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發展優勢特色產業 建設國家創新型縣市

科技引領鄉村振興之路

2023年06月20日08:32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王瑞利查看玉米密植高產技術示范情況。

發展設施農業種植香菇。

科技特派團專家指導農民種植笤帚苗。

6月的赤峰市巴林左旗,遠山疊翠,遍野芬芳,處處透露著生機與希望。不久前,巴林左旗成功入選國家第二批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成為內蒙古唯一以“科技支撐民生改善——依靠科技創新助力脫貧地區群眾增收致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創建主題的國家創新型縣(市)。

目前全國共批准建設國家創新型縣(市)兩批144個,內蒙古也僅獲批建設3個,巴林左旗何以脫穎而出?日前,記者深入巴林左旗,走訪多個鄉鎮、園區、企業,從實踐中探尋他們的縣域創新之道。

平台為基 創新要素催生發展動能

巴林左旗是中藥材北蒼術的道地產區,其三山鄉因中藥材蒼術種植規模大、經濟效益高被農業農村部列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然而,由於缺乏優質種苗和標准化種植技術,制約了產業長遠發展。

2022年,三山鄉新農村小北溝一片3000多畝的山谷中,一座集中(蒙)藥材科研、組培、育苗的現代化中(蒙)藥材產業科技示范園區拔地而起。園區一期規劃建設4000平方米的組培及藥材科研大樓、4000平方米的智能連棟溫室和20棟雙層蓄水保溫育苗大棚。屆時,這裡將聚集區內外一流研發團隊和中(蒙)藥材種植加工上下游企業,形成集中(蒙)藥材野生種質資源保護和組培育苗、規模化擴繁示范,以及藥材切片加工、精深加工於一體的全產業鏈布局。目前,該園區正全力打造“中國北方仿野生藥材種植基地”和“中國北方仿野生藥材種苗基地”。

園區是產業發展的主戰場,也是承載科技創新的重要平台。深諳此道的巴林左旗始終把園區建設作為推動農牧業現代化的突破口,緊緊圍繞主導和特色產業,系統布局、科學規劃,把科技創新融入到產業鏈各環節,以“真金白銀”的“硬投入”完善各類園區基礎設施和科研條件。

同時,不斷加強科技開放合作,從破解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出發,面向全國引進高水平研發機構和創新型企業,集聚人才、項目、技術等優質創新資源——

三山鄉建設的現代中(蒙)藥材產業科技示范園,集聚中國農科院、北京農學院、延安大學、內蒙古科學技術研究院、自治區農技推廣中心、赤峰市農科所等多所區內外高校院所的創新資源,按照“科技示范園區+資源圃+標准田示范+庭院經濟+創新聯合體”的特色產業高效發展模式推進七大功能區建設,建成投產后預計每年可生產蒼術苗5000萬株,可按需生產其他藥材組培苗、花卉組培苗和仁類藥材苗木組培苗,解決全旗130萬畝退耕還林地塊林下經濟優質中(蒙)藥材種苗的供給需求。

隆昌鎮建設的現代牛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區,正按照“一核、兩翼、八區”的總體布局,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貫穿繁育、養殖、飼料、糞污處理、屠宰、交易全鏈條,打造集百畝科技創新核心區、千畝肉牛繁育基地、萬畝肉牛養殖集中區於一體的現代化養殖園區。到2023年底,園區奶牛存欄將達到1萬頭、肉牛存欄將達到5萬頭。

富河鎮建設的現代肉驢產業園核心區,是全國最大的烏頭驢種源基地,圍繞打造“全國肉驢良種繁育第一縣”目標,建成鴻智3000頭肉驢養殖場1處,肉驢“家庭牧場+”改良站4處、改良點17個,全鎮優質肉驢存欄達到9000多頭。為全面提高園區科技支撐能力,目前正依托中金驢業、赤峰鴻智等龍頭企業資源,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和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所等科技力量,全力建設集保種、改良和繁育為一體的規模化繁育基地,力爭到2025年,構建起肉驢“良種繁育、生態養殖、交易集散、標准屠宰、精深加工、冷鏈配送、美食餐飲”一體化、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帶動全旗肉驢存欄達到18萬頭以上,年肉驢屠宰加工1萬頭以上。

