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電視劇《大盛魁》劇組參觀大盛魁博物館集群

2023年09月09日19:18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呼和浩特9月9日電 (富麗娟、實習生常予馨)備受關注的電視劇《大盛魁》取材自一段真實的歷史——大盛魁商號的建立、繁榮與歇業。《大盛魁》講述了“走西口”的發端和在這一形勢下中國最大的跨境貿易商號“大盛魁”的傳奇故事。拍攝地之一就在曾經的大盛魁總號,現位於呼和浩特市玉泉區。9月8日下午,劇組人員舊地重游,在講解員的陪同下游覽煥然一新的大盛魁博物館集群。

導演王新民與劇組相關成員在大盛魁博物館集群合影。 實習生 常予馨攝

總導演王新民與劇組相關成員在大盛魁博物館集群合影。實習生 常予馨攝

大盛魁博物館集群項目佔地面積約1.6萬平方米,2023年3月在原有基礎上投資2600萬元重新進行提檔升級,保留了呼和浩特市文保單位元盛德舊址,並重新設計規劃8處博物館區域,現已有:大盛魁博物館、銅鏡博物館、永盛陶瓷博物館、內蒙古財稅文化館、馬頭琴博物館、棲遲茶博物館及永盛錢幣博物館。

大盛魁文保碑。 實習生 常予馨攝

大盛魁文保碑。實習生 常予馨攝

元盛德是呼和浩特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至今為止保存較好的院落之一,它與大盛魁、天義德合稱為歸化城“三大號”。元盛德起家早於大盛魁和天義德,歷史更為悠久。

元盛德院牆。 實習生 常予馨攝

元盛德院牆。實習生 常予馨攝

景區中有條“一人巷”。巷子非常窄,隻能容一人通過,兩人相遇必須側身而行。

“一人巷”。 實習生 常予馨攝

“一人巷”。實習生 常予馨攝

永盛陶瓷博物館的“青辰幻色”展為常年展。呼和浩特蒙語意為青色之城。在陶瓷中,萬色起於青而幻化成繽紛。於是博物館以青為線,講述著歷朝歷代陶瓷的故事。

永盛陶瓷博物館展品。 實習生 常予馨

永盛陶瓷博物館展品。實習生 常予馨

永盛陶瓷博物館展品。 實習生 常予馨攝

永盛陶瓷博物館展品。實習生 常予馨攝

馬頭琴博物館內不僅陳列著制作精良、出於名師色登之手的馬頭琴,還有其他蒙古族樂器及相關藝術品,如潮爾、四胡、三弦、雅托克、火不思等。館內藏品多達500余件。

潮爾。 實習生 常予馨攝

潮爾。實習生 常予馨攝

“鎮館之寶”——蒙元鷹笛。 實習生 常予馨攝

“鎮館之寶”——蒙元鷹笛。實習生 常予馨攝

大盛魁舊址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今年剛剛開幕的永盛錢幣博物館。博物館分為十四個展廳,展出館藏歷代古錢幣1600余枚(種),涵蓋了自商周以來各個歷史朝代時期的錢幣,其中不少錢幣極其稀少,展陳數量及質量國內領先。

講解員為導演王新民介紹館藏。 實習生 常予馨攝

講解員為總導演王新民介紹館藏。實習生 常予馨攝

錢幣展櫃。 實習生 常予馨攝

錢幣展櫃。實習生 常予馨攝

戰國時期的燕國貨幣。 實習生 常予馨攝

戰國時期的燕國貨幣。實習生 常予馨攝

大盛魁銀窖。其為大盛魁商號存儲錢財的秘密場所,深達三米有余,南北各有通道,可直達小召寺與城外,長達數千米,至今保存完好。 實習生 常予馨攝

大盛魁銀窖。其為大盛魁商號存儲錢財的秘密場所,深達三米有余,南北各有通道,可直達小召寺與城外,長達數千米,至今保存完好。實習生 常予馨攝

大盛魁是清代在內蒙古草原上崛起的中國最大的跨國貿易商號。清康熙年間,王相卿、張杰和史大學在山西右玉殺虎口建立大盛魁商號,貿易網絡遍布中、蒙、俄三國,商號從建立起歷經三百年創造了中國商業史上的奇跡。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