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鄂爾多斯

康巴什區:交出一張溫暖的“健康答卷”

2023年09月06日09:2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我剛來的時候,單位總共3間房200多平方米,沒啥設備。現在光我們檢驗科就有3間房,前段時間又添了一台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肝功、腎功、血糖、血脂都能做。”近日,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哈巴格希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檢驗科工作人員韓麗深有感觸地說道。

  目前,康巴什區已建成7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覆蓋全區4個街道、19個社區,全部達到國家服務能力基本標准,其中哈巴格希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推薦標准。

  康巴什深諳“人才之道”,這些年一直在醫療衛生領域探索“留人”“樹人”新機制。從公開引進招聘專業技術人員、實行醫務人員績效評價考核制度、全面推行“合同聘用制管理”,到制定《康巴什區衛生人才柔性流動實施方案》、實施“康城有名醫”工程,康巴什區留住並培養了一大批專業人才,現擁有中高級職稱醫務人員63人,佔專業技術人員的35%。

  “我們立足實際,探索具有康城特色的‘健康路徑’。比如康巴什沒有縣級醫院,我們就‘搭便車’,依托駐區4所市直醫療機構,開展醫療聯合體建設。”康巴什區衛健委主任劉海江說。

  康巴什區探索完善以市中心醫院康巴什部為中心,以區屬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支撐的區域性醫療聯合體,發揮市直醫院對基層的技術輻射和帶動作用。在基層醫療機構全面開展“康城有名醫”工程,建立7個“名醫室”,引導自治區、市兩級專家到基層坐診,以“集團”為“杠杆”,“撬動”轄區醫療資源功能作用充分發揮。

  通過建立“孕婦學校”、強化兒科、口腔診療服務品牌、開展婦科盆底康復治療服務等,構建“一中心一特色”社區醫療服務格局﹔不斷擴大中醫藥服務供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基礎設施建成率達100%,全部實現“四有”,並能夠規范開展6類以上中醫藥(蒙醫藥)技術方法……康巴什頻開“良方”、勤給“妙藥”,推動醫療衛生事業不斷前行。

  如今,康巴什區是“內蒙古自治區健康促進區”,還被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醫療衛生事業攀向新高度。

  短短十幾年,居住在這裡的群眾,都可以在從無到有的變化中,感受到康巴什的赤誠和真心,觸摸到“解題思路”裡透出來的“暖”。

  這幾天,珠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衛科副主任馮小蘭與家庭醫生團隊忙著入戶隨訪,每天上門為居民服務,提供健康指導。“白大褂”們的身影穿梭在樓巷中,讓居民很安心。

  “他們每一季度都來家裡給我檢查,身體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打開‘多多評’就能找到家庭醫生的電話,隨時咨詢,‘家庭醫生’很到位。”家住文瀾雅筑北區的劉福虎患有糖尿病,家庭醫生隨時“跟蹤”他的健康狀況。從手把手指導用藥和注意事項,到在他家的顯眼處貼上按時服藥的愛心小紙條,可謂事無巨細。

  在康巴什區,家庭醫生如影隨形。2013年,康巴什率先在全市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將家庭醫生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線上線下為居民提供診療服務。

  完善機制,體系漸成。康巴什組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59個,簽約服務對象10.78萬人,簽約率為89.58%,重點人群簽約率達92.14%,建立規范化居民電子健康檔案11.16萬份,建檔率達92.73%。家庭醫生24小時在線,成為康巴什區居民的“打傘人”。

  家庭醫生可以做到什麼程度?馮小蘭的心裡有一套“備忘錄”,她可以精准地說出哪個慢性病人住在哪棟樓,身體狀況如何,把服務做成了“肌肉記憶”。而居民給她的回應是:每次上門都“拉住不讓走”。

  以醫療聯合體為媒,引導優質資源下沉,同時選拔和輸送醫護人員跟師學藝,培養家門口的“小名中醫”,更好地為居民健康護航﹔就診免挂號,充分發揮全科醫生作用,不僅為居民耐心診治,更為居民去大型醫院就診“把關”﹔開展免費婚檢孕檢、適齡女性HPV疫苗免費接種、重點人群結直腸癌免費篩查、0-6歲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篩查等一批為民實事,增進居民群眾健康福祉。

  ……

  “溫度”一點一點向上,“峰值”一點一點上升。康巴什區打造15分鐘醫療服務圈,基本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就醫格局,全區基層醫療機構年門診量達10萬人次,給居民以穩穩的幸福“醫”靠。

  “出了門走幾步路就到,來了這兒醫生就像朋友,問病問痛、問寒問暖,開的藥吃了很見效,咱的健康有人守護。”就像居民王增勤所說的那樣,身在康巴什的人都能享受到貼心的“健康紅利”。(記者 王玉琢 鄂爾多斯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池小花)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