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政府工作報告

2023年01月18日09:2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自治區主席王莉霞作政府工作報告。 記者 韓卿立 攝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自治區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很不尋常、很不平凡。習近平總書記連續五年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內蒙古代表團審議、2019年親臨我區考察並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內蒙古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各族人民始終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全區上下凝心聚力抓發展、促改革、惠民生、增團結、保安全,推動各項事業發展取得重大成就。

  ——全面小康目標如期實現。舉全區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157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7個貧困旗縣全部摘帽,3681個貧困嘎查村全部出列,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與全國一道共圓小康夢、邁上新征程。

  ——綜合經濟實力大幅躍升。地區生產總值從1.5萬億元增長到2.3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6.1萬元增長到9.6萬元。糧食總產量從全國第十位躍升至第六位,牛奶、羊肉、牛肉和羊絨、飼草產量穩居全國第一。累計生產煤炭53億多噸、發電2.9萬億度,煤、電保供量均居全國第一。

  ——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城鎮化率從64.6%提高到近69%,鄉村振興全面推進,東中西部差異化協調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張呼、通新、喀赤高鐵相繼通車,公路裡程增加1.7萬公裡,呼和浩特新機場主體完工,21個通用機場建設完成,水利、能源、信息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投運。

  ——發展動力活力顯著增強。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自治區本級行政權力事項壓減71%,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部實行清單管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圓滿收官,全區各級國企重組整合244戶,“三供一業”分離移交等歷史性難題基本解決。2021年以來推動大中礦業、優然牧業、大唐藥業、新華發行、歐晶科技成功上市,實現我區企業A股上市9年零的突破。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8%以上,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累計突破1萬億元。

  ——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居民收入增速總體快於經濟增速,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6萬元增加到近3.6萬元。城鎮新增就業年均20萬人以上,教育普及、醫療衛生、文體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全面提升。累計解決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項目2970個、140萬套、1.55億平方米,改造老舊小區5108個、棚戶區近26萬套、農村牧區危房9.6萬套,建設保障性住房2萬套,圓了600多萬群眾的安居夢。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面完成中央第一輪環保督察及“回頭看”整改任務,黃河、“一湖兩海”、察汗淖爾等重點河湖流域治理成效顯著,破壞草原林地違規違法問題得到有效整治。累計造林3700多萬畝、種草1.2億多畝、防沙治沙5400多萬畝、均居全國第一,創建10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8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重大風險隱患有效防范。全面落實黨中央疫情防控部署要求,全力處置額濟納、滿洲裡、二連浩特、呼和浩特等地疫情,最大程度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堅決整治政府過度舉債亂象,重拳整治煤炭資源領域違規違法問題,深入推進金融領域改革化險,妥善處置原包商銀行、新時代信托風險。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圓滿收官,社會治安、安全生產、食藥安全形勢持續向好,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民族團結局面鞏固發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大力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系統完善地方性法規和政策舉措,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廣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人民倍加珍視大團結的良好局面、精心呵護“模范自治區”的崇高榮譽。

  五年來,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重大事項、重要問題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辦理自治區人大代表建議2953件、政協委員提案3329件,提請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議案141項,制定修改廢止政府規章87項,政府自身建設持續加強。國防動員、軍地協調、雙擁優撫、退役軍人、人民防空等工作都有新成績,外事僑務、統計調查、新聞廣電、社會科學、檔案保密、參事文史、地震氣象、地質測繪等事業都有新進步,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文聯、殘聯、紅十字會、老齡委、關工委等組織都有新氣象。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堅決貫徹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在自治區黨委帶領下,穩中求進、難中求成,較好完成了全年各項目標任務。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居全國第三,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以上、居全國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0.2%、居全國第二。

  一年來,我們堅持早出手、早行動,年初伊始接連不斷打出政策“組合拳”,先后制定穩經濟40條配套政策、21條接續政策,推出優化營商環境181條、產業高質量發展130條、奶業振興9條、公路投資6條、高標准農田建設11條和工業、服務業、建筑業、新能源全產業鏈建設政策包,為經濟增長注入了“強心劑”,給市場主體吃下了“定心丸”。實施重大項目3343個、完成建設投資突破6000億元,工業投資增長44%以上,裝備制造業投資增長1.2倍以上,新能源投資增長5倍以上,一批重大產業和基建項目落地,為穩增長、調結構、強基礎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年來,我們堅持保大局、為大局,堅決扛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糧食安全重大政治責任,煤炭產量12.2億噸、發電量6465億度,完成煤炭保供任務9.45億噸、外送電量2640億度、均居全國第一﹔完成400萬畝高標准農田建設和大豆、油料擴種任務,糧食產量780億斤、牛奶產量734萬噸、肉類產量278萬噸、均創歷史新高。科學精准優化疫情防控舉措,以快制快處置多輪疫情,特別是全區一盤棋、上下一條心打響呼和浩特保衛戰,有序組織23.74萬名大學生轉運返鄉,“新十條”后全區疫情防控實現平穩轉段。圓滿完成黨的二十大和冬奧會、冬殘奧會等服務保障任務,取得近年來大型安保維穩最好效果。

  一年來,我們堅持育產業、換動能,精心謀劃8大產業集群和12條重點產業鏈,實行“兩圖兩庫兩表”推進機制,建成全產業鏈項目140個,落地鏈主企業近百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9%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長33%以上、裝備制造業增長43%以上。特別是用新理念打造新能源全產業鏈,既抓開發利用、又抓裝備制造,既推動與央企合作、又促進地方企業參與,新增裝機2000萬千瓦,批復實施約1億千瓦,建設6類市場化應用場景項目3000多萬千瓦,發電1300多億度、超過三峽工程一年的發電量,風光氫儲產業集群和呼包鄂通裝備制造基地開始起步。

