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火箭點火主刀手”是怎樣煉成的?

2023年05月02日08:39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轟鳴的車間,飛濺的鋼屑……採訪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洪海濤時,他正專心地操作著面前的車床,一絲不苟地加工著零部件。這個在航天戰線上奮斗了近30個春秋的生產線骨干,節日裡依然奮戰在生產一線,精心打磨著每一個加工部件,日復一日地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

洪海濤,是中國航天科工六院紅崗公司特級技師,他所承擔的火箭發動機某動力部件的生產加工任務,工藝精度高、操作難度大、批次多、數量大。尤其所加工的零部件尺寸小,僅有拳頭大小,且結構十分復雜,特別是其間的點火孔僅黃豆粒大小,加工完成后要求與裝配面必須完全貼合至90%以上。當時,此技術一直都是行業內讓人撓頭的技術難題,平時遇到難題就喜歡較真的洪海濤,決定面對這一挑戰,要交出圓滿答卷。

洪海濤反復研究工藝流程,尋找突破口。他發現完成如此難度的加工技術活兒,需要練就敏銳的眼力和手感,才能實現“走刀”的穩定性與准確性。他將家中的雞蛋作為練手工具,從徒手裝夾到全包覆軟爪,從刀具設計到加工參數,從車削熟雞蛋到生雞蛋,無數次磨練手眼配合,連續多日反復苦練,終於練就剝蛋殼不破蛋心的技術絕活。當他把這一絕活用於火箭發動機核心零部件加工生產時,達到了“人機合一”,一舉攻破了這一加工技術難題,優質快速完成了本批次火箭發動機核心零部件加工任務。因為突出的工作業績和高超的加工技藝,洪海濤被同事們親切地稱為“火箭點火主刀手”。

洪海濤的“車削鮮雞蛋”絕活登上央視《大國工匠》節目。隻見他拿起雞蛋輕輕地裝卡在機器的三爪上,抬起手柄啟動車床,左右手輪番進刀,雞蛋皮完美剝落,雞蛋液點滴未漏。

洪海濤用自身行動告訴大家:“干一行就要愛一行,謀一行就要鑽一行,勤能補拙,追求卓越,還要努力創新。”洪海濤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為攻克長徑比大於24:1的薄壁回轉件的加工難點,洪海濤憑借自己多年的機械加工經驗,對型號產品加工中的關鍵技術——超高強度鋼車削,進行了多次創新,最終創造和總結出彈性軟爪、同心夾具、交替車削等一系列保証精度的技術手段和加工方法。

在加工某型號鋁制產品時,現有的裝夾部位隻有2毫米,用傳統的“四爪找正”方法加工,難以保証產品的平行度、對稱度。再加上斷續車削,如果裝夾得緊,產品很容易被夾傷表面,如果夾得鬆,易造成產品報廢。為此,洪海濤設計了“鑲嵌工裝法”並自制“鑲嵌工裝”,最終達到一件產品的加工過程由90分鐘縮短為1分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某產品零部件工藝難點多,加工公差必須控制在0.016毫米以內,僅為頭發絲的四分之一,靠傳統方法加工合格率低、效率低。能干好這個活兒的可謂鳳毛麟角,為了把這個活兒干得又快又好,洪海濤反復研究圖紙,尋找問題突破口,不停地畫工裝,在腦子裡不斷模擬加工方案,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反復推敲和不斷嘗試,終於設計出了專用工裝,使產品一次合格率達到95%以上,生產效率翻了4倍。

科研生產任務最忙的時候,洪海濤3天要趕出24件產品,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歸隻睡三四個小時是常事。多年來,他自行設計制造工藝裝備30多種,解決了多項生產瓶頸問題。他以持之以恆、不計得失、持續鑽研的工匠精神,為中國航天科研生產的精確制造及優質高效生產做出了突出貢獻。

“每當看到我們國家航天事業不斷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心中滿是光榮和自豪。我將繼續秉承工匠精神,為國家航天裝備生產制造領域的蓬勃發展貢獻力量。”洪海濤由衷地說。(記者 皇甫秀玲 通訊員 項佳楠)

(圖片由採訪者單位提供)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