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人民日報看內蒙古

草原盛開“石榴花”

本報記者 何欣禹 趙 昊
2023年08月11日09:4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8月7日,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醫療專家在巴林右旗開展送醫下鄉活動。
陸 欣攝(人民視覺)

8月6日,赤峰市首屆烏蘭牧騎藝術展演暨巴林右旗第二十四屆那達慕大會上,喀喇沁旗烏蘭牧騎正在展演。
本報記者 趙 昊攝

8月的內蒙古赤峰巴林右旗,麻斯他拉草原上長調悠揚﹔烏蘭牧騎隊員載歌載舞﹔手持套馬杆的漢子策馬奔騰……

正是水草豐美、羊肥馬壯的時節,這裡的烏蘭牧騎藝術展演和那達慕大會熱鬧非凡。充滿活力的表演和體育競技,讓記者深深感受到草原兒女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

草原盛會展新貌

烏蘭牧騎,是草原上聞名遐邇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2017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回信,稱贊“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迎風雪、冒寒暑,長期在戈壁、草原上輾轉跋涉,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台,為廣大農牧民送去了歡樂和文明,傳遞了黨的聲音和關懷”。這封回信激勵了無數烏蘭牧騎。

巴林右旗烏蘭牧騎的和希格達來對兒時觀看演出的場景印象深刻,這讓他決心加入這支為農牧民服務的文藝隊伍。20多年來,他已經參加了大大小小近千場演出。“過去交通不暢,一年演出不到50場。如今每個嘎查(村)都通了路,當天就能來回,演出場次翻了倍。”和希格達來說,為了這次展演,他專門設計了群舞《新時代舞步》,結合傳統蒙古族舞蹈,又融入現代舞元素,節奏更歡快、舞步更輕盈。“就像我們現在的生活一樣。”

看罷烏蘭牧騎藝術展演,那達慕大會上傳統的“男兒三藝”(賽馬、搏克和射箭)競技也是重頭戲,搏克更是參與人數最多的項目。競技場上,身著銅釘牛皮坎肩“昭達格”的格格日呼抓住對手的摔跤衣,膠著十幾分鐘后,他看准時機出腿,將對方扣倒,現場頓時爆發出歡呼聲。“我從14歲就開始參加少年那達慕了。”他說,距離上次那達慕大會已7年了,大家熱情都極高,許多親朋好友為了搶佔好位置,早上六七點鐘就來了。“這場草原盛會,我們期待已久!”

綠色發展促共富

大會期間,大連民族大學的一群師生也來到了巴林右旗。這次,他們要在這裡挂牌一個學生實習基地。

4年前,大連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孫麗坤帶領學院幫扶組第一次來到巴林右旗,為查干沐淪蘇木設計了“半日游”和“一家親”牧家樂等旅游產品。這些創新的文旅融合產業項目,讓許多農牧民吃上了“旅游飯”。“有了‘一家親’牧家樂,家門口就能掙到錢。每逢假期,許多游客都來我們家吃飯和住宿,牛羊肉、奶食品銷售火爆。”今年暑期,牧家樂老板德力格爾其其格生意興隆,“通過牧家樂,村裡還有牧民每年能賣出50多隻羊呢!”

這幾年,巴林右旗與大連民族大學深化校地黨建共創聯建,發揮黨組織牽頭抓總作用,圍繞文化旅游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推動了十多個共建項目,不僅打造了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民族團結生態旅游特色基地,還引進了萬畝文冠果木本油料林示范基地項目,推動產業增效、農村增綠、農民增收。

如今,在寶日勿蘇鎮萬畝文冠果科技創新示范園區,一株株文冠果苗整齊排列,長勢喜人。文冠果渾身是寶,經濟價值極高,還有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生態防護功能,現在已是很多干旱地區綠化荒山、植樹造林的首選樹種。這批文冠果長成后,將惠及周邊1000多戶農牧民。

“我們帶著知識到這裡來,再帶著實踐經驗回到課堂中,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為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大連民族大學博士生祁洪玲說。

民族團結傳真情

藍天白雲下,各族人民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融進血脈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美麗的草原石榴花開,籽籽同心。

“60多年前,我的‘草原母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在巴林右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中心館,呼群為我們講起了自己的難忘經歷。上世紀60年代初,有25名來自南方的孤兒被送到千裡之外的巴林右旗,當地並不富裕的牧民主動把他們接到家裡,視如己出,養育成人。他們被稱為“國家的孩子”,呼群也是其中之一。“‘呼群’是蒙古語,意思是力量,這是養父起的名字。”呼群說,父親認為團結就是力量,正是團結成就了這跨越血緣、跨越地域、超越民族的親情。

在巴林右旗醫院內,來自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專家們正在開展送醫下鄉活動。旗裡來了北京的醫生,許多牧民慕名而來。“除了出診,還為當地醫生講課。”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劉霞說,我們不僅要把醫術奉獻給牧區百姓,還要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當地醫生,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團隊。

巴林右旗地勢起伏大,牧民居住相對分散,如果生病,去醫院路程遠,牛羊又離不開人。為此,巴林右旗醫院經常對村裡的“赤腳大夫”進行集體培訓,還組織醫生下鄉義診。一頂蒙古包、一張桌子,醫生一坐就是一天。“遇到嘎查裡行動不便的患者,我會去他們家裡檢查問診。”巴林右旗醫院心血管主任醫師李富說。去的次數有多少?他也記不清。牧民十分歡迎他這位漢族大夫,總要獻上哈達和美酒,總想留住他不讓回家。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8月11日 第 01 版)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