  一年來,我們堅持抓改革、擴開放,在全區推開“12345”熱線,對響應率、辦結率、滿意率進行月排名,重點盯督排名靠后者。深化行政審批、工程項目審批和“証照分離”改革,開展“兩優”專項行動,向呼包鄂烏下放38項行政權力事項,自治區級權力事項取消72項、下放679項,壓減辦事時限49.4%、環節20.8%、材料26.5%。統籌口岸“放”與“防”,創新“七個起來”舉措,過境中歐班列7337列、增長19%,進出口總額增長15%以上。自治區政府組織政企接洽66次、對接企業257家,盟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開展招商活動217場,全區引進到位資金3300多億元。

  一年來,我們堅持增投入、促創新,自治區本級財政科技投入增長36.9%,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首次進入全國中等創新地區梯隊。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巴彥淖爾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鄂爾多斯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獲批,2家實驗室納入全國重點實驗室序列,5個國家級科研創新平台落戶農科院,8家企業成為國家種業陣型企業,內蒙古科技大市場建成運營,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60家。引進院士5人,實現零的突破。實施“揭榜挂帥”重大示范工程項目26項,取得一批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成果。

  一年來,我們堅持惠民生、暖民心,就業、醫療、社保等支出保持兩位數增長,超額完成城鎮新增就業年度任務,動態消除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對象風險。創建146個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實現高校A檔學科零的突破,實施職業教育特色專業試點和“工匠班”計劃,設立鄂倫春旗大楊樹鎮高考考點、結束當地考生34年“異地高考”歷史。啟動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建設,建成街道社區養老服務機構885個。文藝精品迭出,舞劇《騎兵》獲文華大獎,舞蹈《森林中的考考樂》獲群星獎,群眾性文體活動廣泛開展。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571個、老舊管網2170公裡,建成農村牧區公路6261公裡、改造戶廁10萬多個,城鄉人居環境適宜性和安全性得到提升。

  一年來,我們堅持保基層、保主體,下達財力性轉移支付1484億元,實施“四個一批”幫助基層化債近300億元。新組建文旅投資集團和新能源運維公司,支持能源集團加快發展、一年實現扭虧為盈。新增減稅降費、留抵退稅、緩繳稅費超過600億元,新增市場主體36.84萬戶。完成保交樓1.05萬套,實現預售資金監管全覆蓋。

  一年來,我們堅持保生態、促節約,完成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三區三線”劃定,深化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落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完善“雙碳”政策體系,推進煤電“三改聯動”和“公轉鐵”、“散改集”,創建智慧園區55個、低碳園區4個、零碳園區2個。扎實開展“五個大起底”行動,激活項目近萬個、資金64億多元、土地13萬多畝。

  各位代表!回顧一年、回望五年,每一份成績、每一份進步,都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導的結果,是自治區黨委帶領全區各族人民一道拼搏、實干、奮斗的結果,是社會各界和方方面面鼎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各族人民,向所有關心和支持內蒙古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

  二、關於今后五年發展

  今后五年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也是內蒙古在新起點上加快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期。做好政府工作,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更加堅定自覺地做到“兩個維護”,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大力發揚蒙古馬精神,努力完成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內蒙古貢獻。

  綜合分析形勢,我區發展既有機遇也有挑戰。當前我國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發展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內蒙古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產業安全、邊疆安全中的責任更加凸顯,在“雙碳”背景下大宗工農產品對全國發展的兜底作用、對經濟大省發展的支撐作用更加凸顯,在能源、資源、地緣、幅員等方面的綜合優勢更加凸顯。同時也必須看到,我區發展還面臨諸多成長中的“煩惱”和轉型中的困境。一是經濟總量不大,地區生產總值剛剛超過2萬億元、排在全國第21位,與我區能源資源等優勢不相匹配,迫切需要加快發展。二是產業結構不優,工業中增加值超千億的隻有煤、電兩個行業,制造業佔比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均不到3%。三是要素支撐不強,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欠賬較多,資源環境約束趨緊,金融支撐能力較弱,人才總量不足且外流嚴重,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長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四是發展方式粗放,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不高,碳排放強度、能耗強度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單位GDP水耗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6倍,產業園區畝均能效和產值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較大。五是風險隱患較多,尤其是地方債務、金融、房地產等領域,累積了一些老問題,面臨著一些新情況,疊加風險和關聯影響不可低估。發展機遇稍縱即逝,抓住了就能闖出一片新天地﹔問題挑戰躲不開也繞不過,解決好、應對好了就能轉化為新機遇。我們要在搶抓機遇中揚優勢、鍛長板,在應對挑戰中促轉型、補短板,千方百計做大經濟總量、優化經濟布局、調整經濟結構,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關於未來五年我區發展,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十一屆黨委歷次全會和“十四五”規劃已有明確部署,政府工作的首要職責就是把這些目標任務落到實處、變為現實,重中之重就是完成好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建設好“模范自治區”。我們堅信,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習近平總書記的掌舵領航,在自治區黨委帶領下,全區2400多萬各族人民一定會煥發出強大的自信心和崇高的使命感,通過五年努力,推動經濟總量跨過3萬億元大關、發展質量邁上歷史性台階,“兩個屏障”更加牢固,“兩個基地”量質齊升,“橋頭堡”作用充分彰顯,讓“模范自治區”這面旗幟綻放更大榮光。

  三、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五次全會部署要求,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成績﹔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6%左右,城鎮新增就業20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能耗強度和減排指標按照國家要求安排。這些目標,貫徹了黨中央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重要要求,考慮了內蒙古加快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今年發展環境還會有很大不確定性,我區經濟仍然會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實現這些目標需要承壓負重、跳起摸高。我們必須樹立信心,把弦兒繃起來、把勁兒鼓起來,堅持發展不動搖,加快發展不懈怠,要有雄心壯志把總量做大、把家底攢足。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努力實現“開門穩、開門紅”,保持住穩中有進、整體好轉的發展勢頭。去年一季度全區經濟增長5.8%,今年在高基數上開好局不容易。必須從一開始就咬定6%左右的增長目標,努力實現高開高走。

