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 大抓發展”系列話題之一:我們的雄心壯志

春日不遠,戰鼓催征。
年關將至,內蒙古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精餾車間設備安裝現場仍然是火熱的建設場景,在大型吊車的配合下,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設備安裝。這裡正在打造全球最具競爭力的高純晶硅生產企業和新能源基地,“包頭速度”“包你滿意”的“包頭溫度”讓包頭項目建設“迎新”加速跑。
烏海市在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上再發力,以鏈群思維擴增量、提質量,向著“大力發展制氫、儲氫、用氫等氫能源產業,創建氫經濟示范城市,打造全國‘風光氫儲用’一體化示范區”“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的可降解材料基地、百萬噸級有機硅產業基地”等目標全力前進,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
在興安盟扎賚特旗魏佳米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加工車間內,稻米加工生產線馬力全開,而遠在千裡之外的首都市民不久后就能品嘗到自己認領稻田裡香糯可口的“扎賚特味稻”。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全區上下始終保持高質量發展戰略定力,扛起責任擔當、答好時代命題,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邁出新步伐、展現新氣象。
新的起點,新的奮斗。1月12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為內蒙古高質量發展描繪出一幅充滿激情與夢想的發展藍圖。
翻開政府工作報告,內蒙古的“高光時刻”引人注目:糧食總產量從全國第十位躍升至第六位,牛奶、羊肉、牛肉和羊絨、飼草產量穩居全國第一。煤、電保供量均居全國第一。
內蒙古在能源、資源、地緣、幅員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吸引著全國目光,也讓我們的雄心壯志更有底氣、更有信心。
千帆競發,奮楫者進,勇進者勝。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要樹立加快發展、大抓發展的理念,敢於趕超爭先,努力提升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分量和位次。“把總量做大、把家底攢足”成為代表、委員口中的熱詞。
自治區人大代表,赤峰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旺盛表示,2023年,赤峰市將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部署要求,努力打造區域經濟發展增長極。聚焦穩經濟,全力實施“雙千”工程,加快推進新建重點項目前期手續辦理集中攻堅,年內完成重點項目投資1000億元。大力實施精准招商,簽約落地招商項目1000個以上,以項目建設之“進”、撐起經濟發展之“穩”。同時,聚焦提質效,全力構建“雙千四百”產業格局,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加快建設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力促冶金產業產值突破千億,集中力量培育化工、生物醫藥、食品加工、電子信息和新材料等4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壯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能級。聚焦促開放,搶抓赤峰通遼“雙子星座”戰略機遇,謀劃推進赤承高鐵進京新通道、連接俄蒙海鐵聯運通道,加密中歐班列“赤峰號”開行頻次,加快申建國家綜合保稅區,打造區域集貨中心和加工基地,建成向北開放重要節點城市。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自治區政協委員,內蒙古黨校(行政學院)副校(院)長李永勝認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必須有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干部隊伍。作為全區干部教育培訓的主渠道主陣地,各級黨校(行政學院)要進一步明確職責定位,充分發揮在干部培訓、思想引領、理論研究、決策咨詢方面的重要作用,教育引領廣大干部忠誠履職盡責、端正發展觀念、狠抓工作落實,努力完成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要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加強頂層設計,聚焦干部在政治能力、抓經濟抓發展能力和專業化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不足,豐富教學課程體系,改進培訓方式方法,推動廣大干部自覺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璀璨當下正在不斷延伸,光明未來需要實干開拓。代表委員們帶來了各地的實踐經驗,同時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找到了發展的新思路。推動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強筋壯骨”、支柱產業“聚鏈成群”……政府工作報告金句頻出,在代表委員中引起熱烈討論。
1月3日,伊利面向全球啟動“雲游伊利 探訪全球產業鏈”活動。伊利全球產業鏈首次向消費者開放,通過直播、短視頻、虛擬場景等形式,全球消費者可以足不出戶見証“一杯牛奶”背后的硬核實力。
自治區人大代表,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高級執行總裁張劍秋信心滿滿地說:“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自治區為推動經濟發展作出了系列部署,釋放了重大利好。伊利集團將搶抓機遇,以‘奶九條’為引領,進一步加大奶源基地建設力度,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強化創新驅動,全力促進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為打造世界乳都,推進奶業振興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在自治區政協委員,工商銀行內蒙古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李峰看來,更好地助力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必須下好金融服務“先手棋”,進一步發揮金融所能、工行所長,把服務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形成更加有力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模式。工商銀行內蒙古分行將在持續鞏固基礎設施、制造業、能源產業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引導資金更多流向現代產業、科技創新、綠色轉型等重點領域。助力內蒙古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重點關注中蒙俄經濟走廊口岸建設、公路鐵路建設、天然氣管道建設,推動內蒙古實現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圍繞糧食安全,不斷推進糧食全產業鏈、產業聯合體、產業集群金融服務創新,加大對高標准農田建設、重大水利工程和育種產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新出發,腳步鏗鏘,信心更足。全區上下正以拉滿弓、上滿弦的狀態,堅持發展不動搖,加快發展不懈怠,推動內蒙古各項事業發展邁上新台階。(記者 韓雪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