高標准科技示范園區的快速崛起,如號角般展現著巴林左旗創新發展的決心與信心,也為巴林左旗招商引資、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創業要素集聚搭建了平台。2022年伊始,巴林左旗以科技支撐產業興旺為目標,相繼建立起肉牛、肉驢、笤帚苗、中(蒙)藥材、鄉村振興5個現代化科技示范園區,累計吸引投資20億元以上,有效帶動一批高水平科技項目、科研成果向巴林左旗集聚。2022年,“巴林左旗肉牛健康養殖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巴林左旗肉驢產業關鍵技術成果示范與推廣”2個項目,先后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計劃支持。2023年,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與巴林左旗政府簽署玉米密植高產技術“科技包旗”協議,當年開展百畝以上示范23處、千畝以上示范6處、5000畝以上示范2處,示范面積達到5萬畝以上,到2025年推廣面積預計突破50萬畝,有望將當地玉米平均產量提高到每畝800—1000公斤,“十四五”期間將實現玉米單產每畝增加100公斤,年增產2億斤,畝均增收200元以上。

“今年巴林左旗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力開展‘創新左旗’建設,深入實施科技研發投入攻堅和‘雙倍增’行動,增強創新驅動能力。我們通過產業園區示范、創新聯合體帶動、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撐,圍繞肉牛、肉驢、笤帚苗三大主導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形成‘點、線、面’創新聯動發展新格局,推動科技更好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真正讓科技在基層活起來、在產業中立起來”,巴林左旗分管科技工作的副旗長張映杰說。

人才為要 科技智力服務鄉村振興

仲夏的山區,乍暖還涼。一大早,內蒙古科學技術研究院生物所研究員王瑞利驅車70多公裡,趕往駐村包聯幫扶的三山鄉新農村村,察看新引進的菊苣直筒育苗出苗情況。再過3個月,王瑞利就要結束在巴林左旗的挂職與駐村工作,他希望在離開之前,為巴林左旗的鄉村振興事業再開辟一條新的產業賽道。

菊苣是藥食同源的新資源食品,屬於一年生藥材,從種到收再到深加工,全產業鏈產業化程度很高,各環節技術成熟后,對老百姓增收帶動效應明顯,有利於三山鄉形成藥材一年生、兩年生和多年生的可持續種植格局,實現短期效益與長期效益兼得,如果再能引進就地深加工企業,將是一個非常好的大健康產業,可以為巴林左旗的藥材產業再建一個支柱產業”,王瑞利說。

從2021年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到挂職巴林左旗政府副旗長,王瑞利從沒忘記自己科技工作者的身份,他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優勢,協助巴林左旗科學謀劃縣域產業發展布局,協調引進外部優勢創新資源,從《創新左旗建設方案》的制定,到中(蒙)藥材、肉牛、肉驢等現代化科技示范園區的規劃,再到國家創新型縣(市)的申報,無不凝結著他的心血與汗水。

這只是巴林左旗調動發揮人才智力、服務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在更為廣闊的田間地頭,還有來自區內外的26位專家學者,響應中央號召組成科技特派團,圍繞中(蒙)藥材、笤帚苗、肉羊、肉牛、肉驢等產業,在11個蘇木鄉鎮常態化開展駐點服務。這些科技特派員積極探索服務模式和服務機制,與當地龍頭企業聯合開展項目申報,助推產學研合作,破解產業技術難題,通過科技試驗示范、技術咨詢、技術培訓等方式,有效促進了當地科技成果轉化利用。

其中,國家科技特派團格根圖團長、賈玉山教授多年駐點支撐內蒙古超越飼料有限公司,通過中央引導地方發展、省部聯動等項目,研發出一系列適合巴林左旗舍飼肉羊、肉牛的“飼草型全混日糧(TMR)飼料、發酵型全混合日糧”,使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逐步成長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自治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效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科技特派團肉牛產業專家組馬翀團隊為巴林左旗“量身定做”村級畜牧獸醫服務點建設方案,深入基層走訪多個肉牛養殖場,分別在青黃貯制作、牛舍建設、環境控制、糞污處理、滅蠅防疫等方面給出合理化建議,得到養殖企業、技術人員和養殖戶的高度認可和一致好評。以國家科技特派團成員、巴林左旗“三區人才”、中國農業大學曾申明為首的肉驢產業創新團隊,聯合赤峰農科所動物營養和獸醫團隊,成功爭取中央引導地方獎勵資金項目,為巴林左旗肉驢產業提供新品系培育、精細化養殖、科學化防疫等全鏈條科技支撐。

