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黃河兩岸幸福長

2023年02月15日09:2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歷史上有“旱西口”與“水西口”的說法。“旱西口”是以殺虎口為代表的長城眾多關口,而“水西口”則是河曲等地黃河上的碼頭和渡口。地處晉陝蒙三省區交界黃河岸邊河曲縣的西口古渡,是留存至今的黃河渡口遺址,見証了走西口的歷史。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康建國介紹:“河曲、保德、府谷等地農民主要通過‘水西口’,到達鄂爾多斯、包頭、巴彥淖爾等地。他們在謀生、創業的過程中,不僅開發、建設了內蒙古西部地區,促進了這裡的農業開發和商業發展,加強了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更開啟了一條自強不息的奮進之路。”

“循跡西口”採訪組一行走進准格爾旗、河曲縣和府谷縣,尋訪“水西口”的歷史印記,傾聽黃河造福兩岸三省區人民的動人故事。

河曲縣:延續文脈 賦能振興

河曲縣西口古渡是晉陝人走西口必經之地。

“西口古渡的命名與走西口淵源頗深。”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趙俊明介紹,康熙年間,允許晉陝農民到“口外”開荒耕種,大規模走西口由此拉開大幕,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發展。當時,晉陝蒙的貿易都依賴黃河這一水上運輸大通道,這裡也因此成為晉西北最大的水旱碼頭,走西口人為其取名“西口古渡”。

如今,因走西口而馳名的西口古渡已成為旅游勝地。漫步其中,耳邊不時傳來婉轉的歌聲。

“晉陝走西口的農民給內蒙古帶去了農耕文明,促進了民族團結。”站在古渡廣場上,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河曲河燈會傳承人劉喜才,眼望兩岸綠色深情道來:“每年七月十五,兩岸三省區的百姓自發組織河燈會,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祈盼,對走西口逝去先祖的哀悼。”

如今,一批走出去又走回來的山西人,弘揚農耕文明,助推鄉村振興。“山西最美旅游村”土溝鄉榆嶺窊村,原村委會主任張福田便是其中之一。

依山而建的日光暖棚裡,暖氣、滴灌等現代化設施齊全,不打農藥的西瓜、西紅柿等蔬果長勢正旺。

10多年前,這個被大山包圍的村落,沒有井吃不上水,沒有路出不了山,村民們住在破舊不堪的土窯洞裡。

變化始於2008年。張福田16歲時離村打拼,他所創辦的德隆煤焦化公司形成產業鏈,業務發展到內蒙古。31歲時,他毅然回到村裡,依靠政策和自己企業的資金,為村民挖井、通路、建別墅。改善村容村貌后,幫助村民增收致富,發展有機種植。土溝鄉副鄉長史波蘭說:“榆嶺窊村民2021年人均收入達到9.6萬元,較2008年增長了30倍。”

站在村對面的山梁上,負責蔬菜調度的豐禾農場生產技術部負責人楊業紅,指著層層疊疊的梯田、齊齊整整的大棚說:“我們將把瓜果蔬菜訂單業務,拓展至內蒙古等地。”

府谷縣:魅力古城 煥發新生

“黃河入陝第一縣”“全國百強縣”府谷,與河曲縣隔黃河相望。

“自古黃河向東流,唯獨在這裡向西流。府谷渡便位於此。”府州古城的講解員張慧介紹。當年,府州古城內市井繁榮,車水馬龍。

這裡不隻有千年古城,還有千年古鎮。

距離府州古城40公裡的黃甫鎮,坐落在明長城以北,陝西與內蒙古交界群山環抱之下的黃甫川河谷旁。明末清初時期,它是重要商貿大鎮、走西口出關要鎮。

“那時,老包頭穿心街上,曾聚集了許多黃甫、府谷商人。當時,‘口裡’的產品集中運到穿心街,再銷往內蒙古各地,對於推動包頭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府谷縣民俗文化學者傅凱順說:“黃甫鎮李家是商家之一。”

位於黃甫鎮黃甫村的李家大院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建筑群高低錯落,灰瓦覆頂,雕飾精湛。 “我妹妹一家都在包頭市發展,外甥時常來看我。”92歲高齡的李家兒媳婦仍然住在這個大院裡,熱情地招呼我們進屋。

府谷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也埋下了能源財富。

從國家“西煤東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的重要樞紐,到“中國鎂谷”,再到沿黃旅游目的地,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讓這片熱土在轉型發展之路上越走越好。

准格爾:興業富民 共享福祉

順著沿黃公路向北行駛,便進入內蒙古准格爾旗龍口鎮大口村。

古時這裡是市口和渡口,也是“口裡人”走“口外”的路口,故得名“大口”,又因商賈雲集,被稱為西口古驛口。

村裡一塊立於清康熙四十八年的石碑上,記錄了康熙在大口設立市口和渡口的舉措。

“早上從大口出發,到河曲或府谷,晚上就能回來。”1975年,20歲的張三恩在大口渡當船工,一天掙一毛錢。“我的祖上是山西洪洞人,當年沿著水路走西口來到這裡。”說起往事,張三恩感嘆起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在村裡當會計,自己還種了幾畝西瓜,一年下來收入四五萬元。”

透過村委會玻璃,就能看到長勢喜人的示范西瓜。大口村黨支部書記鄔來師充滿期待:“2021年,我們小范圍試種大棚西瓜,再逐步帶動農民種西瓜,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發展生態旅游業。2022年,村集體經濟將突破80萬元。”

不只是村民迎來了好光景。“得益於准格爾旗興業富民政策,我的工資不斷增加,我清楚地記得,2011年轉正后的第一筆工資是4860元,比我父母工資加起來都高。”籍貫是山西省大同市的龍口鎮鎮長蘇林,節假日經常樂此不疲往返於蒙晉兩地。

從當地百姓津津樂道的交談中,我們看到如今跨入“全國百強縣”行列的准格爾旗發展勢頭強勁迅猛,大力發展現代煤化工的同時,布局新能源全產業鏈,打造“風光氫儲車”產業集群,在全區創先爭優的浪潮中不斷揚帆奮進。

好光景又吸引新時代“口裡人”繼續踏上西口路,參與到內蒙古的經濟建設中。黃河兩岸幸福長,便是他們美好生活的真實寫照。(記者 周秀芳 韓繼旺 哈丹寶力格 及慶玲)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