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飛:“全能”的藍天救援人

一身藍色制服,胸前黨徽熠熠生輝,這是於飛多數時候的穿著,手機時時不離身,已成為他多年來形成的習慣。
初見於飛,精壯的身材,黝黑的面龐,腼腆而干練。
於飛是包頭藍天救援隊的一名隊員,自2018年從業后,救援遇險車輛、搜尋走失老人、打撈溺水人員,每次成功救援之后,從心底涌出的欣慰都會化解他一身的疲憊。
“我的父親從今天早晨外出到現在一直未歸,已經十多個小時了,老人患有阿爾茲海默病。”走失老人的家屬焦急地向於飛闡述情況。接到電話后,於飛立即與警方確認老人最后出現的地點並集結隊員,快速趕至集結點。
到達集結點位,在和家屬進行溝通后,於飛對集結隊員和志願者進行搜尋部署,兩人一組在老人最后失蹤的地點展開東南西北全方位搜尋,並要求所有隊員及志願者將尋人啟事轉發至朋友圈。
終於在晚上11點,愛心人士提供線索,在包百步行街往八一公園方向看到疑似走失老人,於飛帶著隊員及志願者在看到信息第一時間趕往現場並在附近展開搜尋工作。
在搜尋至林蔭路封閉路段時,於飛和隊員們終於成功找到走失老人。“大爺,來這裡坐下,快吃些面包喝點水。”於飛把手裡買好的食物遞給老人,並當即聯系家屬。在核對老人體貌特征時發現老人身上有不同程度的摔傷,於飛取來急救包為老人做了簡單的傷口處理。夜裡12點多,家屬趕到現場,於飛對接完畢后,長長地舒了口氣。搜尋任務圓滿完成。
赴准格爾旗十二連城黃河邊搜救失蹤女學生﹔在包頭市區成功救援因暴雨被困人員72人、被困車輛32台……自加入藍天救援隊以來,他一直在用實際行動書寫著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黃河水流湍急,稍不注意就會有生命危險,救人的時候你會想什麼?”記者問。
“哪兒顧上想啊,真要想那麼多再去救,早就來不及了。”於飛說。
救人是危險的,用黃河邊農民的話說,這兒的黃河“沒底兒”,河道沖刷得極不規則,前一步還是僅沒腳腕的淺灘,再往前走一步人就沒影了。河水流速快、泥沙大、暗流多、漩渦多,無論是在水中,還是在船上,救人都有很大的風險。
“救人的時候一定要逆水救,船停在人的下游,船頭要朝著人,因為船尾朝著人,人就有被螺旋槳打到的危險……還有就是下水的時候,千萬不能讓對方扯住你,那就太危險了,兩人會一起沉下去。一定要瞅准機會從后面揪住對方的頭發或抓住對方的衣服……”這些都是在多次下水救援過程中,於飛總結出來的經驗。
2020年7月,王先生和一位朋友在黃河邊散步時夸下海口:“我從小就會耍水,能橫渡黃河,不信你看看。”誰料沒游到一半,就因體力不支開始下沉,情急之下王先生的朋友在岸上大喊救命。急忙趕來的於飛衣褲都沒來得及脫,拉起快艇就向河裡沖,經過幾次沉浮后,最終將男子扯上快艇,撿回一條命。
身邊的人評價說,在於飛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敢擔當勇作為的英雄本色﹔他是“全能”的藍天救援人,每次都帶著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救援中﹔他以青春之姿續寫著新時代的雷鋒故事,溫暖著一個又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記者 劉向平 實習生 徐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