承諾達標合格証制度,落實比例達到86%。
包含監管員和協管員的基層治理網格,通過分片劃塊、責任到人,以及更細化的工作和責任目標,通過密切聯系鄉鎮檢測監管服務機構,不斷延伸農業投入品市場監管的深度和廣度。宣傳與巡檢相結合,大大提高了政策宣傳的覆蓋率,推動農業投入品良好經營規范建設。
創新機制,高效治理,守好質量安全底線
近年來,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外部環境給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帶來了一定的沖擊。鄉鎮村級監管人員隊伍專業素質偏低、人才流失嚴重,設備和人員經費難以落實等問題,考驗著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體系的成色。
鄂爾多斯市在高水平網格化管理隊伍建設上下功夫,各旗區對轄區內的監管員和協管員開展相關法律法規、網格化巡查檢查、速測篩查、承諾達標合格証制度、安全用藥等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業務培訓和指導,制定發布《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移動監管規范》,不斷提升監管員、協管員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
同時,切實保障工作經費。市旗兩級財政2023年共列入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經費2058萬元,其中市財政安排村級協管員市級工作補貼107萬元,要求旗級財政配套落實每人1000元/年的旗級協管員補貼,保障監管工作順利實施。
鄂爾多斯市還在監管手段上進行創新。應用“互聯網+”監管模式,將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重心由產品向生產過程轉變,將質量安全監管“人、事、時、地、物”全面全程互聯,將監管區域、對象、人員進行“打樁定位”,實現監管履職陣地化、監管過程標准化、監管評價實時化、監管調度一體化,強化了投入品生產經營、農畜產品生產過程監管,為鄂爾多斯市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下一步,鄂爾多斯市將持續推動全市51個蘇木鄉鎮開展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工作,著力提升農畜產品生產主體責任意識和基層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牢牢守住農畜產品“最初一公裡”質量安全底線,推動優勢特色農畜產品品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和農牧業高質量發展。(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昊 張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