  不遺余力抓項目。“三駕馬車”中,我區消費弱、出口小,最現實的選擇就是靠投資帶增量、優結構。基本盤子是完成投資6300億元,重點在現代能源經濟、先進制造業、現代農牧業、現代服務業和區域中心城市、基礎設施骨架、公共服務短板領域抓一些大項目、好項目。扎實推進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加快集大原、包銀、太錫等項目進度,爭取開工建設鄂榆延高鐵,抓緊推進包鄂、集通長、齊烏通、齊海滿高鐵及兩伊、臨哈鐵路改造等前期工作,力爭鐵路建設規模達到1700公裡、高鐵達到470公裡﹔加快G5511大通道、G331沿邊公路等項目建設,實施15條國省干線“斷頭路”貫通工程,力爭開工建設公路裡程1萬公裡﹔完成呼和浩特新機場航站區、飛行區建設,啟動11個通用機場建設。我們既要抓高速鐵路、高速公路,也要抓一批鐵路、公路的“斷頭路”,全力構建橫貫東西、縱連南北、順通北京、暢連八省、抵邊達海、城鄉一體的綜合立體交通網。圍繞產業發展優化基礎設施布局,規劃建設一批園區鐵路專用線和旅游路、產業路,增強產業園區、旅游景區的配套服務功能。建成東台子水庫,推進引綽濟遼二期、河套灌區改造等工程,開展黃河防洪三期、引嫩濟錫、烏蘭察布城區供水等前期工作,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著力構建集防洪減災、水資源調配、水資源保護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水網。建設蒙西“四橫五縱”、蒙東“八橫二縱”電力主干網架,推進新能源大基地集疏外送工程和綠電、綠氫進京新通道建設,布局一批充電樁、加氫站。新建數據中心裝機50萬台、5G基站2萬個。

  全力以赴抓招商。精心謀劃好招商引資三年行動,聚焦產業集群和重點產業鏈,盯住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營500強、制造業500強,牽住頭部企業、群主企業、鏈主企業,定向招引、壓茬推進,力爭引進到位資金3800億元以上。打造專業化團隊和投融資平台,推行“飛地”招商、“整鏈”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想方設法把項目布局、產業配套、要素保障等優勢集成起來,吸引更多優質企業落戶、優好項目落地。形成管行業、管園區、管地方都要管招商的氛圍,今年繼續拿出8100萬元兌現獎勵政策,調動上和下、條和塊、部門和地方捆在一起抓招商的積極性,掀起百川入海、萬涓匯流的招商引資熱潮。

  精准發力抓消費。我區消費長期不溫不火,特別是受疫情影響更為低迷。必須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當務之急是讓商業街、步行街、大商場、小商鋪都開起來、旺起來,盡快把元氣補回來、把“煙火氣”引回來。要規劃建設一批消費集聚區、體驗中心和城郊大倉,支持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赤峰、通遼建設消費中心城市,在盟市中心城區設立互貿進口商品展示店,大力發展潮流夜市、民生早市、城鄉集市消費場景,開展省際旅居養老合作試點,辦好“活力內蒙古·樂享消費”主題活動,積極招引國內外知名品牌開設首店、舉辦首發活動,力爭新引進品牌首店100家﹔鼓勵支持“老字號”傳承保護、創新發展,讓更多的百年老店、百年“老字號”煥發出新活力﹔鼓勵發展“互聯網+”消費業態,舉辦網上年貨節、雙品網購節等活動,推進乳肉制品網絡銷售雙百億專項行動,力爭網絡零售額突破600億元。收入是影響消費的最基本因素,要想方設法讓群眾賺錢有指望、花錢有底氣、有錢去消費。各級政府要多實施就業帶動強的項目,深化就業促進“五大行動”,以項目建設新增一批、以靈活用工吸納一批、以新興業態拉動一批、以創新創業帶動一批、以技能培訓提升一批,多措並舉擴就業、增收入。旅游是永遠的朝陽產業,也是典型的消費經濟,關鍵是把品質提起來、名氣打出去、人氣聚上來。要全力爭取阿爾山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獲批,全力創建莫爾格勒河、七星湖等5A級景區,培育敕勒川、康巴什、額濟納等8個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10條非遺特色精品旅游線路和一批非遺特色村鎮街區,打造全國性展會展演精品,舉辦黃河幾字彎文化旅游節等系列活動,開展旅游專列、旅游包機等定制服務和汽車租賃等落地游服務。特別是像那達慕這樣的活動要紅紅火火搞起來,用歌舞的海洋、乳肉的飄香、壯美的風光把天南海北的游客吸引過來,讓內蒙古成為自駕游的首選地、露營游的佳選地、度假游的必選地、康養游的優選地。發揮文旅投資集團的引領帶動作用,強化資源整合、區域協調、品牌統籌,集中打造幾個在全國叫得響、在市場立得住的景區,把最美的草原林海、沙漠瀚海、長河大湖、冰天雪地都做出產品、做成精品,創造更多文旅融合的看點、亮點、賣點,做到從東到西全域皆可游、春夏秋冬全年無淡季。

  (二)牢牢把握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在調結構、轉功能、提質量上取得新突破。緊扣高質量建設“兩個基地”,推動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強筋壯骨”、支柱產業“聚鏈成群”。

  加快推進農牧業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錨定由農畜產品產量大區向農牧業產業強區轉變的目標,在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做強做大企業上重點發力。今年要抓好四件事。一是穩產保供,糧、畜要穩,豆、奶、肉要增,糧食產量穩定在780億斤左右、牛奶產量提高到785萬噸、肉類產量增加到300萬噸,往“中國碗”裡多裝糧、裝好糧、裝好奶、裝好肉。二是夯實基礎,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加強動植物疫病防控,支持興安盟國家級現代畜牧業試驗區建設、巴彥淖爾整區域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烏蘭察布打造馬鈴薯產業發展示范區,全區新建高標准農田395萬畝、種植優質飼草300萬畝,新增設施農業20萬畝,建設奶牛規模化養殖場58個,創建肉牛肉羊標准化示范場800家,著力提高畝產、提高效益。三是育企延鏈,要推動農牧業適度規模經營,想方設法培育龍頭企業,既要支持像伊利、蒙牛這樣的大企業“雙牛鼎力”,也要支持更多乳企、肉企、薯企、絨企在千裡草原“百花齊放”,全力推動乳肉薯絨產業鏈做大做強,將玉米千億級產業做精做強。四是培育品牌,加強“蒙”字標品牌打造,把更多好產品做成好品牌、做出美譽度、佔領大市場,讓“千裡草原、萬頃牧場,生態內蒙古、綠色好味道”越唱越響亮。

