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專業做到極致工作干成精品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⑤

2023年08月15日08:48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8月1日一大早,記者見到巴彥淖爾市水利事業服務中心主任張義強時,他剛剛檢查完防汛值班回到辦公室。“正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水利事業服務中心24小時值班,上傳下達,責任重大,不能懈怠。”張義強說。

  2021年張義強由市水利科學研究所書記、所長調任水利事業服務中心書記、主任。回憶起過往從事了30年的工作經歷,張義強的話語中滿是對水利事業的熱愛。

  1992年,張義強從內蒙古農業大學水資源專業本科畢業后,到河套灌區解放閘灌域管理局沙壕渠試驗站工作。能在這樣的特大灌區從事水利科研工作,對學水利的張義強來說,可謂如魚得水。他立志要把所學到的知識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2004年,經過12年的鍛煉,張義強由一名意氣風發、初出茅廬的年輕大學生,提拔為沙壕渠試驗站的“一把手”。他面對的是一個缺項目、缺資金、缺人手的基層水利科研試驗站。跑項目,談合作,帶團隊,做研究,讀學位,寫論文……他天天像個陀螺一樣忙個不停。

  隻為“能成”想辦法、不為“不行”找理由。隨著項目增多,科研觀測任務成倍增加,重要的環節,張義強都親力親為,白天風吹日晒觀測試驗,晚上挑燈夜戰分析結果總結經驗。最緊張的時候,吃住在站裡,帶領技術骨干連續加班一個多月。在4年時間裡,這個不足50人的基層水利科研試驗站,爭取並完成自治區、盟市及合作科研項目11項,約佔該站成立50年承擔科研項目的一半。

  由於工作扎實、業績突出,2008年11月,張義強被提拔為巴彥淖爾市水利科學研究所黨支部書記兼所長。任職期間,張義強挖掘內部潛力,加強科研團隊建設,改善科研基礎條件,積極對外交流與合作,多渠道、多領域爭取科研項目。從2008年至2021年,水科所爭取並完成科研項目30余項,爭取到科研資金2000余萬元,多項成果獲獎。

  通過項目帶動,水利科學研究所的科研條件持續改善。有了“家底”,怎麼發展壯大成了張義強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他看來,人才團隊建設是科研單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擴大基礎層、夯實中間層、提高頂端層”的人才團隊建設思路,讓越來越多的科研人才匯聚。水利科學研究所重點打造節水灌溉、鹽鹼地改良、資源環境、化驗檢測、水處理技術研發應用5支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難題,完成一個又一個的科研項目,獲得一個又一個的榮譽獎項。

  目前,研究所技術骨干近40人。其中“巴彥淖爾市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研究團隊”在2013年被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評定為“草原英才工程——產業創新人才團隊”。“農村牧區劣質水處理設備研發團隊”獲巴彥淖爾市“河套英才——創新人才團隊”稱號。人才團隊中已有1人獲自治區“草原英才”“突貢專家”榮譽稱號,9人獲得市級“青年科技人才突出貢獻獎”,14人被認定為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

  工作之余,張義強在2013年取得農業水土環境博士學位。發表學術論文27篇,獲區內外優秀論文獎20余次,出版20萬字專著《灌區量水實用手冊》已成為灌區基層工作人員常用書籍。他主持研發的“降除飲用水中氟和砷污染物的單戶型淨水裝置”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已推廣應用,解決2000多戶牧民安全飲水問題。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採訪中,雖寥寥數語,但卻不難想象,成就的背后,飽含著對水利科研事業的熱愛和痴迷,更有數不盡的努力和付出。水利科研事業也回報了張義強耀眼的榮譽:2013年他被自治區授予“草原英才”榮譽稱號,2017年獲得自治區“突出貢獻專家”榮譽稱號,2018年被自治區水利廳授予“優秀水利科技工作者”。(記者 宋爽)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