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以路治沙” 讓綠色向沙漠深處延伸

2023年07月25日08:2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1998年,內蒙古第一條穿沙公路全線貫通﹔2017年,世界上穿越沙漠裡程最長的高速公路全線通車﹔2021年,內蒙古最長的瀝青混凝土穿沙公路當年施工、當年通車……在多年防沙治沙實踐中,內蒙古逐步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以路治沙”道路。

全長2768公裡的京新高速公路,是世界上穿越沙漠裡程最長的高速公路。

215省道杭錦旗段。

盛夏,天空湛藍。驅車穿行在鄂爾多斯市215省道上,道路兩側由簇簇沙柳、秸稈網格鎖住的沙丘快速閃過。網格中新長出的植物隨風搖曳,給行駛在庫布其沙漠中的路人送來了清新的綠意。

作為我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橫跨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達拉特旗和准格爾旗的部分地區,曾被稱為“死亡之海”,也是京津冀地區三大風沙源之一。如今,再到庫布其沙漠,很難把它與“死亡之海”聯系在一起,1.86萬平方公裡的沙漠,三分之一披上了綠裝,成為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被整體治理的沙漠。

“那時我們生活在沙漠深處,幾乎沒有吃過新鮮蔬菜,到鎮上買生活用品,都是騎駱駝,遇到了風沙,來時的路全變了樣,回家全憑感覺找方向。”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獨貴塔拉鎮牧民敖其爾說,杭錦旗距離烏拉特前旗僅有100多公裡,但是公路未開通之前,坐大巴車繞個大圈,差不多一天時間才能到。

1997年6月16日,內蒙古第一條穿沙公路建設在鄂爾多斯市杭錦旗拉開序幕,沉寂千年的庫布其沙漠不再平靜。修路過程中,施工隊伍克服高溫、缺水、風沙大等嚴峻挑戰,以頑強意志不斷推進筑路進程。大漠無垠,亙古無路,但這裡卻發生了奇跡——1998年10月,投資2300多萬元、全長115公裡的錫(尼鎮)烏(拉山)穿沙公路三級砂石路面全線貫通。

為保障公路建設,建設者在修路的同時也進行治沙工作,他們在公路迎風面設置了寬度為300米的沙障,在背風面設置了寬度為150米的沙障,杭錦旗先后發動7次萬人以上參與“治沙大會戰”,全旗113個單位的干部職工和沿線農牧民駐扎在沙漠裡,背運沙柳、拉運秸稈、設置沙障、植樹造林。

時至今日,杭錦旗境內6條穿沙公路“兩橫四縱”,總裡程近930公裡,通過在穿沙公路兩側栽種沙柳進行固沙,目前治沙控制面積已達600萬畝,穿沙公路兩側草木蔥蘢,宛若條條綠帶飄展在沙海深處。

內蒙古橫跨“三北”,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但同時也是我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為集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省區之一,境內分布有巴丹吉林、騰格裡、烏蘭布和、庫布其“四大沙漠”和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呼倫貝爾“四大沙地”,生態環境基礎十分脆弱。內蒙古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全區各族群眾生存和發展,而且關系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而在多年防沙治沙實踐中,內蒙古逐步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以路治沙”道路。

2017年,世界上穿越沙漠裡程最長的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公路臨(河)白(疙瘩)段全線通車,這也是內蒙古踐行“穿沙精神”的典型案例。在高速公路施工過程中,建設者在風積沙路段設置了由填充式防風沙袋組成的“井田”,不僅能減緩風速,還能把吹起的黃沙留在網格內。“井田”上方,紅柳郁郁蔥蔥﹔“井田”內部,沙生植物頑強生長。

京新高速公路在內蒙古境內共930多公裡,途經巴丹吉林、騰格裡、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多次經過無人區,公路常年受風沙侵襲,路面積沙情況嚴重。“建設是基礎,養護是關鍵。京新高速巴彥淖爾段途經哈騰套海自然保護區沙漠地帶,路域環境復雜,我們每年除沙日期在100天以上。我們通過學習毛烏素沙漠的治理經驗,引進回來的苗木通過2年的試驗,現在長勢喜人,而且我們的試驗田是通過當地取回來的沙土進行苗木培育,目前效果非常不錯。”內蒙古公交投巴彥淖爾分公司青山養護工區主任段斌說。

內蒙古最長的瀝青混凝土穿沙公路——烏白路,位於赤峰市翁牛特旗,總長91公裡,於2021年10月通車,當年施工、當年通車,創造了翁牛特旗公路建設史上的奇跡。作為翁牛特旗“以路治沙”規劃的重點工程,蜿蜒的柏油公路像一條長龍靜臥在連綿起伏的沙丘上。公路兩邊排列整齊的稻草網格像一張巨網,牢牢地鎖住流動的沙丘。綠色植被涵養的水源從沙地裡浸出,形成了沙中有湖、湖中有草的景觀,藍天白雲、倒映其中,過往的自駕游旅客無不駐足驚嘆。自通車以來,翁牛特旗已累計治理烏白路沿線70萬畝流動沙丘。

截至目前,翁牛特旗累計開通穿沙公路13條,總裡程398.5公裡,沿公路完成沙地治理面積258.1萬畝,累計完成沙地治理面積583萬畝,佔全旗沙地總面積的80.14%,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一條條穿沙公路將沙地“切割”,公路兩側,一組組沙障和頑強生長的沙生植物阻斷沙源,切斷沙漠向城鄉周邊輸沙的通道,確保我國北方交通主要干線安全。從衛星俯瞰,金黃雖然是沙漠的底色,但綠色正成為它們的“新衣”。

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要進一步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交通發展的全過程,在公路設計、建設階段採取合理高效的防風固沙模式,同時,測算歷年來日常養護清沙、防沙投入,綜合考慮加大日常養護經費,形成公路建設與養護相結合的防風固沙體系。

2023年6月,內蒙古公布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全區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減少”、程度連續“雙減輕”。與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相比,內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分別減少2415萬畝、1459萬畝。(記者 高慧)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