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厚植生態根基逐綠前行 推動“兩山”生態價值轉化

內蒙古達裡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石林
依托生態致富的小廟子村
擁有良好自然生態的赤峰市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地處我國東北平原向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位於內蒙古、河北省、遼寧省交界處,總面積達9萬平方公裡,轄3區7旗兩縣,總人口460萬,是內蒙古東部、河北省北部、遼寧省西部地區人口最多、經濟總量最大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大興安嶺山脈橫跨赤峰北部,地理環境呈現多樣性,海拔2029米的黃崗梁是大興安嶺的最高峰。境內有石林、冰臼等大量第四紀冰川遺跡,8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6處國家森林公園,全球面積最大的沙地雲杉林生長於此。2013年,赤峰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綠色成為最大的資本和底色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赤峰市小廟子村黨總支書記趙會杰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現場,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了小廟子村的發展變化,並熱情邀請習近平總書記到自己的家鄉看一看。趙會杰開心地回憶著5年前激動人心的時刻。
2022年的全國兩會上,趙會杰的議題是“關於加大力度解決北方冬季燃煤取暖造成大氣污染的建議”。如今,小廟子村家家用上了清潔燃煤爐。村民包文杰說:“以前一到冬季,村裡烏煙瘴氣,嗆得不行。現在換了清潔燃煤爐,又干淨又好用,空氣也好了,村民們都十分認可。”
小廟子村位於陰河源頭,鳳凰山下。10年前,是這裡最落后的村子,沒有一寸水泥路、一盞路燈、一眼機電井,更沒有自來水。“現在我們建立無害化垃圾處理體系,整治了環境,村容村貌變得干淨整潔。國家支持鄉村振興的政策好,小廟子村也趕上了發展的好時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們的干勁也是一天比一天足。”正如趙會杰所說,從追求溫度到追求更高生活品質,這是小廟子村一直努力的方向。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前往內蒙古考察,第一站便來到赤峰市。專門請趙會杰參加座談,問變化、話成就、談發展,趙會杰用幾張照片向習近平總書記展示了小廟子村的村容村貌、產業發展、垃圾分類處理、廁所革命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發生的新變化,一幅綠水青山、文明富裕的鄉村振興畫卷徐徐展開。
保護利用好生態環境資源,厚植生態底色,推動“兩山”生態價值轉化,小廟子村只是赤峰市的典范之一。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赤峰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旺盛說,近年來,赤峰市始終堅持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要工作之一,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緊圍繞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戰略定位,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決策部署,不斷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推動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2018年以來,赤峰市先后召開市委全會、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等會議80余次,安排部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研究制定《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項目(事項)清單》,確定重點工作任務48項。赤峰市第八次黨代會上把建設“綠色赤峰”作為“六個赤峰”的首位目標,將“致力優生態”作為首要任務進行部署,頒布了《關於建設綠色赤峰的實施意見》。全市“十四五”規劃體系中涉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專項規劃15項,佔規劃總數的22%,出台32個生態環境領域文件。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雙主任”的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累計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督導調研70余次。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特色指標,納入各地各部門黨政領導班子年度考核體系,將資源利用、環境質量、生態保護等指標作為硬約束,強化考核問責,倒逼工作落實。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對生態環境損害問題嚴肅追責問責。
一組數據是赤峰市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成效的最有力証明:2022年,29.74%的國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全年造林26.6萬畝、種草108萬畝、防沙治沙60萬畝、水土流失綜合治理173萬畝﹔全市森林面積4555萬畝、草原面積8600萬畝,森林覆蓋率和草原植被綜合蓋度分別為35.84%、62.6%﹔中心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提高至356天,優良天數比例為97.4%,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地表水國控斷面達標率為100%,優良比例為87.5%,分別較2020年提高了33.3%、27.5%,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現生態價值轉化,造福於民
“綠色”,這個代表勃勃生機、令人向往的美好詞語,是喀喇沁旗馬鞍山林場近年來最耀眼的色彩和最生動、最真實的寫照。2019年7月1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赤峰市喀喇沁旗馬鞍山林場,聽取當地生態文明建設和馬鞍山林場造林護林工作情況匯報。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深深激勵著林場的每一名員工。“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守好這方碧綠、這片蔚藍、這份純淨。3年來,通過不斷努力,林場的面積越來越大,野生動物也比以前多了,生態環境更好了,收益也多了,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意義。”馬鞍山林場副場長柴樹嶺說。
多年來,喀喇沁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指示精神,舉全旗之力推進生態保護、綠色經濟發展,劃定生態紅線面積佔比為23.9%。“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馬鞍山地區深入人心,綠色發展的理念也正在馬鞍山地區付諸實踐,呈現出神形兼備、豐盈充實的全域化格局,引領著當地生態文明建設走深向實發展。
2022年9月,喀喇沁旗啟動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工作。旗委書記、旗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主任房瑞在喀喇沁旗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暨創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工作推進會上要求,切實把創建工作作為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行動,作為加快實現綠色崛起的重要舉措,做好厚植綠水青山、鑄就金山銀山、夯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三篇文章,堅持不懈改善生態環境養護綠水青山、推動產業生態化轉型提質金山銀山、推動生態產業化轉換鑄就金山銀山、做實項目落地轉化綠水青山、惠及民生幸福共享綠水青山。
