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在望 芳草可期

陽光明媚,和風拂煦,淺淺綠意鋪陳大地。
3月15日,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沙坑公園內一派繁忙景象。半山坡上,身著綠色工作服的工人們正在修整樹坑,再過一段時間,隨著地表溫度的升高,這裡便可以補植樹苗了。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圍繞山川增綠、生態增色、監測增智、保護增防、群眾增收,實現了林草資源數量與質量雙提升。截至2022年末,全市森林面積59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3.01%。
沙坑公園,因採沙坑改造而得名。“這兒以前是個距地面40米深的巨型採砂坑,沙石裸露、塵土飛揚,周圍村民連地都沒法種。如今已經是市民的網紅打卡地。”負責沙坑公園養護的烏素圖國家森林公園建設養護中心第三綠化組組長李文江,滿臉欣慰地講述著這裡的變化。
早在2012年,呼和浩特市啟動了大青山前坡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工程,決心將城區以北的大青山前坡生態脆弱區建成首府“后花園”。通過十幾年的努力,1.2萬余畝滿目瘡痍的大沙坑終於蝶變為綠意濃濃的生態公園。
這是呼和浩特市厚植青城生態底色的一個典范和縮影。像這樣的大沙坑,僅在大青山前坡沿線就有十幾個,目前基本都實現了修復綠化。
通過強化林業生態建設,加大生態治理和修復力度,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持續保護生物多樣性,2021、2022年呼和浩特市林草生態建設任務完成率達到122%,自然保護地總面積達到388.43萬畝。野生動植物數量也逐年增多,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守護綠水青山,維護生態安全。呼和浩特市大力推動林長制落地見效,抓實林草資源管護。
每天早飯后,武川縣哈樂鎮廠漢村63歲的護林員徐文義便開始了一天的巡護工作。14年的護林生活,他對自己管片兒的6700多平方米林地熟記於心:東面是油鬆、落葉鬆,西面是山杏、雲杉……他隨身攜帶裝有“青城巡護”APP的手機,完整記錄下他當天的准確位置、巡護軌跡等。若遇問題,徐文義會第一時間拍照,上傳至智慧林草生態大數據平台,並獲得所屬林草部門的及時反饋和處理。
得益於黨政同責的“雙林長”工作機制和四級林長體系,以及呼和浩特市智慧林草大數據平台,全市各級林長巡林次數達到2.66萬次,協調解決了1385個突出問題,搭建起守護綠色的“銅牆鐵壁”。
呼和浩特市生態資源的逐步擴大,帶來的不僅是百姓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滿足感,還為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機會。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一方面大力推進林草產業發展,另一方面穩步提升林草碳匯能力。全市以培育龍頭企業為抓手,目前已培育國家級林業產業龍頭企業3家,自治區林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6家。依托自治區森林食品、特色林果、木本糧油、林草中藥4大產業優勢,全市正在推動打造草種業產業鏈、黃芪產業鏈、沙棘產業鏈和海紅果產業鏈。
在穩步提升林草碳匯能力方面,全市實施森林草原濕地碳匯計量監測,在重點旗縣區完成464個標准樣地建設,對1362個大樣方進行了採集,採集樣品7932份,全面摸清了林草濕碳匯資源底數,建立碳匯數據庫,為下一步計算碳匯儲量工作開展奠定了基礎。
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在“建”,更在於“管”與“護”。連日來,在烏素圖國家森林公園內,市林業和草原局的專業扑火隊員們進行著扑火實戰演練,一旦發生火情,這支隊伍便會按照既定預案和程序迅速展開科學有序的扑救……
“現在是森林草原火災的易發高發時期,隻有做好宣傳和預防,才能防患於未然。”呼和浩特市林業和草原局森林草原防火科科長劉瑞軍說。
2022年,呼和浩特市重點實施了南部地區草原高(中)火險區建設項目,在托縣、和林、清水河、玉泉、賽罕5個縣區新建防火檢查站,全面加強了全市南部地區森林火災防滅火能力。目前,全市已建成6支、303人的專業扑火隊伍,構建起一套完整的森林草原防滅火全流程工作機制。依靠210套防火遠程視頻監控、98套卡口監控,全面推動全市重點森林防火區域遠程視頻全覆蓋。
春山在望,芳草可期。
今年,呼和浩特市林草局將圍繞提升首府生態能級這條主線,構建“兩屏、四帶”城市生態空間布局,全面推進21個、總投資9.4億元的林草重點項目建設。目前,21個項目已著手開展地塊落實、作業設計、招投標等前期准備工作,力爭在3月底前開工率達到60%以上。(記者 李國萍 實習生 方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