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人民日報看內蒙古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本報記者 寇江澤 史自強 齊志明 高 炳
2023年03月10日09: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數據來源:政府工作報告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新時代十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代表委員表示,奮進新征程,要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錨定目標,踔厲奮發,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86.5%,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全國森林覆蓋率、濕地保護率分別達到24%、50%以上……一組組亮眼數據,見証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向好。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正在從藍圖變為現實,中國式現代化厚植綠色底色。”陝西省林業局副局長、陝西省林業科學院院長昝林森委員說。

  本屆政協新設立“環境資源界”,這是全國政協界別30年來的一次重大調整。中國南水北調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蔣旭光委員認為:“這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要求,也是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用的需要。”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河北省廊坊市環境衛生事務中心清運管理站副站長馬希軍代表說,“這些年,污染防治攻堅成效有目共睹。2022年,全市9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均達到Ⅳ類及以上標准,總體達標率100%。身邊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人民群眾享受到越來越多藍天白雲、綠水青山。”

  “我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去年完成森林撫育290余萬畝,人工造林40.6萬畝,為祖國增添新綠。”內蒙古森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閆宏光代表表示,目前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蓄積年增長2000萬立方米左右,林木碳匯年增加3600萬噸以上。

  去年7月,華南國家植物園正式揭牌。“華南國家植物園規劃總面積319公頃,現有珍稀瀕危植物643種,在遷地保護方面已涵蓋華南地區各植物類型。”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主任任海代表說,“我們努力讓科研成果和植物展示走出植物園大門,積極開展科普活動,提升公眾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

  生態興則文明興。代表委員表示,隨著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扎實推進,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生態根基更加穩固。

  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代表委員表示,新時代十年,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台階。與此同時,綠色經濟加快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能源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發展“含綠量”和生態“含金量”同步提升,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我們努力發揮國家水網建設領軍企業作用,加快構建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水安全保障體系,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建設運營全過程,著力打造現代生態水利工程樣板。”蔣旭光委員表示,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來,累計調水突破600億立方米,惠及1.5億人。同時,通過水源置換、生態補水等措施,向北方50多條河流進行生態補水90多億立方米,發揮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建筑行業是減排的重要領域。“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加快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因地制宜推進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持續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取得顯著成效。”河北奧潤順達集團總裁倪海瓊代表表示,我們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持續加大對被動式超低能耗產品的研發投入,取得多項科研成果,推動產業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新時代十年,通過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推進節能降耗,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6%的經濟增長。目前,實現超低排放的煤電機組超過10.5億千瓦,清潔能源消費佔比上升到25%以上。”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海良委員表示,中國能建全力服務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通過多年積累,在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太陽能熱發電等領域形成了世界領先的設計和建設能力。

  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代表委員表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海利貴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第一黨支部書記、動力車間主任何雄斌代表建議,要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持續培育綠色增長新動能。

  “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是推動建筑行業實現雙碳目標的有效方式。”倪海瓊代表建議,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突破一批關鍵設備和核心材料的研制瓶頸,打造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全產業鏈,同時在鄉村振興、老舊小區改造等領域加大應用力度。

  森林固碳是減緩氣候變化的主要途徑之一。“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要增量增效,兩手抓兩手硬。”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生態工程質量管理中心主任覃建寧代表建議,要堅持科學綠化、規劃引領、因地制宜,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發展之路,不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馬希軍代表建議,要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培育生態道德和行為准則,動員全社會都以實際行動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代表委員表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我們一定能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本報記者張棖、姜曉丹、張雲河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10日 07 版)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