喀喇沁旗、小廟子村的變化只是一個縮影,在整個赤峰市,圍繞做好、做強、做大綠色產業文章,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各地依托自身優勢,因地制宜,謀篇布局。
加快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步伐,赤峰市委八屆四次全會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明確,大力發展優質生態農牧業,讓赤峰市優質綠色生態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實施“生態+文旅”行動,依托優美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遺存,推進旅游、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在最大限度減少人為擾動前提下,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旅游與康養休閑融合發展的生態旅游開發模式。
“鄉村生態資源正在逐漸被挖掘,培育綠色經濟新業態,將‘綠色’理念融入產業發展全過程、全領域,構建綠色創新體系,採用傳統技術,培育更多綠色特色農畜產品牌是我們下一步的想法。今年,小廟子村又開發了1000畝果樹經濟林,3年后果樹就能結果。小廟子村還計劃建成一個醬菜加工廠、一個中藥材交易綜合市場,帶動附近村民實現由‘綠葉子’向‘錢袋子’轉變,讓鄉親們的致富手段越來越豐富。”趙會杰說。
發展綠色種植、鄉村旅游,讓鄉親們富起來……如今,小廟子村正圍繞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懈奮斗。“我們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抓住鄉村振興的大好機會,不辜負這麼好的政策,讓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帶領小廟子村的村民們過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趙會杰信心滿滿。
分管文化旅游的喀喇沁旗政府黨組成員、副旗長儀修泉在介紹喀喇沁旗未來的綠色旅游發展時,滔滔不絕地說,鄉村的好山好水好空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城市游客,可以說,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農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我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在工作中堅持保護生態的同時,也合理利用我們的生態優勢,向綠水青山要金山銀山。喀喇沁旗立足特色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將圍繞赤峰市特色文化和近郊生態兩大特點,聚力打造核心景區景點,打造全域全季全時旅游格局, 彰顯地域的山水生態與人文特色,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以 “清新喀喇沁,健康生態游”的發展定位,構建“旅游+”和“+ 旅游”產業體系,全面貫徹落實好綠色發展理念。
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導向,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2022年,赤峰市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市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向好,大氣和水環境質量均達到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解決重點區域空氣質量突出問題,實施寧城縣、元寶山區及周邊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全面強化面源污染防控,積極推進工業企業技改升級,加強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和各類物料堆場治理,加大散煤清潔化替代改造力度,動態更新應急減排清單,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
聚焦影響水環境質量的關鍵症結問題,突出精准治污,以分區管控為手段,以入河排污口整治為切入點,推進水環境治理﹔按照“流域統籌、區域落實”的思路,將國控斷面匯水范圍細化到鄉(鎮、街道),從污染減排、水環境風險防控等方面因地制宜採取措施,持續改善地表水環境質量﹔編制完成《赤峰市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強化水質分析預警以及汛期水環境監管,持續推動入河排污口整治,研究制定《赤峰市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開展分類整治,制定《赤峰市入網排污口排放口規范化整治方案》,70余家重點入網企業將排污口移至廠區內靠近廠界處,排水方式全部採用明渠,配套安裝主要污染物在線監測、流量計、pH和濁度儀等自動檢測設備和視頻監控設備﹔從源頭改善水環境質量,持續推動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保障全市飲用水安全。
動態更新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開展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和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環境問題排查,實施重點區域受污染耕地土壤污染狀況加密調查,全市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赤峰市堅持標本兼治,厚植綠色生態根基,持續深化生態治理,將保護和治理齊發力共推進。在保護方面,落實好河湖長制、林草長制,擴大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輪作休耕面積,推進以水定產、以草定畜,嚴厲打擊各類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下更大力氣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堅決不讓欠賬挂賬、讓污染抬頭。在治理方面,堅持造林、種草、綠化、治沙等多管齊下,重點抓好“兩山”“兩沙”“兩河”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工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增強全民生態保護意識。
王旺盛表示,赤峰市的自然和生態資源十分豐富,綠色是我們的底色,我們必須要深刻領會、自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提出的五大任務,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綠色轉型發展,全力以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扎實推進重點生態修復工程,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促進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實現美麗和發展雙贏,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一系列措施的深入實施,使赤峰市的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山更青了,水更綠了,藍天更多了,風景更美了,綠色正在成為赤峰市的鮮亮底色。(楊愛群、李俊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