  加快推進能源經濟多元化、低碳化、高端化。能源產業是我區起家的產業,更是當家的產業,隻應做大做強、不能做小做丟。全力推動傳統能源和煤基產業老樹發新芽。我區煤炭產量約佔全國的1/4、全球的1/8,如果只是一味地在產量上做文章、不在產業上做文章,不把產業鏈拉長、轉化率提高,就不可能改變簡單“挖煤賣煤”的局面,煤炭、油氣這些地下寶藏不能挖出來就拉走,一定要在內蒙古大地上轉化增值。要瞄准“煤頭化尾”,支持鄂爾多斯建設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加快布局一批新型煤化工項目,也要促進煤焦、氯鹼、氟硅化工產業延伸融合,靠頂天立地的大項目和延伸細分的好項目撐起轉化增值的新天地。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全面實施煤電機組“三改聯動”,把淘汰落后機組轉為應急和調峰機組,把傳統燃煤電廠轉為新型綠色智慧電廠。提高煤炭彈性產能和應急保供能力,加大油氣資源勘探和增儲上產力度,推動非煤礦產資源綠色安全有序開發。全力推動新能源加快開發和全產業鏈建設。現階段新能源發展正處於一個歷史性的“風口”,必須按照新發展理念、全產業鏈思維,一手抓新能源開發建設,一手抓裝備制造業發展。要堅持以新能源帶動新工業,錨定“兩率先”、“兩超過”目標,加快大型風光基地和源網荷儲、風光制氫等場景項目建設,力爭並網裝機2500萬千瓦以上,建成拓展場景應用規模1000萬千瓦以上。集中打造風光氫儲產業集群和呼包鄂通裝備制造基地,努力在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工業內蒙古”。

  加快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制造業是我區工業的短板,也是調結構的重點,要立足工業經濟結構的實際,想方設法將高載能、高排碳、低水平產業轉變為高載能、低排碳、高水平產業。全鏈條提升產業結構層次,一體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工業技術改造、企業矩陣構造,加快推動鋼鐵、有色、化工等傳統產業向中下游延伸、向中高端邁進,大力發展現代裝備制造、新材料、電子制造、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規劃建設好自治區先進制造業集中區。全方位推進產業數字賦能,依托綜合試驗區、骨干直聯點、算力樞紐節點和東數西算、“千兆城市”,系統部署產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項目,加快工業互聯網平台和智慧園區、智能工廠等建設。全行業促進低碳循環發展,大力推進綠色制造示范創建和節能節水技術改造,鼓勵工業企業實施綠電替代、採用綠色工藝、使用綠色材料,打造更多低碳園區、零碳園區,切實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綠色化水平。

  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擴規模、提質量。現代服務業是產業發展的趨勢,具有促就業、帶百業的乘數效應。做好現代服務業這篇文章,要制定促進研發設計、信息軟件、商務會展、運維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政策,推出扶持健康、養老、物業、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擴容提質的舉措,促進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牧業深度融合。推動金融業改革發展,保持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經濟增長同步,推廣與農業銀行戰略合作模式,發揮政策性銀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示范引領作用,引導股份制銀行、地方中小金融機構聚焦主責主業,加大對重要項目建設的中長期貸款支持力度,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揮好專項債券和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突出解決“錢等項目”問題﹔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深入實施“天駿計劃”,加快企業上市儲備培育,力爭今年實現5家企業上市首發融資﹔建立資本金補充長效機制,推動城商行優化重組,推進農信社和村鎮銀行產權制度、組織形式改革,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促進房地產良性循環,綜合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完善人、房、地、錢聯動機制,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發揮群購或政府採購保障房、長租房等作用,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順應物流業基地化、平台化發展趨勢,推動呼和浩特、鄂爾多斯、烏蘭察布-二連浩特、滿洲裡國家物流樞紐現代化升級,培育本土網絡貨運平台和龍頭企業,推進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和特色冷鏈物流試點建設,擴大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試點范圍,促進貨運物流降本增效,讓物流業發展更多惠及當地、惠及民生。壯大數字經濟,建立數據資源交易機構和數據開發利用平台,大力發展數據加工處理、分析應用、流通交易等產業,打造和林格爾“中國雲谷”軟件和信息技術集聚區,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三)以新發展理念塑造發展新優勢,在產業集群、要素集聚、資源節約上取得新突破。我區地域遼闊、地廣人稀、布局分散,必須提高產業集聚度、人口集中度和資源環境承載力,走集中集聚集約發展的路子。

