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田變“良田”!快看鄂爾多斯這裡的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現場

挖掘機在田埂裡來回作業,調整田形、挖土筑壩﹔工人在鋪路基、和水泥、運砂漿、整修溝渠……眼下正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在達拉特旗的田間地頭,高標准農田建設正如火如荼。
在達拉特旗樹林召鎮二鎖圪梁村高標准農田建設現場,推土機、挖掘機來回作業,為搶抓農田建設“黃金期”,大家都在加緊施工。不久后,這片5896畝的田地,將變成“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標准化現代農田。
二鎖圪梁村,土地零散,高低不平、田埂多。過去,田間沒有農機作業道路,從種到收大部幾乎靠人工。
對此,61歲的農戶王蛇最有發言權,“以前種的玉米像‘插花’地,土地澆水費時費力,大型機械開不進田裡,機械化水平比較低。現在政府為我們把田整齊了,還修建了水渠、機耕道,收割機、插種機這些大型機械下田作業方便得很,今年種的玉米肯定是大豐收。”
項目施工方負責人姬元說:“高標准農田建設內容圍繞土地平整、農渠開挖、田間道路整修,制綜合配套,達到集中連片、能排能灌、旱澇保收、宜機作業、穩產高產的效果。目前,我們正搶抓晴好天氣,加快施工進度,每天都有五六台挖掘機、推土機同時作業高標准農田建設。”
樹林召鎮二鎖圪梁村的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只是達拉特旗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工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達拉特旗依據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總體規劃,積極開展“小田改大田”及土地平整行動,大力推進農村地區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千方百計做好土地管理工作的“加法”,以田間耕作暢通為標准,通過小田變大田、田埂截彎取直、合理布局田間道路和漿砌路肩、鋪設碎石路面等方式,確保了項目區農業生產旱能灌、澇能排、農機能下田,提高了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和生產耕作道路的通達。
達拉特旗農牧局副局長王勇說:“今年自治區、市下達達拉特旗高標准農田建設任務5.5萬畝,其中,國家級4萬畝,市級1.5萬畝,計劃總投資1.06億元。項目按照‘大破大立、整村推進’建設模式,主要通過實施灌溉與排水、土地平整、地力提升、田間道路、防護林等一系列工程,將零零散散的‘糧地’整合成‘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良地’,有效解決土地‘碎片化’、田間道路通達率低、機械化率低、水資源利用率低等制約農業發展的難題,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有效保障。”(劉俊平、王銳娜)
來源:鄂爾多斯市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