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民富足 邊關美麗 邊疆穩固
錫林郭勒讓幸福花兒開在“護城河”畔

內蒙古是祖國的“北大門”,是首都的“護城河”。
錫林郭勒盟有1103公裡邊境線,是祖國“北大門”的“主力守門員”之一,也是首都“護城河”的“主要流域”地區。
在錫林郭勒這條兩千裡“護城河”畔,生活著10萬多名各族兒女。
阿巴嘎旗巴彥圖嘎蘇木腦木罕嘎查牧民賓德麗亞就是其中之一。眼下,牧區牲畜出欄即將開始,牧民們也迎來了豐收季。
“往年,牲畜怎麼出欄,如何多掙錢?這些都是困擾我們的大問題。畢竟以戶為單位的單打獨斗在市場上佔不了便宜。”賓德麗亞說,自從好鄰居烏尼日其木格成為黨員中心戶后,轄區10多家牧戶的牲畜出欄問題迎刃而解。
8月15日,賓德麗亞早早來到烏尼日其木格的蒙古包裡參加共同學習。學習完畢后,她們圍坐在一起,核對牧戶們今年的牲畜出欄數。
“大家的牲畜集中起來出欄,攤到每戶的運費就降了一半。出欄數量上去了,我就能與商家談價格,這樣一來,咱們1隻羊多掙10—20元不成問題。”烏尼日其木格顯然已成竹在胸。
距烏尼日其木格家100公裡的吉爾嘎郎圖蘇木海爾罕嘎查的格日勒其木格家,也是個黨員中心戶,格日勒其木格還是一名護邊員。她組織成立了“濤日根合力(意為美麗的邊疆)畜牧專業合作社”,帶領附近的牧民共同致富。
“我出生在邊疆,長大在邊關,成家立業又在這片草原。當黨員中心戶是為了帶動牧戶共同學習、提高認識﹔當護邊員是為了以身作則守好祖國的‘北大門’﹔創立合作社是為了帶動更多的牧民共同致富,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對於自己的多重身份,格日勒其木格如是說。
2022年,距格日勒其木格家不到300米距離修通了一條阿拉坦合力至烏力吉圖敖包的新公路,為邊民出行提供了巨大便利。
路修通了,人流量大了,善於捕捉商機的格日勒其木格在路旁立起了寫有“濤日根合力畜牧專業合作社”的牌子,為綠色牛羊肉做起了廣告。
“這條路不僅極大方便了我們邊民出行,更是我們的增收致富路。你看,昨天剛下了一場大雨,今天拉著我們合作社牛羊肉產品的車照樣暢通無阻開往錫林浩特市。要是在過去,得等路面干透了才能出行。”
2022年,錫林郭勒盟克服各種困難和壓力,累計完成投資12.8億元,重點推進14條公路建設,年底實現了重點公路建設固定資產投資和項目建設的雙贏。其中就包含了格日勒其木格言中的致富路。
從格日勒其木格家出發,沿著邊境線向西360公裡處,就到了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二連浩特口岸。
2023年,二連浩特市牧民烏尼孟和家也是喜事連連、幸福滿滿。
作為一名年輕牧民,他也有多重身份—黨員中心戶、護邊員、家庭牧場主、嘎查兩委成員。這兩天,他在自家門前搭起蒙古包,開起家庭旅游點,成了1名小老板。
“這座是黨員中心戶的蒙古包,是市委組織部給我家搭建的,用來召集嘎查牧民學習﹔這座是格日勒奧都邊境派出所給搭建的,叫‘護邊驛站’,用來更好地守衛邊疆﹔這座是接待游客用的。”烏尼孟和帶著我們參觀了他家門前的3座蒙古包,講述著主人追求的價值觀以及對於幸福的定位。“我認為生活在如此美好的新時代本身就是我們這一代人最大的幸福。我們物質和精神上都富有,幸福指數直線上升。”
在錫林郭勒,像烏尼日其木格、格日勒其木格、烏尼孟和一樣的黨員中心戶是分布在千裡邊關的一個個“點”,這些“點”串起1103公裡的邊境線,鋪就沿邊地區的“面”。
這也是該盟著力打造推廣的邊境黨建“點線面”工作法。該工作法具體來說,就是以蘇木鄉鎮、嘎查、黨員中心戶等單元為“點”,堅持鄉村戶一體推進,建強“蘇木鎮黨委—嘎查黨支部—黨員中心戶黨小組”基層組織體系﹔以邊境為“線”,建立健全以邊防部隊和邊境管理部門為主、地方支持配合、人民群眾參與聯守的專群共防機制﹔以沿邊地區為“面”,強化支持保障,讓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目前,錫林郭勒盟累計向邊境旗市投入7250余萬元資金扶持嘎查村集體經濟項目58個,抵邊嘎查集體經濟收益全部達到20萬元以上。
錫林郭勒盟委組織部副部長許國軍說,下一步,該盟將以黨員中心戶為單元,精准設置網格,將精細服務送到農牧民家門口,大力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讓農牧民共享發展成果,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一戶都不落下。(記者 巴依斯古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