  堅持以鏈式思維抓產業。聚焦優勢產業、特色產業、支柱產業,深入實施延鏈補鏈強鏈行動,廳局長、盟市長、旗縣長都要當好鏈長,全區一體推進重點產業鏈建設。做大做強奶業產業鏈,強化伊利、蒙牛引領帶動作用,以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國乳業產業園等項目為抓手打造全球一流乳業全產業鏈生態圈,加快飼草基地、種牛基地、養殖基地建設,全力解決草源、牛源、奶源問題,“從一棵草到一杯奶”全鏈條發力,支持地方特色高品質乳制品加快發展,力爭今年奶業全產業鏈產值突破2000億元。做大做強肉牛、肉羊產業鏈,提高資源整合度和發展集中度,推進種養加銷全鏈條發展,支持通遼建設全國肉牛產業第一重鎮、錫林郭勒建設中華西門塔爾牛種源基地,打造若干肉牛、肉羊產業強鎮,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推動2個產業都邁進產值千億門檻。做大做強林草產業鏈,一手抓“為養而種”、大力發展飼草業,穩定優質飼草種植規模,培育壯大羊草產業﹔一手抓“生態惠牧”、大力發展生態草業,讓廣袤的草原沙地變成“聚寶盆”、“碳匯庫”。充分發掘林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果、花、菜、菌、藥等特色產業和特種養殖業,讓綠色林海成為老百姓的“果籃子”、“花籃子”、“菜籃子”、“藥籃子”。做大做強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風光氫儲車”一體化推進,風電主攻齒輪箱、發電機和輪轂、軸承、控制系統等薄弱點,力爭今年整建制配套能力達到2000萬千瓦﹔光伏主攻玻璃、背板、邊框、膠膜、焊帶、銀漿、鋁漿等薄弱點,力爭今年電池片和組件供給能力達到5000萬千瓦﹔氫能主攻制氫環節電解槽和儲運環節壓縮機、循環泵,力爭今年制氫設備產能達到250台套﹔儲能主攻上游電芯制造和下游儲能集成,力爭今年儲能裝備生產能力滿足100萬千瓦時儲能裝機需求﹔加快釋放新能源汽車產能,提升裝備生產配套能力。做大做強現代煤化工產業鏈,聚焦煤基特種燃料和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重點推動煤制烯烴向彈性體材料、尼龍、特種塑料等產品延伸,推動煤制乙二醇向聚乙醇酸、聚酯纖維等產品延伸,提高技術、設備、催化劑等區內配套率,加快中石化、寶豐等重大項目建設,支持鄂爾多斯可再生能源制氫與現代煤化工產業耦合發展,支持烏海建設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產業基地,力爭今年現代煤化工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做大做強稀土新材料產業鏈,大力發展永磁、拋光、發光、催化和電機、儲氫、特種合金、光學玻璃等稀土新材料及終端應用產業,努力建設全國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國領先的稀土應用基地。通過集中推進、重點突破,使農畜產品生產及精深加工、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煤炭及煤基產業、金屬採冶及新材料制造這4大支柱產業產值向萬億級邁進,盡快把綠色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集群做起來。

  堅持集中集聚發展。統籌配置資源要素,調整優化經濟布局。著力打造城市群和區域中心城市,重點建設呼包鄂烏城市群和赤峰、通遼“雙子星座”,有效提升中小城市和縣城的人口吸引力和經濟承載力。開展城市體檢,推進城市更新,加強精細化管理,示范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宜聚則聚、宜轉則轉,因地制宜推進鄉村建設,整治提升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加快現代化園區建設,用好“大起底”成果,強化畝均投資論英雄、畝均產值論英雄、畝均降耗論英雄的導向,先行先試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推行“區域評估+標准地”模式,大幅提高入園產業項目能效標准和產出水平,加快退出限制產能,堅決遏制“兩高”項目低水平盲目發展,全面提升園區產業集中度、承載力和綠色化水平。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落實全面節約戰略,持續深化“五個大起底”行動,解決好土地利用、城鄉建設、資源開發、固廢處理等領域的浪費問題,促進能、水、糧、地、礦、材全方位節約,特別要開展好深度節水控水行動,大力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和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再生水利用,尤其是重點解決“澆白地”等農業用水浪費問題,把水省下來、讓水活起來。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為抓手,全面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落實,大力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工程,高質量完成國土綠化和防沙治沙任務,深入推進黃河、“一湖兩海”、察汗淖爾等重點河湖綜合治理,支持呼倫貝爾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加快建立賀蘭山、大青山國家公園。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突出抓好重污染天氣防治、不達標斷面水體整治和農業控肥、控藥、控水、控膜行動,堅決守護好內蒙古這片碧綠、這方蔚藍、這份純淨。

  (四)以攻堅舉措推進科技創新,不斷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科技創新是我區的短板,也是決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必須堅持科教人才一起抓,實施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科技投入要再加大。政府帶頭攻堅,自治區本級財政安排科技專項資金增長20%,引導激勵各類創新主體想創新、敢創新、能創新。企業要唱好主角,實施規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開展研發活動、增加研發投入“三個全覆蓋”,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實施創新型企業“雙倍增雙提升”行動,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00家。

  創新平台要再加碼。已獲批的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巴彥淖爾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鄂爾多斯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和國家重點實驗室,新設立的科學技術研究院等研發機構,要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列出創新工程清單和示范項目清單,推出更多讓行業興奮、讓地區振奮的成果。正在創建的稀土新材料、草(種)業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和呼包鄂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懷柔實驗室內蒙古基地,要在制度、管理、人才、服務等方面拿出實實在在的舉措,用有分量的成果來說話。

  創新鏈布局要再加力。堅持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創新鏈,結合我區實際,推動科研經費投向和科研項目布局向能源、奶業、草業、種業、稀土等重點領域集中,把好鋼用在刀刃上。自治區今年將全力打造“蒙科聚”科創“一張網”,把科技研發、資本運作、項目孵化、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等功能集成起來,促進創新要素先“聚合”、再“聚變”,讓創新驅動這個輪子轉起來、快起來。

  人才引育要再加強。對於已引進的院士、杰出青年等人才要想方設法為他們發揮才干創造更有利的條件,也要用好政策、好環境吸引更多人才“鳳凰南來”、“鴻雁北歸”。同時要善待本土人才,讓他們安心干事創業、竭誠奉獻家鄉。教育育才是我區的弱項,關鍵是要提升職業教育、高等教育與高質量發展的契合度。職業教育要注重與龍頭企業“握手”,推行“訂單式”培養,實施“工匠班”計劃,共同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重點推進40個企業與職業院校深化合作,布局建設3個高技能人才綜合培養創新港,啟動產教聯合體、共同體和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力爭今年新增5個校企共建學院、創立職業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要把精力集中到提升辦學質量和研發能力上來,加強一流學科、一流專業和重點實驗室建設,布局建設16個現代產業學院、專業特色學院和未來技術學院,打造一批高水平教學創新團隊和關鍵技術科研平台,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五)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增添發展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無論是解近憂還是謀長遠,都要用好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

