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全面啟動,內蒙古作為國家“礦藏糧倉”——

白雲鄂博又沸騰起來了!

2023年09月04日09:24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我隻有一個小時交談時間,之后我還要繼續陪著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所長底青雲院士下礦區,她帶領的團隊要在白雲鄂博周邊和礦區進一步踏勘,為下一步科研工作布局,因為這是國家戰略。”

  8月23日中午12:30分,當包鋼集團首席技術專家趙永崗見到急匆匆趕來白雲鄂博小鎮採訪的記者時,他略顯歉意地表示。

  趙永崗告訴記者,3天前,首屆白雲鄂博礦床地質研究與資源綜合利用學術沙龍在這裡召開,中國科學院翟明國、徐義剛、李獻華、胡瑞忠、底青雲等9位院士以及國內知名高校、院所等20多家單位共計10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世界稀土之鄉”白雲鄂博,探討白雲鄂博礦床的最新研究、最新發現,為新一輪找礦行動“把脈”。

  “富饒的神山”再迎“高光”時刻

  中國科學院院士“扎堆”來了,多支頗具實力的找礦隊伍也進駐了!白雲鄂博這個北疆小鎮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白雲鄂博礦區自然資源局礦管股負責人王萍這些天很忙: 5月30日,內蒙古地礦集團所屬的內蒙古第五地質礦產勘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國土資源勘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地質勘查有限責任公司3個單位的項目組到達白雲鄂博礦區,並先后向白雲鄂博礦區自然資源局完成備案工作﹔5月31日,召開白雲鄂博地質礦產勘查項目進場對接會﹔6月27日,3家單位同時開工。一切都緊鑼密鼓。

  關於白雲鄂博的歷史,人們耳熟能詳:1927年丁道衡教授發現了白雲鄂博礦床,1935年何作霖教授發現了白雲鄂博鐵礦中含有稀土元素礦物,1975年徐光憲院士首創了稀土串級萃取技術。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心推動下,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為白雲鄂博礦開發利用嘔心瀝血,白雲鄂博這座寶山煥發了新生機。

  “你從礦場隨意拾取三兩塊標本回來,說不定就可以鑒定出一種新礦物。”這句話放在白雲鄂博礦區並不完全是開玩笑。在白雲鄂博開發后的數十年間,在此不斷發現並被國際礦物協會和礦物名稱委員會批准的新礦物越來越多,其中有十幾種不但是世界上的首次發現,而且還是白雲鄂博所獨有的。在包鋼集團白雲鄂博礦區面積約48平方公裡的有限范圍內,就含有71種元素、礦物170多種。而且,其中的稀土儲量世界第一,鈮儲量僅次於巴西,為世界第二,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世界罕見的稀土礦的巨量蘊藏,為白雲鄂博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因白雲鄂博而生的包頭,也由當年的一個“有鹿的地方”,成長為一座現代化的工業城市。如今,白雲鄂博的稀土資源傳奇仍在繼續。

  據了解,為推進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我國啟動開展了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作為國家的“礦藏糧倉”,內蒙古白雲鄂博勘探項目是自治區安排的第一批落實國家戰略找礦行動,是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深刻實踐。目前,內蒙古已投入資金推進包鋼礦証范圍外2000余平方公裡內的稀土資源勘察,共分7個標段,由分布在白雲鄂博和達茂旗范圍的6支隊伍進行勘測。

  “摸清家底”向“深部進軍”

  “我1993年畢業后一直工作在白雲鄂博。白雲鄂博的礦產資源非常神奇,是礦物學的寶庫,也是科研大平台,在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太寶貴了!”雖然在這裡奮斗了30個年頭,但說起自己的礦區,趙永崗還是難掩發自內心的熱愛。

  多年來,包鋼集團依托“世界稀土之鄉”白雲鄂博,以科技之力承擔國之重任,用數十載接力奮進贏得稀土功能材料科技研發、產能產量的國際領先地位,砥礪大國重器之刃。

  據趙永崗介紹,作為白雲鄂博礦區資源礦權的擁有者,從2019年起,包鋼集團就開始對礦証范圍內進行“摸清家底”,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數千萬元圈定了礦體的靶區,進行了稀土礦和鐵礦深部探測,目前已完成鑽探任務的80%﹔通過科研鑽孔,確認了主東礦深部相連﹔正在做的“智慧岩心庫”,將為未來綜合開採利用資源提供科學大數據。

