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夢想之花在桃李湖畔絢麗綻放

2023年08月28日09:33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這段時間,內蒙古大學喜訊連連——

  全球首款蒙古文人工智能雲服務平台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科技進步二等獎﹔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培育基地進入第二輪建設期﹔

  內蒙古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揭牌成立﹔

  2019年以來,4.2萬余名青年學生投身各地各類志願服務,在火熱的社會實踐中貢獻力量……

  牢記囑托,筑夢北疆。

  2019年7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內蒙古大學考察。總書記的一句句深情囑托,飽含著對內蒙古大學各族師生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為學校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

  4年來,內蒙古大學不斷深化對“特色辦學”實質和內涵的認識,從學科建設到校園文化、從教育體系到科研成果,這所扎根北疆的“草原明珠”不斷展現出新的魅力和特色。

  “要加強對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護,挖掘弘揚蘊含其中的民族團結進步思想內涵,激勵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猶在耳畔,內蒙古大學蒙古文智能信息處理技術研究團隊潛心研究,研發的全球首款蒙古文人工智能雲服務平台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科技進步二等獎。團隊帶頭人飛龍說:“我們啟動了‘蒙古文古籍文獻數字化工程’項目,致力於建成存儲數字化蒙古文古籍文獻最多、檢索分析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國際一流蒙古文古籍文獻數字化中心,為蒙古文古籍的搶救、保護、傳承、開發和利用提供支撐。”

  牢記囑托,奮力前行。內蒙古大學2020年獲批的國家四部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培育基地順利完成第一輪建設任務,近日正式獲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進入第二輪建設期﹔內蒙古大學北疆民族語言文化交融與傳播研究中心成立,中心將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北疆民族語言文化融合發展與交流傳播。

  “同學們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學好知識,打好基礎,增長才干,將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總書記的殷切期望時刻激勵著內蒙古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趙文萱。“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青年是‘人民至上’理念的接班人與擁護者,更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主力軍,我們必須不忘初心使命、勇於擔當作為……”趙文萱在“同上一堂思政課”——“旗幟·領航”學生理論輕騎兵分享會上的激昂誓言,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為更好地助力青年學子成長成才,內蒙古大學將思想政治引領融入創新創業、志願服務和社會實踐等各類教育活動,校園裡處處洋溢著學習的熱情和奮斗的豪情。

  2019年以來,全校共有2867支實踐團隊、超過1.71萬名學生在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的大課堂上學知識、長本領、增才干、作貢獻﹔各級團組織開展各類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400余項,2萬余人次學生積極參與﹔4.2萬余名青年學生投身各地各類志願服務。

  而在內蒙古大學草原家畜種質創新與繁育基地育種場,牛遺傳改良與生物育種技術團隊自主培育的雙肌魯西牛、雙肌蒙古牛和雙肌西門塔爾牛身形健碩、后驅寬博,頗具力量感。

  這些育種成果,不僅破解了種源“卡脖子”難題、豐富了種質資源庫,也為打贏種業翻身仗作出有力貢獻。“與傳統黃牛相比,這3個新品系生長速度、產肉率均提高15%—20%。在此基礎上,我們將著力培育雙肌華西牛、雙肌安格斯牛和富含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的黃金牛等優良肉牛品種。”牛遺傳改良與生物育種技術團隊帶頭人李光鵬教授說。

  立足自治區草牧場、土地和豐富的礦藏等資源,內蒙古大學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特別是在生物學、生態學、草原家畜生殖調控與繁育、北疆民族語言文化等研究領域,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和學科優勢。2019年以來,化學、工程學、環境與生態學、材料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下一步,學校要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精准引育國家級人才、重點建設創新團隊,打造自治區高端人才集聚地﹔要集聚資源和要素,面向國家和自治區重大戰略需求,科學布局學科體系,建設優勢學科﹔要全面深化綜合改革,激發辦學內生動力,凝心聚力推動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內蒙古大學校長武利民說。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擔負起時代的責任和使命,內蒙古大學奮力書寫著“雙一流”建設新篇章。(記者 白蓮 通訊員 劉雪峰)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