  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放”既要把權力放到位、也要讓基層接得住,自治區已經下放了679項權力事項,特別是發改、能源等部門很多涉及項目審批的重要事項都放了下去,要指導各地扎實做好承接工作,實施好盟市、旗縣“兩優”專項行動,統一辦事指南和操作規范,提升政務服務集成化水平,推動清單事項網上辦理,實現“一單盡列、單外無單”,讓基層能接好、能管好,讓企業和群眾真便利、得實惠﹔“管”既要管得住、管得好,也要無事不擾,對正常的事不設障、不干預﹔“服”要強化主動服務、為基層服務的意識,各級政府都要把基層的事、群眾的事、企業的事當成份內的事、必辦的事,對困難的事搭把手、敢出手,讓企業和群眾好辦事、辦成事、不誤事。開展新一輪國企改革行動,實施一流企業創建工程,聚焦優勢行業和關鍵領域整合重組一批、組建設立一批、做強做大一批、推動上市一批,每個一批都要有實質性舉措、形成標志性成果,加快組建“蒙”字號國企方陣。全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國家稅費支持政策不拖延、不打折、“即申即享”,自治區助企紓困政策“直達快享”,幫助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恢復元氣。建立長效機制解決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問題,今年要下決心靶向施策、定向解決民營企業反映強烈的土地房屋產權、項目手續辦理和市場准入、融資貸款等方面的問題,實施好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專業合作社三年成長計劃,大力推動“散入場”、“個轉企”、“小升規”,努力讓各類市場主體多起來、活起來、強起來。各級政府要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對國企、民企一視同仁,既要重視招商引商、更要重視安商服商,弘揚企業家精神,保護企業家權益,特別要把懂經濟的干部組織起來,走進企業、幫助企業找資金、找原料、找用工、找市場,把企業家當成自家人,真心實意為企業排憂解難,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在內蒙古掀起投資興業的熱潮、回鄉創業的高潮。深化電價改革,落實調峰電價政策,完善利益共享的電力市場化交易機制,鞏固電力成本優勢。精心組織開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摸清家底、把脈經濟,為科學決策提供可靠支撐。

  以更大氣魄擴大開放。一是瞄准大通關。實施始發中歐班列增量擴容、口岸能力補強等工程,擴大能源、礦產、糧食等大宗商品進口,擴大電力、機械、裝備、紡織等優勢產品出口,力爭口岸貨運量增長30%左右,過境中歐班列增長7%左右,完成進出口總額1600億元以上。二是布設支撐點。集中打造烏蘭察布中歐班列集散中心和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加大力度建設滿洲裡、二連浩特樞紐口岸和甘其毛都、策克、滿都拉、珠恩嘎達布其等重點口岸,加快推進跨境鐵路、公路建設,提高航空口岸運行效率,充分發揮試驗區、保稅區、合作區、互貿區等各類開放平台功能作用,在互聯互通、落地加工、貨物集散、班列集拼、跨境電商等方面實施一批工程項目。三是擴大合作面。門不開風不來,人氣不聚上不來。融入國際循環要開闊視野,既深化與俄蒙的合作,又拓展與東盟、歐洲等國家的合作,鼓勵貿促機構、會展企業線上線下舉辦境外展會,幫助外貿企業拓市場、拿訂單,帶動企業勇於走出去,把我區乃至全國的產品賣出去﹔融入國內循環要更加主動,全面加強與京津冀、蘇浙滬、粵港澳及成渝、遼吉黑等區域的合作,加緊推動簽訂協議事項落地。四是增強活躍度。主動承接落實中俄、中蒙開放合作重大任務,辦好中蒙博覽會,搭建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會、全球乳業大會等國際交流新平台,舉辦全球蒙商大會,承辦中國(包頭)陸上裝備博覽會,創辦國家向北開放經貿洽談會,創造更多開放合作的支點。

  (六)辦好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好事,努力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好。今年自治區將緊盯群眾所需所盼、圍繞群眾“關鍵小事”推出民生實事清單,實行項目化管理,切實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

  著力促就業保收入。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制幫扶行動,確保年末就業率達到90%以上。實施“三支一扶”和社區民生基層服務計劃,招募7500名項目人員。每個旗縣(市、區)至少建設1處零工市場,促進靈活人員就業。實施殘疾人就業行動,新增就業8000人。開展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25萬人次,組織職業院校對就業困難等人群免費培訓10萬人次。實施政府投資項目以工代賑促進當地群眾增收,加強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嘎查村集體經濟、農畜產品電商平台等建設帶動農牧民增收。強化欠薪預防整治,農民工兄弟的辛苦錢,一分一厘都不能拖欠。

  著力加強社會保障。新增基本養老保險參保50萬人。提高社會救助保障標准,城鄉低保增幅5%以上,孤兒保障金增幅8.3%以上。精心呵護“一老一小”,鞏固提升城市一刻鐘社區養老服務圈功能,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2.6萬戶,實現城鎮新建居住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新建鄉鎮養老服務中心和村級養老服務站2350個,對200所農村互助養老幸福院服務功能進行拓展提升﹔新增嬰幼兒托位2萬個。完成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6500戶。開展低保家庭適齡婦女免費“兩癌”篩查,對確診患者當年給予每人1萬元救助。

  著力辦好群眾身邊事。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04所、中小學676所、特殊教育學校13所,新增學位6.9萬個。加快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內蒙古試點建設,升級改造2萬個國家教育考試數字化標准考場。選派1000名城區優秀教師到鄉村薄弱學校開展結對幫扶。建設京蒙合作醫院43家、緊密型醫共體20個、互聯網醫院140家,開展基層中(蒙)醫藥服務能力提升行動,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提升群眾就醫購藥的便捷性、高效性、安全性。增加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供給。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防控近視篩查全覆蓋,對困難家庭孩子免費配鏡、免費做斜視弱視矯正或治療。開展過敏性鼻炎綜合防治。組織烏蘭牧騎和各級國有文藝院團下基層演出1萬場次以上。實現350項政務服務事項“免証辦”、115項“一件事一次辦”,深入實施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幫代辦”,全面推行“一鍵入園”、“一鍵入學”,全面打造15分鐘醫保便民服務圈。

