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產”闖出大市場

搬運化肥種子、檢修農機具、平整土地……剛剛開春,內蒙古壩林短角有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生產基地——巴林右旗沐淪農業專業合作社一派繁忙景象,社員們忙著春耕備耕。
“咱們這兒具有光照時間長、積溫高、晝夜溫差大等特點,加上大型水利樞紐達林台灌渠覆蓋全境,地上地下水資源豐富,土壤肥沃等得天獨厚的條件,農產品的質量十分有保障。”內蒙古壩林短角有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志軍介紹說,合作社目前有耕地3500畝,大中小型農機具58台套,冷藏庫800平方米,主要種植水稻、谷子等農作物。
不久前,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公布2022年第三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巴林右旗巴林大米、巴林小米2個產品成功入選。目前,巴林大米、巴林小米區域公用品牌各授權5家企業使用。
“我們就是被授權使用巴林大米、巴林小米區域公用品牌的企業之一。我們的耕地都是施用生物菌肥,選用優質品種,並採取稻蟹共生的種植模式,生產出來的有機米色澤光亮、口感甜糯、米味醇香。2022年,公司共生產有機蟹田大米580噸、大米2400噸、小米5000噸、雜糧雜豆1450噸。產品口感好,深受消費者喜愛,‘土特產’闖出大市場。”張志軍說。
質量興農,品牌強農。近年來,該旗強化農畜產品品牌培育,圍繞雜糧、肉、乳制品、甜瓜等特色優勢產業,提升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促進優勢產業快速發展。同時,完善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定制度、樹標准、理流程、明職責,確保產品質量。
品牌建設是助推農牧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支撐。據巴林右旗農牧局負責人介紹,該旗不斷加強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証、農產品地理標志和國家名特優新農產品收錄,指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牧民實施“三品一標”建設。還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品牌策劃機構在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培育、管理、運營等方面合作,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巴林右旗全域區域公用品牌和單產業區域公用品牌。(記者 韓雪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激發青年志 引領青年行
- 近日,自治區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高校巡講團第二宣講小分隊走進集寧師范學院、赤峰學院、內蒙古民族大學、呼倫貝爾學院、滿洲裡俄語職業學院進行宣講。 郭永興、吳東風、范欣、烏日娜、賀斐、格日勒圖、張文旭7位宣講小分隊成員,分別以《北京后花園裡“風”“光”無限》《中國高鐵跑出科技創新新速度》《“青”述二十大 做新時代好青年》《牢記囑托 在基層綻放青春之花》《老賀的故事》《牢記囑托 把模范自治區“金色招牌”擦得更亮》《守好“幸福不動產” 用活“綠色提款機”》為題作了精彩的宣講報告。…
- 黑河入列水利部“母親河復蘇行動河湖名單”
- 為修復河流生態環境,水利部近日公布了《母親河復蘇行動河湖名單(2022—2025年)》,包括永定河等78條河流、白洋澱等10個湖泊,黑河在列。 據悉,母親河復蘇行動聚焦河道斷流、湖泊萎縮干涸兩大問題,水利部在組織全面排查斷流河流、萎縮干涸湖泊情況的基礎上,分析河湖生態環境修復的緊迫性和可行性,要求有關流域管理機構和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加快母親河復蘇行動“一河(湖)一策”方案編制工作,強化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做好河流生態流量、湖泊生態水位、河道外取用水、關鍵斷面過流狀況、地下水位變化、河湖水質、水生態變化等情況的動態監測與評估,動態掌握母親河治理修復情況。…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