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關注民生

“慧”耕田疇 沃野生金

2023年02月23日09:05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春到田間萬象新,耕種農時不等人。眼下,正值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土左旗阿勒坦農牧業公司的技術員王宏兵正忙著做春耕備耕的准備。

  “你看,打開APP就能查看農田環境的溫度、濕度、土壤PH值以及光照強度等指標,能夠幫助我們及時了解和掌握春季土壤墒情。”王宏兵一邊操作著手機,一邊給記者介紹,通過APP,可以查詢虫害和土肥知識,還可以遠程查看和控制井房用水量、用電量。

  王宏兵的“辦公地點”就在田間地頭,談及這幾年的變化,深感智慧農業的便捷。他告訴記者,結合綜合監測站、傳感器、控制閥等物聯網設備,農田智慧平台能綜合監控到地塊的生長情況、葉面表現、虫情監測,對農事過程進行監測,提供施肥和管控建議。

  據了解,土左旗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核心區位於畢克齊鎮兵州亥村。2021年4月,示范區成立了土左旗現代農業示范區工作服務中心,負責園區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土左旗阿勒坦農牧業公司負責按照園區規劃,對園區內設施農業項目及流轉土地進行具體經營管理。

  2021年,示范區核心區全部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並在園區建設全區首個高標准農田智控、智管、節效一體化綜合管理平台——土左旗農田智慧平台,為土左旗高標准農田的建設、耕種、養護、監管提供數字化支撐。

  按照建設成為呼和浩特市最大的飼草產業基地的目標,示范區著力打造現代飼草科技園,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行業頭部企業的合作,引進種植、生產、加工先進技術,科技示范、輻射推廣,充分發揮園區的現代農業示范作用,促進該旗種植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還與內蒙古農業大學達成協議,開展校地合作,進行科學研究、示范種植、技術推廣等,通過發揮各自優勢,共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試驗示范基地。在園區內設內蒙古農業大學鄉村振興科技工作服務站(點),內蒙古農業大學專家團隊可以在園區試驗示范基地開展試驗示范、技術推廣、成果轉化、實習實訓等工作。

  充滿“智慧”的土地,“生金”能力也越來越強。

  大田裡的春耕還未開始,土左旗不少設施農業的種植戶已經忙著“收獲”了。在北什軸鄉卡台基村的阿勒坦設施果蔬基地,100余畝草莓陸續成熟,已經進入了採摘期,迎來了“訂單潮”。

  走進果蔬基地的溫室大棚,隻見一壟壟翠綠的植株間掩映著鮮紅嬌嫩的草莓。幾名摘果工人提著塑料筐,在嫩綠的葉子中精心挑選成熟的草莓。摘果工人趙玉花高興地說:“我們這樣的摘果工人有三十多人,都是周邊村裡的農民。來這裡工作既誤不了掙錢,也誤不了家裡頭種地和養殖。這個營生挺適合我們這些上了歲數的人,活兒不累,大家伙兒打工也挺開心。”

  在阿勒坦設施果蔬基地包裝車間,工人們正在對運送過來的草莓進行挑揀分裝。一盒盒草莓在流水線上完成包裝之后,將被統一發往大型商超。“因為大棚裡面草莓產量高、出貨量大,我們正月初二就來上班了。我們按照計件發工資,包1盒能掙4毛錢,這裡的工人們一天能包200-300盒。”包裝工人雲瑞娟說。

  據了解,北什軸鄉卡台基村的設施果蔬基地佔地面積320畝,有可移動式保溫膜結構日光溫室48棟,棚內面積107畝,配套了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和物聯網智能控制系統。這裡種植的草莓進入採摘期后,可日產草莓約4000斤,帶動周邊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據土左旗阿勒坦農牧業公司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該公司將繼續盤活閑置資產,對畢克齊鎮兵州亥村集體的廢舊大棚進行修繕,重新利用起來種植精品瓜果蔬菜,打造都市精品農業。

  “慧”耕田疇,沃野生金。從隨意施肥到配方用量,從耕牛種地到“鐵牛”奔馳,從面朝黃土到“藏糧於技”……近年來,土左旗緊盯市場需求,積極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深入推進智慧農業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依靠智能化、機械化、科技化裝滿了“糧袋子”,鼓起了“錢袋子”。(記者 韓雪茹)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