  著力改善群眾居住環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602個、棚戶區1.5萬套,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1.1萬套,持續推動解決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改造燃氣、供水、排水、供熱等老化管道1500公裡。新建改擴建體育公園36個、全民健身中心32個、滑冰場33個、多功能運動場103個、健身步道335公裡。實施農村牧區危房改造3000套以上,新建改建農村牧區公路5000公裡、衛生戶廁6萬個,新建擴建供水保障工程500處、邊境牧區分散式水源點工程820處。加快農村牧區“客貨郵”融合發展,提高“快遞進村”質效,新增嘎查村寄遞物流點3500個,基本實現農村牧區寄遞物流綜合服務全覆蓋。扎實做好城鎮集中供熱用煤、農牧民“暖心煤”保障和清潔取暖改造工作,確保群眾溫暖過冬。

  (七)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切實筑牢安全防線、守住安全底線。統籌抓好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各項工作,著力補齊安全治理、社會治理、應急管理能力短板,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內蒙古。

  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認真落實新階段新冠病毒感染防控舉措,把工作重點轉到保健康、防重症上,平穩有序實施“乙類乙管”,推進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發熱診室應設盡設、應開盡開,抓好藥品保供穩價和醫療救治保障,加強基層防疫能力建設,加強農村牧區疫情防控,加強全人群免疫接種,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力做好老年人、兒童等重點人群防護和救治工作,防止醫療擠兌,防范次生災害,確保社會秩序穩定。

  著力推動經濟金融領域風險“軟著陸”。開展政府債務化險渡峰行動,繼續實施“四個一批”舉措幫助基層化債,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嚴禁變相舉債、虛假化債,完成全區年度化債任務。強化財政資源統籌,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減少專項轉移支付,加大財力下沉和資金直達力度,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堅持過緊日子,嚴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經費預算安排,嚴控政府性樓堂館所維修改造和新增租用辦公、業務用房,精簡會議、差旅、培訓、慶典等公務活動,自治區本級壓減非急需非剛性預算支出53億元。開展金融化險渡峰行動,鞏固“三清一追”成果,進一步壓實各方責任,壓降高風險機構,有效處置地方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和逃廢債行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開展房地產化險渡峰行動,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落實行業融資支持政策,幫助優質房企渡過難關,有效防范處置逾期交付風險。

  提高公共安全和社會治理水平。深化工礦危化、交通運輸、建筑工地、城鎮燃氣、經營性自建房、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領域風險排查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推進應急救援力量建設三年行動,完善基層應急管理體系,打造森林草原防滅火、危化品、礦山三大應急救援基地和包頭國家應急裝備制造基地,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突發公共事件預防處置能力。加強食藥安全監管,加大監測治理力度,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強化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開展“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服務治理提升專項行動,完善“網絡+網格”基層治理平台和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讓群眾的安危冷暖、家長裡短有人關心有人管,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讓百姓幸福更有質感。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加強國防動員和軍地協調,強化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局面。

  做好上述工作,有兩個大前提要始終牢記在心、保持定力。一是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把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作為壓倒性的任務,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挺在前頭,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全領域全方位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內蒙古全面現代化的厚重底色和濃重成色。二是必須弘揚守望相助、團結奮斗傳統。把鞏固發展民族團結大局作為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的根本性任務,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做好民族工作,豐富拓展“模范自治區”的內涵和外延,教育引導各族人民更加由衷地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更好地交往交流交融,更好地為黨和國家大局作貢獻,靠團結奮斗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各位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即將換屆,新班子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始終牢記“三個務必”,執著追求為黨為民我將無我、干事創業舍身忘我、攻堅克難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永葆忠誠、干淨、擔當的政治本色。要忠誠履職盡責。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用黨的創新理論堅定理想、錘煉黨性、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端正發展觀念。深化落實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提出的“七個摒棄”的要求,激發敢為人先、趕超爭先的志氣,鼓足大干快上、隻爭朝夕的勁頭,強化拿結果說話、以實績論英雄的導向,拿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堅持遠近兼顧、效益優先的理念,追求精致極致、高標高質的境界,增強經營管理、精打細算的能力,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把加快發展、大抓發展的精氣神全面提振起來。要竭誠為民服務。強化宗旨意識,堅持利民為本,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想一想老百姓需要什麼、盼望什麼,坐在群眾的板凳上好商好量一塊辦,靠走好群眾路線辦大事、辦實事、聚民力、守民心。要突出基層導向。自治區政府既要帶動基層敢干事、干成事,又要多幫基層想辦法、出招數,既要統起來跑政策、跑項目、跑招商,也要沉下去抓問題、攻課題、解難題﹔廳局部門要站位全局,強化服務意識、有解思維,對送審的項目能批快批,對提交的事項能辦盡辦,對分下的任務既要督辦、還要幫辦﹔盟市、旗縣要堅持全區“一盤棋”,找准全局定位,立足特色優勢,明確主攻方向,鼓足干勁跑出發展加速度。要堅持依法行政。落實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要求,善於用法治思維和法治規則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提高行政立法質效,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更加自覺主動地接受方方面面的監督,把政府行為全方位納入到法治軌道上來,把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提上來。要強化正風肅紀。扛牢壓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糾治“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著力解決“三多、三少、三慢”問題,強化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的監督和約束,縱深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要狠抓工作落實。強化交賬意識、交卷意識、成果意識,錨定目標抓落實,放開手腳抓落實,提速提效抓落實,謀劃的事搶前爭先、早出手、快動手,定下的事緊抓快辦、見效果、有結果,切實做到“我開的會我貫徹、我作的批示我落實、我制定的政策我兌現”。

