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綠進沙退生態美

2023年06月30日09:0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赤峰市敖漢旗經過幾十年植樹造林,昔日沙地變為林海。 庫布其沙漠腹地的穿沙公路。本報記者 黃燕飛 攝

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后旗林業工作站站長朝克吐在查看樟子鬆長勢。

科爾沁沙地上,吃苦耐勞的治沙人。

內蒙古沙漠之花生態產業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敖漢旗豐富的林產優勢資源,形成了從育苗種植、食品研發、生產加工到銷售服務的沙棘全產業鏈運營模式。

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工作人員駕駛大型機械在烏蘭布和沙漠梭梭林中接種蓯蓉。王治貴 攝

隨著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渾善達克沙地生態好轉,野生動物越來越多。

在阿拉善左旗,梭梭和蓯蓉一起生長。 本報記者 黃燕飛 攝

通遼市奈曼旗境內的科爾沁沙地正在逐漸變綠。

更多精彩 掃一掃

綠色,是生命與希望的象征,是片片沙海裡最動人的色彩,更是內蒙古最美的底色。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在不斷染綠的沙海上,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圖景徐徐展開。

在阿拉善盟,烏蘭布和沙漠西南緣建成了長110公裡、寬3至15公裡的鎖沙阻沙林帶,呈現出“綠帶鎖黃龍”的壯麗景象﹔在鄂爾多斯市杭錦后旗,一條48公裡長的防沙林帶拔地而起,阻止了沙漠前移,守住了家園﹔在通遼市奈曼旗,茫茫沙海已被片片綠洲所取代,形成了“多林種、多樹種、喬灌草、帶網片”相結合的區域性防護林體系……

內蒙古擁有我國面積最大的沙地生態系統,境內分布有巴丹吉林、騰格裡、烏蘭布和、庫布其“四大沙漠”和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呼倫貝爾“四大沙地”,生態環境基礎十分脆弱。長期以來,內蒙古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緊緊圍繞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戰略定位,持之以恆推進防沙治沙,有效遏制了土地沙化趨勢,極大地改善了沙區生態環境。

在多年防沙治沙實踐中,內蒙古堅持工程帶動,先后組織實施了“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持續推進沙化土地治理,走出了一條大工程帶動大治理之路。同時,在防沙治沙過程中,內蒙古始終堅持科技引領,培育選育適宜不同類型沙區生長的抗旱、抗寒、抗鹽鹼、抗病虫害植物良種,大力推廣坐水栽植、容器苗等系列抗旱適用技術,總結形成了以路治沙、工程固沙、產業治沙等模式和技術,不斷提高防沙治沙成效。堅持治沙惠民,已基本形成以特色經濟林、林木種苗、藥材、灌木原料、沙漠生態旅游、光伏治沙等產業為主,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為利益聯結機制的多層次產業發展模式,實現了生態與生活雙贏。

防沙治沙,久久為功換來生生不息。今天的內蒙古,不僅給我國北方地區披上了風沙的“防護服”,還為全國人民打造了超級“碳庫”和純淨“氧吧”,京津“風沙源”變成了首都“后花園”。近十年來,內蒙古累計完成營造林1.27億畝,種草2.89億畝,防沙治沙1.25億畝。

成就的背后,是堅韌不屈的精神力量,是苦干實干的不懈奮斗。一代又一代治沙人與沙魔抗爭,在茫茫沙海種下綠色希望。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賈玉林,三代接力讓綠色夢想郁郁成蔭﹔毛烏素沙地“治沙女王”殷玉珍,近40年時間裡,她和丈夫創造了種出7萬畝沙漠綠洲的奇跡﹔“時代楷模”蘇和,十年如一日堅守荒漠,和老伴種下的梭梭林筑起了一道寬500米、長3公裡的生態屏障……一抹抹綠色背后是一個個動人的奮斗故事。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完美逆襲,靠的是內蒙古人誓用“綠帶鎖黃龍”的堅定信念,靠的是全區上下對生態環境建設的強力推進。在內蒙古這片熱土上,到處激蕩著綠色的情愫,綠色必然會成為內蒙古最耀眼最珍貴的底色和價值。(記者 白雪)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本報記者 孟和朝魯 攝)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