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生態“變現”讓農牧民有了“綠色銀行”

——鄂爾多斯市家庭林(草)場模式規模化推進生態修復治理

2023年08月11日09:1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眼前是一望無際的沙柳和檸條林,驅車向林子深處駛去,不斷有茂密的枝條蔓延到林間小路上,擋住了去路。再往裡走,一個寫著“周志忠家庭林場”的牌子出現在眼前。

這裡是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中和西鎮官井村。“以前這一帶都是沙子,人們無法生存都搬走了。現在你看看,林子起來了,沙子看不見了,我們全家人的生活也都指望著這片林子。”今年54歲的周志忠沒想到,當年為了改變生存環境種下的30多萬畝灌木林,如今成為了一家人的“綠色銀行”。

官井村位於庫布其沙漠南緣,此前,沙漠連年侵襲,加之超載放牧,草場沙化嚴重。從2008年起,搭上“三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的順風車,周志忠最先在村裡承包荒地進行植樹造林。摸索出經驗后,他帶領村民連續十幾年不間斷,將庫布其沙漠邊緣的沙地、荒地一點點染綠。

2019年,鄂爾多斯市推出家庭林(草)場生態治理模式。對於長期參與生態建設的農牧民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利好政策。“過去生態修復治理的重要途徑是項目招標,但由於過程復雜、農牧民接受度差,治理成效不明顯。家庭林(草)場模式,用家庭個人承包代替以往項目招標的形式,將有資質、有治沙基礎的草場以戶主名字命名為家庭林(草)場,讓農牧民轉型成為生態治理項目的直接承包人,並給予相應的政策與資金扶持,培育其發展壯大。”達拉特旗林草局局長閆建國說。

2019年,鄂爾多斯在全市評選出第一批7戶家庭林(草)場,包括周志忠在內的5戶都在官井村。如今,官井村的家庭林場戶已經達到20戶。

“被命名為家庭林場后,生態建設工程項目優先考慮家庭林場戶,每年都能拿到國家公益林補貼,沙柳平茬還能拿到森林撫育補貼。林草部門還給免費配置了拖拉機、割灌機等大型設備,對狀態不太好的林草場實施了改良修復。以前造林自己掏錢,現在造林政府補貼。”周志忠感慨地說。

不僅如此,每年輪流平茬的沙柳條切割后作為優質種條,賣往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官井村成為了周邊地區和億利資源集團荒漠化治理的種苗供應基地。每到沙柳平茬季節,周志忠帶領四五十名工人平茬完自己家的林地再承包其他造林戶的林地進行平茬。他家每年光賣種條就能收入三四十萬元。

生態好了,牛羊再也不愁沒吃的了,效益自然就來了。依托優良的林草場,不少家庭林(草)場戶都發展起了畜牧業和經濟林種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家庭林(草)場生態治理模式,讓農牧民成為了生態建設工程項目的建設者和直接受益人,實實在在得到了利益、見到了效益。

這一為生態“變現”的政策一出,便激發出無限活力。農牧戶紛紛投入治沙造林,鄂爾多斯大地開啟了以家庭為單位規模化推進生態修復治理的進程。

截至目前,鄂爾多斯市已經在各旗縣區培育、發展了500戶家庭林草場,其中家庭林場168戶、家庭草場332戶,生態覆蓋總面積達200多萬畝。

曾經生態惡化、回不去的家,如今已是人人向往的聚寶盆。曾經的林草場使用者,變成生態的建設者和受益者。家庭林(草)場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和生態資源合理利用,找到了生態、生產、生活的最佳平衡點,成功打造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鄂爾多斯實踐。(記者 霍曉慶)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