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持續強鏈延鏈推動乳業振興

“今天這次大會,正式吹響了推進奶業振興、建設‘世界乳都’的沖鋒號。”4月6日,呼和浩特市委副書記、市長賀海東在呼和浩特市推進奶業振興大會上說。
來自草種業、包裝、奶牛養殖、羊奶、現代農業、生物制藥、現代物流以及金融機構等乳業相關行業150余家重點企業代表共聚一堂,共商首府奶業發展大計。
作為呼和浩特市有史以來召開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乳業大會,這是呼和浩特釋放出的提振首府乳業發展最有力的信號。
呼和浩特乳業一路披荊斬棘、由大到強。2022年乳業全產業鏈營業收入突破2200億元,乳制品產業集群成為全區唯一入選的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伊利、蒙牛分別位居全球乳企第五位、第七位,優然牧業、現代牧業、利樂、蒙草、賽科星、正時農業等一大批企業成長集聚,“中國乳都”地位更加牢固。
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內蒙古建設成為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的囑托,2021年9月呼和浩特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培育以奶業、草種業為龍頭的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在發展千億級奶產業進程中形成了“育好種、種好草、養好牛、產好奶、建好鏈”的全產業鏈,著力破解制約乳業發展的“草源”“牛源”“奶源”問題,推動實現由“中國乳都”向“世界乳都”的跨越。
“作為種業的龍頭企業,賽科星發揮技術優勢,第一時間承接了‘種業振興’‘科技興蒙’戰略,全面助力呼和浩特市從‘中國乳都’邁向‘世界乳都’。”賽科星集團總經理包俊杰說。
在“育好種”上下功夫,造好奶業發展“芯片”。2022年,首府獲批建設全國唯一的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匯聚了9位院士、80多位行業專家,吸納了58家高校科研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圍繞高效繁殖與智能養殖、疾病防控等方面開展重點關鍵技術攻關。同時加快建設高產奶牛育種核心群,力爭把首府建設成為國家奶牛繁育基地。
在“種好草”上下功夫,增好奶業發展的“口糧”。一方面,首府依托中國農科院、內蒙古農科院、蒙草集團,建成了全國最大牧草種質資源庫,正在開展優質牧草技術攻關,讓中國好牛吃上中國好草。另一方面,已建成優質飼草基地130萬畝,2023年要擴大到145萬畝以上,“十四五”期間還要持續改良170萬畝鹽鹼地,屆時飼草面積將突破310萬畝,青貯玉米、燕麥草、優質苜蓿基本實現自給自足,建成“中國牧草交易之都”。
在“養好牛”上下功夫,建好奶業發展的“陣地”。目前,全市規模化奶牛牧場達到156座,奶牛存欄34萬頭。到2025年兩大乳企全產業鏈項目全部達產后,全市鮮奶日加工能力將達到1.75萬噸。“十四五”期間首府規劃建設30個高標准大型奶牛牧場,目前已經開工建設26個,到2025年實現奶牛存欄60萬頭。同時,加快推進呼包鄂烏繁育一體化奶源基地建設。
在“產好奶”上下功夫,打好奶業發展的“品牌”。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配方奶粉、奶酪、黃油、羊奶、淡奶油等高附加值產品研發生產力度。要重點發展好全鏈條乳產業,確保以優質的服務、良好的環境吸引企業入駐。
在“建好鏈”上下功夫,補好奶業發展的“短板”。目前,首府奶業發展已形成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產業鏈。設備制造方面,要培育引進養牛、產奶、科研等環節的高端設備生產企業。
“打造‘世界乳都’,實現奶業振興,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共同奮斗。政府層面,我們要繼續堅持‘企業至上’‘項目為王’的理念,真正關懷、真誠幫助。同時也希望企業深刻認識各自在推進奶業振興大局中所肩負的重要使命和責任,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奮斗,切實形成推進乳業振興的強大合力。”賀海東說。
接下來,呼和浩特市繼續加大政策支持、資金投入和創新力度,積極主動走出去對接、請進來洽談,敞開胸懷歡迎產業鏈上下游各類企業來呼發展。要真誠安商、真摯服務,依法保護企業知識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大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心貼心做好服務保障。要真干實干、真為有為,與企業攜手並肩、共同奮斗,為振興中國奶業貢獻“乳都”力量。(記者 鄭學良 王雅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