“我們搶抓國家科技特派團、科技特派員、‘三區人才’和科技興蒙‘4+8+N’戰略機遇,制定《巴林左旗人才隊伍建設行動實施方案》,發揮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政策優勢,全力打造良好的‘營商營智’環境,巴林左旗現已成為區內外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實現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的沃土”,巴林左旗旗委組織部部長李宗明表示。與此同時,巴林左旗正以自治區“一心多點”人才工作格局和“強心活點”工程為指引,全力實施“1+14”人才引進政策和配套實施辦法,緊扣主導產業、優勢產業、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加大創新創業團隊和領軍人才引進力度,大力推行科技人才“百千萬”培育模式,努力造就一批從事應用技術研究開發的高技能、高層次專業人才,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聚智賦能。

惠民為本 開辟百姓增收致富路

在巴林左旗三山鄉新農村村,家家戶戶庭前屋后銀黑膜覆蓋的小田園顯得格外干淨整潔,膜下種植的蒼術迎來第二年生長。72歲的村民王德林是最早響應村裡發展庭院經濟種植蒼術的農戶,去年,他家庭院裡的蒼術產籽達到108斤,為他帶來了2萬余元的收入。

“以前閑置的院子和街道兩旁荒草叢生,自從發展庭院經濟以來,村民們把房前屋后的空地都利用起來了,不僅美化了村庄環境,還為村民們帶來了增收致富的希望”,新農村村黨支部書記高現禮介紹。自2022年以來,新農村村大力推行庭院經濟,實施“統一種植規程、統一種子農資供應、統一播種服務、統一技術服務”的“四統一”模式,採取發放種植補貼等手段,成立新農村村“黨員致富突擊隊”,發展新農村村種植戶102戶,種植蒼術197.1畝。通過庭院經濟建立蒼術育苗模式,再引導農戶林下種植,建立藥材種植“土地銀行”,最終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在查干哈達蘇木阿魯召嘎查,鄉村振興示范戶七十五現場推介起了他家建設的現代化家庭牧場,“存欄的40頭牛全是優質的西門塔爾牛,其中28頭是基礎母牛,去年共出欄優質改良公牛犢12個,按照均價1.5萬元的行情計算,我家的收入是28萬元”。

七十五只是巴林左旗推廣肉牛“專業村+養殖小區”“專業村+家庭牧場”養殖模式的受益戶之一,通過這一模式,巴林左旗建立了旗鄉村三級肉牛產業綜合服務體系,面向群眾提供防疫、改良、診療、金融、保險、技術培訓“六項服務”。同時,通過政策激勵和引導,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形成農企利益聯結機制。截至2022年,全旗共打造肉牛養殖專業村108個,肉牛存欄量達到25萬頭,肉牛產業鏈累計吸納農牧戶2.3萬人。

據了解,借著聯農帶農發展的良好勢頭,2023年,巴林左旗聚焦全旗監測戶庭院種植的鮮食玉米、毛毛谷、蔬菜、中藥材、林果、設施農業等小種植園和養殖的雞、鴨、鵝、豬、蚯蚓、牛、羊等小養殖園,再次投入財政專項銜接資金2521萬元,對到戶的種養殖庭院經濟和三個牧區建設棚圈項目給予“以獎代補”或“產業獎補”資金支持,所有庭院經濟均配套科技特派員、農業技術員,讓科技進村入戶,推動老百姓真正種得好、養得好。

資源匯、科技強,則鄉村興,產業優、人才聚,則農民富。如今的巴林左旗,科技創新正與經濟社會發展加速融合,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科技賦能高質量發展之路。(記者 及慶玲)

(圖片由巴林左旗提供)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