  3年來,包鋼集團在“摸清家底”方面成績斐然:2022年底,包鋼集團在白雲鄂博礦區實施的科學深鑽工程鑽進深度成功突破2000米,刷新了西北地區鐵稀土礦繩索取芯的最大鑽深紀錄,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為指導白雲鄂博礦山深部找礦工作以及礦產資源接續提供重要支撐。

  2023年初,由包鋼(集團)公司與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聯合成立的白雲鄂博科學研究基地研究人員發現並申報的自然界新礦物——白鴿礦,獲得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命名及分類委員會高票批准通過,成為在白雲鄂博礦床中發現的第16個新礦物。

  “白雲鄂博是我們包鋼的源頭,齊心協力開發利用白雲鄂博資源是我們共同的職責和使命,責無旁貸。作為包鋼人,我們希望國家頂尖科研院所和院校一起來開發研究,幫助我們補齊科研能力和創新人才短板,早日破解關鍵核心技術,早日取得科技成果,為新一輪找礦行動帶來新突破。”趙永崗說。

  “功勛地質隊”擔綱新使命

  “60年前,地質前輩為白雲鄂博勘探採礦做了巨大貢獻。一個甲子輪回,秉承地質報國初心,我們又來到這裡,實在是太幸運了!我們一定要在突破行動中多找礦、找大礦、找好礦,奮力書寫‘功勛地質隊’新篇章!”內蒙古第五地質礦產勘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劉巍很激動。

  說起來,內蒙古第五地質礦產勘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與白雲鄂博有著很深的淵源:1963年6月,地質部新組建了一支匯集了全國的稀有元素分析鑒定、普查勘探技術骨干的地質技術隊伍,這就是內蒙古第五地質礦產勘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一O五地質隊。在那風展紅旗如畫的激情日子裡,經過3年大會戰,一O五地質隊於1966年圓滿完成了白雲鄂博稀有元素的勘探工作,提交了一份高質量的《內蒙古白雲鄂博鐵礦稀土稀有元素綜合評價報告》,為國家評價出了一座世界罕見的特大型鈮——稀土礦床,從此白雲鄂博聞名世界,一O五“功勛地質隊”也受到全國表彰。

  項目負責人李鋼告訴記者,他們38人的團隊在過去的兩個月中,總體進度過半,“我們每天都要冒著酷熱在野外走七八公裡左右。按照上級部署,原計劃需要5年完成的地質填圖和物探採樣任務工期壓縮到3年,時間緊、任務重,野外勘測很艱苦,但這個項目讓我們很有成就感,大家都渴望盡快有所突破,早出成果。”

  來到內蒙古國土資源勘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項目組時,記者被他們的高科技找礦實力所震撼。據項目經理趙彥博介紹,他們主要是通過重力測量、航磁測量和高光譜遙感測量3種高科技手段和方法,在2000余平方公裡的項目區內做物化探,“相當於給地球做CT,看看裡面到底是什麼組成。”他說,“現在已經完成40%的任務量,我們正在搶時間打算在今年上凍前把工作結束,因為這些先進儀器比較嬌貴,對溫度很敏感。我們一定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任務,不給國家戰略拖后腿。”

  採訪中,內蒙古地質勘察有限責任公司項目負責人付旭也對找礦成功充滿期待:“對於我們搞地質的人來說,白雲鄂博就是一個夢想。在一個工作區內有六七家單位同時開展勘查,而且每家單位都是好幾十號人參與,這樣大規模的地質專項調查是我參加工作以來第一次遇到,這無疑又是一次新的大會戰!我們信心滿滿!”

  白雲鄂博礦區自然資源局局長焦建新表示,作為白雲鄂博勘探項目的中心區,我們積極與轄區內3個地勘單位溝通,幫助企業解決人員用工、協調當地牧民與礦業權人、航磁飛行備案等問題與困難,確保找礦工作科學安全有序開展。(記者 蔡冬梅)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