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林西縣官地鎮:濃濃的年味 火紅的日子

2023年01月09日10:10 |
小字號

臨近春節,殺年豬、蒸豆包、磨豆腐、買年貨、貼對聯、挂燈籠……在赤峰市林西縣官地鎮,老百姓們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感受著濃濃的年味兒,收獲“穩穩的幸福”。

新年願望與“菌”同行

寒冬臘月,走進龍頭山村食用菌產業園區,工人們正在打孔、接種、搬運……一派忙碌景象。“自從這個食用菌基地建成后,各個環節都要人手,別看我歲數大,但是手腳一點也不慢。今年我也種了一個棚,在給好日子添把火。”談及新年的願望,今年60歲的村民郝樹軍看著滿棚的食用菌喜上眉梢。

村民在龍頭山食用菌產業園區務工

村民在龍頭山食用菌產業園區務工

龍頭山村黨總支書記郝俊和介紹道,通過食用菌產業園區,實現了“一地三金”,村民不但每年能有土地租金,還能承包大棚掙收益金和打工掙薪金。而且在食用菌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培訓了一批能吃苦耐勞、靠勞動致富的新農民。

官地鎮立足優勢資源,因地制宜規劃食用菌產業格局,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同時抽調骨干力量組建食用菌工作專班,落實食用菌生產的資金扶持、技術指導、品牌打造和市場銷售,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奠定了堅實基礎。

產業園裡“柿”業興旺

挖溝、放秧苗、填土……深冬時節,走進赤峰市林西縣官地鎮兩棵樹村產業園區,劉國榮一家正在忙著栽西紅柿秧苗。一條條細長的深溝,一株株翠綠的秧苗,一個個忙碌的身影,繪就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美麗畫卷。

正在地裡忙乎的劉國榮連汗也顧不上擦,一邊栽一邊說:“別看外面天寒地凍,這棚裡溫度可高著呢,這些都是今天剛送來的,趁這新鮮勁趕緊栽,栽完了,也就解決了一件大事,接著就等著孩子們回家過年啦。”

劉國榮是兩棵樹村的村民,以前是依靠種地維持生活,日子過得緊巴巴,后來就背井離鄉外出打工。當聽說村裡園區搞起蔬菜種植,劉國榮又回到了家鄉當起了農民,不僅能向地要“糧”,更是點“綠”成“金”,通過種植蔬菜大棚,讓一家人過上了好日子。

劉國榮的好日子,得益於官地鎮黨委政府近年來緊緊抓住“產業興旺”這個“牛鼻子”,以“黨建”為引領,以“農”字為核心、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因地制宜,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蔬菜大棚產業,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帶動農戶增產增收。

“蘆筍”尖尖喜獲豐收

走進下官地村產業園區,一幅幅鮮艷喜慶的春聯讓園區年味愈發濃烈,一株株新鮮翠綠蘆筍讓村民們享受豐收的喜悅。“別看它小,這可是個好東西,今年的蘆筍價好,這一個棚就能掙3萬塊,這樣的好日子,以前是想也不敢想。”下官地村劉福琴拿著手中的蘆筍樂的合不攏嘴。今年是劉福琴種蘆筍的第3年,誰也沒想到,當初小小的反季蘆筍不僅盤活了土地資源,還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更成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好抓手。

下官地村村民劉福琴在採摘蘆筍

下官地村村民劉福琴在採摘蘆筍

園區負責人李剛說:“現在園區裡西紅柿、蘆筍、白菜、芹菜、香瓜是應有盡有,技術指導有合作社,村民們隻要好好管理,就都沒問題。而且村裡歲數大的村民還能到基地務工,離著近,又能掙錢,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

李剛說的合作社,就是下官地村在產業發展中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由村黨組織牽頭,為農戶牽線搭橋,與北京、浙江蘆筍收購公司簽訂收購協議。由村合作社負責技術指導,讓群眾收益最大化,同時也為廣大村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歲歲年年,不變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從“單打獨斗”到抱團取暖,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在廣袤田野間,書寫了“農”墨重彩的一筆。如今的官地鎮,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遍地開花的富民產業、優美整齊的人居環境、熱火朝天的民生項目,還有那綿綿不斷的干勁和蓬勃向上的朝氣。(李曉軍、王麗娜)

來源:赤峰市林西縣委宣傳部

(責編:齊浩男、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