  各位代表!新征程的壯闊前景催人奮進,現代化的壯美藍圖催人奮發。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自治區黨委帶領下,同心同德、苦干實干,奮力譜寫新時代內蒙古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附件

  內蒙古自治區2023年43件民生實事

  項目及牽頭責任單位

  一、促進群眾就業增收7件

  1. 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制幫扶行動,確保年末就業率達到90%以上(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2. 實施“三支一扶”和社區民生基層服務計劃,招募7500名項目人員(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3. 促進19.62萬名脫貧人口和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對象實現務工就業(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鄉村振興局)。

  4. 每個旗縣(市、區)至少建設1處零工市場,促進靈活人員就業(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5. 實施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新增就業8000人(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殘疾人聯合會)。

  6. 開展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25萬人次(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組織職業院校對農牧民工、就業困難群體、零就業家庭人員、退役軍人、鄉村振興人才等開展技術技能培訓10萬人次(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教育廳)﹔培育高素質農牧民1.5萬人以上,培育鄉村產業振興“頭雁”780名(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農牧廳)。

  7. 開展欠薪預防整治專項行動,確保農牧民工及時足額拿到工資(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二、加強社會保障10件

  8. 新增基本養老保險參保50萬人,總數達到1733萬人(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9. 提高城鄉低保保障標准,增幅不低於5%(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民政廳)。

  10. 提高孤兒保障標准,增幅不低於8.3%(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民政廳)。

  11. 鞏固提升城市一刻鐘社區養老服務圈功能,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2.6萬戶(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民政廳)﹔實現城鎮新建居住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12. 新建鄉鎮養老服務中心350個、村級養老服務站2000個,對200所農村互助養老幸福院服務功能進行拓展提升(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民政廳)。

  13. 為符合條件的經認定生活不能自理的經濟困難老年人發放護理補貼(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民政廳)。

  14. 新增嬰幼兒托位2萬個,規范提升托育機構服務質量(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

  15. 改造提升旗縣未成年人保護中心7個,新建鄉鎮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150個(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民政廳)。

  16. 為6500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為650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為41.3萬0-59周歲殘疾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殘疾人聯合會)。

  17. 開展低保家庭適齡婦女免費“兩癌”篩查(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對確診患者當年給予每人1萬元救助(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婦女聯合會)。

  三、優化基本公共服務15件

  18. 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04所、中小學676所,新增學位6.6萬個,持續開展暑期托管服務﹔新建改擴建特殊教育學校13所,新增學位3400個,滿足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需求﹔選派1000名城區優秀教師到鄉村薄弱學校開展結對幫扶(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教育廳)。

  19. 加快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內蒙古試點建設,升級改造2萬個國家教育考試數字化標准考場(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教育廳)。

  20. 建設京蒙合作醫院43家,打造緊密型醫共體20個,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提升群眾就醫購藥的便捷性、高效性、安全性(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

  21. 旗縣二級綜合醫院建設互聯網醫院77個,三級綜合醫院建設互聯網醫院33個,三級中(蒙)醫醫院建設互聯網醫院30個,實現呼包鄂烏四市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

  22. 開展基層中(蒙)醫藥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培養中(蒙)醫藥全科人才120名、中(蒙)醫館骨干人才320名,推廣中(蒙)醫藥防病治病適宜技術60項(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

  23. 增加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供給,重點人群覆蓋率提高到78%以上(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

  24. 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防控近視篩查全覆蓋(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教育廳、自治區紅十字會),對困難家庭孩子免費配鏡、免費做斜視弱視矯正或手術治療(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紅十字會)。

  25. 開展“光明行”社會公益活動,為低收入困難家庭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1000例以上(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紅十字會)。

  26. 開展過敏性鼻炎綜合防治(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

  27. 開展“百團千場下基層”惠民演出活動,組織烏蘭牧騎和各級國有文藝院團下基層演出1萬場次以上(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

  28. 實現35類高頻電子証照全國互認、350項政務服務事項“免証辦”、115項“一件事一次辦”,深入實施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幫代辦”(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政務服務局)。

  29. 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提供延時服務,實現臨時身份証、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等更多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全區通辦”(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政務服務局)。

  30. 全面推行公辦幼兒園“一鍵入園”和義務教育“一鍵入學”服務(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教育廳)。

  31. 建立1025個蘇木鄉鎮(街道)醫保服務站、3900個嘎查村(社區)醫保服務點,打造15分鐘醫保便民服務圈(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醫療保障局)。

  32. 新增13個旗縣級殯儀館(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民政廳)。

  四、改善群眾居住環境11件

  33. 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602個、棚戶區1.5萬套,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1.1萬套,發放城鎮住房保障家庭租賃補貼2.6萬戶,持續推動解決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34. 改造燃氣、供水、排水、供熱等老舊管道1500公裡(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35. 新建城市“口袋公園”150個、城市綠道120公裡,新增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12個(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36. 新建改擴建體育公園36個、全民健身中心32個、滑冰場33個、多功能運動場103個、健身步道335公裡(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體育局)。

  37. 完成清潔取暖改造21.2萬戶(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生態環境廳)。

  38. 改造農村牧區危房3000套以上(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39. 新建改建農村牧區公路5000公裡(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交通運輸廳)。

  40. 新建改造農村牧區戶廁6萬個(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鄉村振興局)。

  41. 新建擴建農村牧區集中供水工程500處、邊境牧區分散式水源點工程820處(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水利廳),完成400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實現鄉鎮(蘇木)生活飲用水衛生監測全覆蓋(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

  42. 新增嘎查村寄遞物流點3500個,基本實現農村牧區寄遞物流綜合服務全覆蓋(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郵政管理局)。

  43. 改造提升11個邊境旗縣廣播電視傳輸網絡覆蓋能力,提高公共服務管理和專用文化信息服務水平(牽頭責任單位:自治區廣播電視局)。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